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时训练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82016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8/4

1.选择题(共13题)

1.
一般来说,山区的聚落与平原地区的聚落相比(  )
①规模大
②规模小
③平面形态“团块状”明显
④平面形态“条带状”明显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2.
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大多数房屋墙壁厚、窗户小,色浅,这是因为
A.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缘故B.为了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C.受宗教影响的缘故D.防冬季的寒冷
3.
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A.地形平坦B.交通便利
C.自然资源丰富D.水源短缺
4.
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A.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规定
C.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
D.它们美观漂亮,是极好的旅游资源
5.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面的地区与民居的搭配正确的是

A.内蒙古地区——竹楼
B.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C.西双版纳地区——冰屋
D.北极地区——蒙古包
6.
下列民居景观图中,反映当地湿热环境的是
A.B.C.D.
7.
下图是中纬度的某地区,仅从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考虑,四地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8.
对于聚落的发展,我们应持的观点是(   )
A.改善居住环境,发展新聚落,代替所有老聚落
B.城市里年代久远的民居,一律拆除,农村的则相反
C.在发展新聚落的同时,保护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D.传统民居代表特定时期的经济、文化等特点,一律保护
9.
乡村聚落类型不同,人们从事的主要农业生产方式也不相同,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平原乡村——耕作B.草原牧村——海产养殖
C.山区林场——放牧D.沿海渔村——伐木
10.
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与其所在地搭配正确的是
A.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
B.丽江古城—我国湖南省
C.水上城市威尼斯—法国
D.平遥古城—我国山西省
11.
造成下图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河流B.人口C.气候D.工业
12.
下列条件中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
A.空气清新的高原B.风景怡人的山区
C.气候湿润的平原D.群山环抱的盆地
13.
诗人海子说:“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下图为福建沿海某岛屿依山傍海而建、错落有致的石厝(石厝就是当地传统民居)。当地“盛产”石头和台风。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当地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高大、顶尖、窗小B.低矮、顶缓、窗小C.低矮、顶尖、窗大D.高大、顶缓、窗大
【小题2】当地传统民居设计,主要是为了()
A.防风B.排水C.保温D.除湿

2.解答题(共1题)

14.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图甲所示的为  聚落,图乙所示的为  聚落。
(2)按照聚落的划分,图丙中A、B、C三处聚落均属于  聚落,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点是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4)聚落C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一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3道)

    解答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