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1692

试卷类型:高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6

1.综合题(共4题)

1.
(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欧洲西部局部略图。图中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著名的小麦产区,其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右图为左图中乙地春分日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的运动轨迹,黑点为春分日正午太阳位置。
材料二 在德国工业化时期,鲁尔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也造成莱茵河的严重污染。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尔区经历了综合治理,面貌焕然一新,昔日被称为“欧洲下水道”的莱茵河变得清澈。

(1)从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三个方面,分析甲区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
(2)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自然条件,并说明鲁尔区治理后其水运地位相对下降的原因。
(3)指出鲁尔区治理后区位因素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对莱茵河变清的影响。
(4)在右图中绘出乙地夏至日地平线以上太阳运动轨迹,并注明日出、日落位置,用小黑点标明正午太阳位置。
2.

   (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湖面海拔3 196米。湖区全年风力较强,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图甲为青海湖流域略图,图乙为图甲中甲区域沙地分布图。图丙为湖区某地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环青海湖区域1977~2010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单位:平方千米)。

(1)指出甲区域沙地的主要沙源地,分析甲区域沙地的成因。
(2)说出21世纪以来青海湖水面变化的特点,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年来,环青海湖区域由生态破坏引起的自然灾害加重。说出该自然灾害的类型,并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分析该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略图。2015年中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材料二 淮河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洪水迅猛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

(1)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将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廊坊的城市功能等级。
(2)图中资源调配工程的名称是________工程,该工程能缓解华北地区的________问题。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________气候区的南界,该界线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区。
(4)防治淮河洪涝灾害的主要工程措施有上游________,下游________。
(5)图中太行山东麓有一条古都密集的长廊,分析古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4.
(题文)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河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水汽不易到达。
(2)图示区域棉花种植的主导自然因素是________;该地棉花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光照强、________。
(3)矿化度(单位湖水中矿物质含量)是衡量湖水咸淡的重要指标。图中咸海的湖水矿化度较高,其主要原因是流域内降水量少,造成________量小,而湖区________量大。
(4)“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与该区域相关国家在能源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简述“中哈输油管道”建成对中国能源安全和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单选题(共15题)

5.
科学家最近发现,距太阳4.2光年的比邻星周围有一颗潜在的宜居行星。宜居行星与比邻星相距约700万千米,比邻星比太阳暗1 000倍。完成下题。
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是(  )
A.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
B.具有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C.距比邻星接近日地距离
D.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可见光
6.
下图为近地面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垂直方向上,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7月,控制澳大利亚中南部的气压系统属于(  )
A.①B.②C.③D.④
7.

   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垃圾洲”的固体漂浮物主要来自(  )
①大气沉降
②河流输入
③海洋运输
④海底上泛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小题2】2011年日本发生“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物。这些漂浮物在洋流作用下主要漂向(  )
A.西北方B.东南方C.东北方D.西南方
8.
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成因看,该河谷为(  )
A.地堑谷B.断层谷C.背斜谷D.向斜谷
【小题2】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①侧,光照较强B.②侧,热量较多
C.①侧,蒸发较弱D.②侧,降水较多
9.
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小题2】形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B.热量C.土壤D.水分
10.
下图为北半球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相对于1971~2000年平均值)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
A.1900~1910年B.1910~1940年
C.1940~1975年D.1975~2010年
【小题2】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  )
A.纬度较高B.海拔较低
C.陆地面积比例较大D.森林覆盖面积较大
11.
下图为城市风向频率与工业区、居住区的布局图。完成下题。


图中布局合理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2.
总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图为我国2005~2014年抚养比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信息反映了(  )
A.总抚养比呈持续下降
B.2010年前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C.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D.2010年后总抚养比变化趋势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
【小题2】我国于2015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预期2025年比2014年(  )
A.少儿抚养比明显上升
B.人口总抚养比明显下降
C.老年抚养比明显下降
D.劳动年龄人口明显增多
13.
下表为2014年我国三省(市、区)社会经济相关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表中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农业发展水平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工业发展规模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小题2】从区域发展阶段看,上海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
A.高新科技B.交通状况
C.自然资源D.人口规模
14.
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新增的耕地),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B.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
C.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D.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
【小题2】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  )
①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
②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
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④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5.
下表为2014年全国及四省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位:万公顷)。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全国看,表中四种农作物播种面积集中程度最高的是(  )
A.油菜籽B.大豆C.玉米D.稻谷
【小题2】黑龙江和吉林油菜籽播种面积为0,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B.土壤C.市场D.交通
16.
下列产业部门中,最需要选择科技发达、信息富集区位的是(  )
A.服装加工B.有色冶金
C.汽车制造D.软件开发
17.
下图为浙江省铁路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影响浙江省高速铁路选线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农业发展水平B.城镇分布
C.原有铁路走向D.地形地貌
18.
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对本地水库分布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其工作步骤如下图。完成下题。

该研究小组工作过程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实
D.遥感技术、虚拟现实
19.

   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B.调蓄黄河洪水
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D.汇集灌溉余水
【小题2】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
A.推广耐盐作物B.完善排水系统
C.增加灌溉水量D.增施有机肥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