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为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某同学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帮助该同学完成学习探究任务。
(2)根据材料可知,太阳黑子和 直接影响地球磁场。2018年太阳活动很低,地球磁场没有出现“ ”现象,地球两极地区的“ ”强度较小。


(3)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的规律是 。根据右图可以判断,该同学观察日晷的时间为 。影响北京故宫日晷计时效果的自然因素有 等。
(示例) 错误1. 原文:行星 改正:恒星
活动一:文献研究,查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在文献检索中该同学发现古人对太阳的观测和记录。如《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公元前28年“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1)文中记载的“黑气”是指 。选择日出时观测该现象的原因是此时 (单项选择)。A.太阳辐射强 | B.地球自转慢 |
C.大气削弱作用强 | D.日地距离远 |
该同学连续查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发布的太阳活动综述信息(如图)及历史数据(如表)。


(2)根据材料可知,太阳黑子和 直接影响地球磁场。2018年太阳活动很低,地球磁场没有出现“ ”现象,地球两极地区的“ ”强度较小。
活动二:地理实践,体验太阳对生活的影响。
日晷是中国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计时器。该同学去故宫观察了放置在太和殿前的日晷(下图左),并绘制了日晷计时示意图(下图右)。


(3)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的规律是 。根据右图可以判断,该同学观察日晷的时间为 。影响北京故宫日晷计时效果的自然因素有 等。
活动三:总结提升,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该同学在活动总结中是这样描述的: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太阳活动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地壳运动等的主要动力。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煤、铁等矿物,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辐射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的主要能量来源。
(4)请你挑出该同学描述中的两处笔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示例) 错误1. 原文:行星 改正:恒星
2.
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既是方法,又是重要内容。读“热力环流模拟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示角度观察该模拟实验,烟的运动轨迹是 (顺时针、逆时针),其模拟的自然地理过程是 。
(2)若该实验模拟白天的海陆风,则热水表示 ,冰块表示 。若该实验模拟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那么表示城市的是 ,形成城市上空气流垂直运动的原因是 。若该模拟实验还可以解释夜晚的山谷风,请在右图中标出气流运动过程。
(3)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请提出改进建议。(两项即可)


(1)从图示角度观察该模拟实验,烟的运动轨迹是 (顺时针、逆时针),其模拟的自然地理过程是 。
(2)若该实验模拟白天的海陆风,则热水表示 ,冰块表示 。若该实验模拟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那么表示城市的是 ,形成城市上空气流垂直运动的原因是 。若该模拟实验还可以解释夜晚的山谷风,请在右图中标出气流运动过程。
(3)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请提出改进建议。(两项即可)
3.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南方喀斯特地貌以桂林山水最为典型。
(1)图中地貌景观的共同特点有 、 等(提示:从物质组成、成因等角度描述)。
(2)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有 (双项选择)。
(3)广西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有 、 等。
(4)列举可能发生在北京城区的一种自然灾害,简述其成因及具体防御措施。

资料: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南方喀斯特地貌以桂林山水最为典型。
(1)图中地貌景观的共同特点有 、 等(提示:从物质组成、成因等角度描述)。
(2)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有 (双项选择)。
A.植被 | B.土壤 | C.岩石 | D.水文 |
(4)列举可能发生在北京城区的一种自然灾害,简述其成因及具体防御措施。
2.判断题- (共1题)
4.
某校开展 “水之云南”主题游学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同学在考察报告中写道:云南省河川纵横,湖泊众多。很多世界遗产与水有关。如三江并流、丽江古城、元阳梯田。
案例一:“三江并流”位于横断山区,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如下图)。景区内包括高山雪峰,峡谷险滩,珍稀动植物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等。

案例二:元阳梯田由河谷一直延伸到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江河水蒸发升空,到高山区凝聚为云雾、雨水洒落在森林中,化为山泉瀑布,又流入大沟,分流入田,村寨在上,梯田在下,借沟水冲肥,层层梯田成为水的通道,构成了“江河—森林—村寨—梯田”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如下图)。

案例三:丽江古镇的 “三眼井”,利用地下涌泉,依照地势高差修建成三级水潭。当地居民对每个水潭的功能与用途进行严格区分,并约定俗成,必须在指定水潭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如下图)。

(1)“三江并流”地区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属于 , “三江”水的主要来源有 、 等。
(2)元阳梯田描述涉及的水循环环节依次有蒸发、 、降水和 。
(3)“三眼井”水源主要来自 ,推测淘米洗菜用水取自 潭(填序号)。与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特征包括更新速度 、水位变化较 。
(4)在案例二和案例三中任选其一,从水资源利用角度谈谈案例带来的启示。
某同学在考察报告中写道:云南省河川纵横,湖泊众多。很多世界遗产与水有关。如三江并流、丽江古城、元阳梯田。
案例一:“三江并流”位于横断山区,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如下图)。景区内包括高山雪峰,峡谷险滩,珍稀动植物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等。

案例二:元阳梯田由河谷一直延伸到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江河水蒸发升空,到高山区凝聚为云雾、雨水洒落在森林中,化为山泉瀑布,又流入大沟,分流入田,村寨在上,梯田在下,借沟水冲肥,层层梯田成为水的通道,构成了“江河—森林—村寨—梯田”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如下图)。

案例三:丽江古镇的 “三眼井”,利用地下涌泉,依照地势高差修建成三级水潭。当地居民对每个水潭的功能与用途进行严格区分,并约定俗成,必须在指定水潭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如下图)。

(1)“三江并流”地区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属于 , “三江”水的主要来源有 、 等。
(2)元阳梯田描述涉及的水循环环节依次有蒸发、 、降水和 。
(3)“三眼井”水源主要来自 ,推测淘米洗菜用水取自 潭(填序号)。与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特征包括更新速度 、水位变化较 。
(4)在案例二和案例三中任选其一,从水资源利用角度谈谈案例带来的启示。
3.单选题- (共12题)
5.
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为
【小题2】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小题1】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为
A.软流层 | B.地核 | C.岩石圈 | D.地幔 |
A.大气圈主要由固体杂质组成 |
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
C.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 |
D.地核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 |
6.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适合生物生存的行星。读某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通电后太阳可发光)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模型模拟地球上生物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小题2】该模型中有待改进之处有
①太阳位置需要上移 ②行星数量需要增加
③公转轨道未能显示 ④行星大小比例不当

【小题1】该模型模拟地球上生物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A.地热能 | B.重力势能 |
C.太阳辐射 | D.太阳活动 |
①太阳位置需要上移 ②行星数量需要增加
③公转轨道未能显示 ④行星大小比例不当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7.
内蒙古太仆寺旗的石条山是我国七大火山岩石柱群之一。约两亿三千万年前,因为纬度高、海水冷,火山喷发的熔岩被海水迅速冷却,形成了柱状节理。
读“石条山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火山喷发的熔岩主要来源于
【小题2】石条山火山岩石柱群
读“石条山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火山喷发的熔岩主要来源于
A.地壳 | B.岩石圈 |
C.软流层 | D.下地幔 |
A.规模较小 | B.属于岩浆岩 |
C.含有化石 | D.有季节变化 |
8.
读“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小题2】水循环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A.甲——大气圈 |
B.乙——岩石圈 |
C.丙——生物圈 |
D.丁——水圈 |
A.造成海陆变迁的速度加快 |
B.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
C.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 |
D.加剧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
9.
2018年10月30日,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正式退役。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材料中的“系外类地行星”位于
【小题2】系外类地行星若有生命物质存在,自身必备条件最合理的是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材料中的“系外类地行星”位于
A.地月系 | B.太阳系 | C.银河系 | D.木星系 |
A.行星各行其道,宇宙环境安全 | B.恒星能提供永恒的光热资源 |
C.质量体积适中,表面温度较高 | D.有适宜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
10.
诗句“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是古人对霜降时节景观的描述。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小题1】诗中描述的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小题2】能用热力环流解释的现象是
【小题1】诗中描述的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A.晴朗的凌晨 | B.晴朗的午后 | C.多云的黄昏 | D.多云的夜晚 |
A.霜降北京易发生冻害 | B.滨海地区的海陆风 |
C.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 | D.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
11.

【小题1】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
【小题2】图中②表示大气的
【小题3】当雾霾加重时
【小题4】与晴朗天气相比,通常雾霾天气的气温
【小题5】为减少该地区污染天气的发生,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2018年11月24~26日,受局地污染积累及周边区域污染传输共同影响,京津冀地区出现雾霾天气。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吸收作用 | B.反射作用 |
C.保温作用 | D.辐射作用 |
A.①减弱 | B.②减弱 | C.③增强 | D.④增强 |
A.白天低,夜晚高,昼夜温差小 | B.白天高,夜晚低,昼夜温差大 |
C.白天高,夜晚高,昼夜温差小 | D.白天低,夜晚低,昼夜温差大 |
A.扩大城市的面积和规模 | B.集中布局有污染的企业 |
C.协同发展清洁能源技术 | D.大力发展城市私家轿车 |
12.
2018年11月18日06时30分,有着“流星雨之王”称号的狮子座流星雨达到极大。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观测者所见流星雨现象多发生在
【小题2】关于大气垂直分层,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对流层气温存在垂直变化,主要是由于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观测者所见流星雨现象多发生在
A.对流层 | B.平流层 |
C.中间层 | D.热层 |
A.对流层顶部适合航天飞机飞行 |
B.平流层的臭氧吸收大量红外线 |
C.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
D.外大气层中人造卫星分布集中 |
A.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B.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
C.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
D.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
13.
2018年9月4日,强台风“飞燕”登陆日本西部。
读“台风‘飞燕’路径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强台风“飞燕”发源于
【小题2】当台风来临时
读“台风‘飞燕’路径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强台风“飞燕”发源于
A.东北太平洋 | B.西北太平洋 |
C.印度洋南部 | D.印度洋北部 |
A.迅速到临时建筑下避雨 |
B.应沿台风移动方向逃离 |
C.可去台风中心拍照观测 |
D.应尽快切断电器的电源 |
14.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加以利用。
读“某地景观图”和“雨水花园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左图中
【小题2】雨水花园具有的核心功能是
【小题3】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①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②增强城市防洪能力
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④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读“某地景观图”和“雨水花园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左图中
A.下凹式绿地增加下渗 | B.建筑物促进水汽输送 |
C.集雨池减少地下径流 | D.透水砖增加地表径流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 B.缓解洪涝和利用雨水 |
C.保护生物种群数量 | D.降低局地的大气湿度 |
①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②增强城市防洪能力
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④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15.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读“四幅山水画作”,完成下列小题。

甲 乙 丙 丁
【小题1】关于图中景观的正确描述是
【小题2】图中画作所描绘的地域,组合正确的是
【小题3】画作乙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其形成主要原因有
①地壳抬升 ②风化作用 ③板块张裂 ④侵蚀作用
读“四幅山水画作”,完成下列小题。

甲 乙 丙 丁
【小题1】关于图中景观的正确描述是
A.甲千沟万壑 | B.乙河湖众多 | C.丙炎热干燥 | D.丁地表崎岖 |
A.甲—云贵高原 | B.乙—华北平原 | C.丙—四川盆地 | D.丁—江南水乡 |
①地壳抬升 ②风化作用 ③板块张裂 ④侵蚀作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