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A.卓越(zhuó) 烦躁 鞠躬尽瘁(cuì) 慷慨淋漓 |
B.字帖(tiè) 深霄 气冲斗牛(dòu) 浩浩荡荡 |
C.粗拙(zhuō) 镶嵌 妇孺皆知(rú) 微不足道 |
D.愧怍(zuò) 祈祷 深恶痛绝(wù) 大庭广众 |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________,有如向地壳________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________。
A.探索 寻求 坚持不懈 | B.探索 追求 锲而不命 |
C.钻探 追求 坚持不懈 | D.钻探 寻求 锲而不舍 |
A.武汉铁路局宣布将加开19对临时客车,用于疏通端午小长假的客流。 |
B.当前物价上涨形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
C.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和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尧咨善射 善:擅长 | B.公亦以此自矜 矜:夸耀 |
C.尝射于家圃 尝:尝试 | D.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A.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B.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A.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艺无止境”的道理。 |
B.第一段写陈尧咨射箭的技术高超。 |
C.第二段写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
D.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有刪改)
【小题1】下列对全文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环境的不断恶化警醒人们选择低碳生活。 |
B.文章从碳足迹的角度谈什么是低碳生活。 |
C.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
D.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提高碳排放。 |
A.第三段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方法,明确指出使用微波炉更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
B.第四段中的两个“更多的”说明了生活中通过选择衣服也可以减少碳足迹。 |
C.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所以没有必要谈“高碳生活”。 |
D.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午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
A.爸爸劝告小明选择低碳生活,少喝瓶装水。小明说:“没事儿,喝点瓶装水不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
B.由于工作需要,人们不得已进入高碳生活。这种情况不需要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 |
C.当人们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时必须通过自己植树的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 |
D.新房装修时,王老师家选择了太阳能热水器这种清洁能源,因为它产生的碳排放比使用热电低。 |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 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选自《思维与智慧》 2013 年第4 期,略有改动)
【小题1】文章③一⑦段围绕棉花写了那几件事?请仿照示例补写完整。正午父亲在棉田捡装棉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疲劳睡着后父亲头枕着棉花入梦
【小题2】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
【小题3】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
【小题4】请联系全文,从写作意图的角度谈谈你对结尾段“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的理解。
4.综合性学习- (共1题)
近年来,媒体频频报道游客在武汉大学“樱花节”中种种不文明的赏樱行为,旅游文明已引起市民的高度重视。某学校决定以“旅游文明”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小题1】武汉大学希望能更好地引导游客在校内文明赏樱,作为中学生代表,请你为他们提出三条有效建议。
【小题2】武汉大学采纳了你的建议,你作为志愿者到校园内参加此次活动。在活动中,你发现有一位阿姨为了制造“落英缤纷”的拍摄效果而用力摇动花枝,你准备上前去劝阻她。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100~120字)
5.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