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时精练:第1章 行星地球4(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1484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6

1.综合题(共2题)

1.
图甲中OP为完整的晨线,黄赤交角取23.5°。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b点的区时是________。
(2)下列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图甲一致的有________。

(3)用折线在图乙中画出该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4)甲图中a点位于b点的____________方向。该日a、b两点中白昼较长的是____________,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________。
2.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A图的地球公转轨道上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并在地轴北端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当地球上的昼夜状况如B图所示时,地球正运行至A图中____处。该日期________月________日,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图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远日点的是______处,此时地球公转速度比较________。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并且开始向北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图中④地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带,该地的季节为________;此时,图中①②③地的夜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
(5)此时B图中①地的区时为________时,这天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

2.单选题(共4题)

3.

   河南省登封观星台(约34°N,113°E)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每天正午,橫梁的影子会投影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一年中,横梁在“长堤”的投影距离顶点最远时,此时为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小题2】每天横梁在长堤上的投影离观星台最近时,北京时间为
A.11时28分B.11时32分
C.12时0分D.12时28分
4.
下表为某月冈仁波齐峰上一观测点连续一段时间内测到的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读下表并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某月”为( )
日期
时刻
17日
19日
21日
23日
25日
27日
日出时刻
08:20
08:21
08:22
08:23
08:24
08:25
日落时刻
20:38
20:36
20:33
20:30
20:28
20:25
 
A.3月B.6月C.9月D.12月
5.
2010年8月14日世界第一届“青年奥运会”在新加坡举行。下图为青奥会举办地附近区域图,其中图中M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读图回答问题。若α=23°26′,则此日是(    )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6.
下图为“某地(66°34′N, 120°E)在一天24小时中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日太阳直射赤道
B.正值哈尔滨举办冰雕展的最佳季节
C.该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广州
D.该日广东各地白昼达一年最长
【小题2】在①时刻 ( )
A.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在升国旗
B.太阳直射60°W
C.伦敦人正在吃早餐
D.广东大部分地区烈日炎炎

3.选择题(共4题)

7.在野外施工中,需要把质量为4.2千克的铝合金构件温度从10℃升高到63℃或以上。现只有保温瓶中1.2千克温度为90℃的热水可以利用,不计热损失,请酗十一个加热构件的方案。同学甲设计的方案和运算如下:将铝合金构件直接放人90℃热水中,在不考虑热损失的前提下,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构件吸收的热量。根据热量计算公式:Q=cm1(tl-t)、Q=Cm2(t-t2 ),将数值代入计算,得出构件与热水在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t=56.2℃。显然,这种方案不能使构件达到规定的温度。同学乙设计的方案是把90℃的热水分成等质量的两份,让构件先放人第一份90℃的热水中,达到热平衡后取出,再放入第二份90℃的热水中,再使构件与热水达到热平衡。通过计算表明,这一方案可使构件的最后温度达到61.7℃。问:
8.在野外施工中,需要把质量为4.2千克的铝合金构件温度从10℃升高到63℃或以上。现只有保温瓶中1.2千克温度为90℃的热水可以利用,不计热损失,请酗十一个加热构件的方案。同学甲设计的方案和运算如下:将铝合金构件直接放人90℃热水中,在不考虑热损失的前提下,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构件吸收的热量。根据热量计算公式:Q=cm1(tl-t)、Q=Cm2(t-t2 ),将数值代入计算,得出构件与热水在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t=56.2℃。显然,这种方案不能使构件达到规定的温度。同学乙设计的方案是把90℃的热水分成等质量的两份,让构件先放人第一份90℃的热水中,达到热平衡后取出,再放入第二份90℃的热水中,再使构件与热水达到热平衡。通过计算表明,这一方案可使构件的最后温度达到61.7℃。问:
9.在某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2C(g)△H=﹣QkJ/mol,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起始加入量,测得相关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起始加入量(mol)

平衡时

A

B

C

A或C转化率(%)

C的物质的量分数(%)

放出或吸收热量(KJ)

1

1

0

α1

φ1

Q1

0

0

2

α2

φ2

Q2

2

2

0

α2

φ3

Q3

10.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2mol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s)+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 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