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禄劝民中2017-2018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8132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5

1.综合题(共5题)

1.

   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B、D、F所代表风带的风向。

(2)气压带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

(3)气压带A控制的地区与气压带G控制的地区相比,降水较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4)当A气压带移到赤道以北时,则北半球是________季节,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________(填“高或低”)气压中心,被该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

(5)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举行时,正值我国盛夏酷暑季节,而在英国的中国代表团的服装以长衣长裤为主,这是因为此时伦敦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受________控制(填字母)。

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际气象机构2015年12月上旬指出,强厄尔尼诺现象将延长至2016年第二季度。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和天气有严重影响,秘鲁北方可能降水增多,而南方可能降水减少。为防灾减灾,2015年成立“秘鲁厄尔尼诺现象应急行动中心”。

 

 

 

(1)简述厄尔尼诺发生时图中所示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的特点。

(2)据图,分析厄尔尼诺的形成原因。

(3)分析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鱼群逃离的原因。

(4)针对厄尔尼诺对秘鲁的影响,简述该国政府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3.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床物质颗粒划分标准。

材料二 图为侵蚀、搬运、沉积和流速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物质颗粒的直径,纵坐标表示速度。

材料三 某河流三个河床沉积断面图。

(1)对比材料一、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降速度与泥沙粒径成正比关系
B.泥沙粒径越小越容易被侵蚀
C.在一定粒径范围内,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发生沉积
D.1厘米/秒的流速能搬运走1毫米粒径的泥沙
(2)对比材料二、三,试判断A、B、C三个断面的流速大小为________。如果三个断面分别对应河流上、中、下游,则:A对应________河段,B对应________河段,C对应________河段。
(3)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流水速度越大,流水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越强,河流物质的粒径越大,________现象越明显。
(4)下列现象不能用材料二图示原理解释的是(  )
A.上海港航道淤塞
B.东非大裂谷两边形成悬崖峭壁
C.莱茵河上游的“V”形谷
D.尼罗河河口三角洲
4.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
(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
(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
(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
5.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聚落泛指人口聚居的社会性空间,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聚落能否形成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河流。故大城市必位于大川旁,而小村庄则近于小河边,“在水一方”,是聚落分布的突出特点。下面是“我国长江流域聚落分布图”(图A)和“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图B)。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
(2)山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的原因是什么?
(3)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例说明高原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2.单选题(共29题)

6.
读“我国某区域简图”, 回答下题。

图示区域被我国一条著名山脉穿过,据图判断该山脉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
7.
读“某区域水系示意图”,有关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候暖湿,适宜水稻种植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冷夏热D.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
8.
读下图,回答下题。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建港口的是(  )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9.
2016年1月6日至10日,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发现日面上有三次C级耀斑,预计1~2年是太阳活动周期中的活跃期。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题。

太阳黑子和耀斑(  )
A.都发生在①层B.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都发生在②层D.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10.
2013年1月6日,俄罗斯勘察加半岛上的Tolbachnik火山喷发,浓烟弥漫,火山灰飞溅,读“Tolbachnik火山喷发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题。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最小
11.
2012年11月13日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1#”完成科学钻井,深度5 000米。其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时间与温室气体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据此完成下题。
此科研井的深度在(  )
A.地壳B.地幔
C.软流层D.地核
12.
读“北半球某地东西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完成下题。

①、③为同一条河流,且①、③处河流为南北流向,结合图上相关信息判断(  )
A.①河道比③狭窄,①位于③的上游
B.①处流量一定大于③处
C.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
D.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
13.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②点后的一周内(  )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B.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C.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慢
【小题2】每年的夏至日到秋分日,南北半球气压带与风带的移动方向大致是(  )
A.都向南移B.北半球向南移,南半球向北移
C.都向北移D.北半球向高纬移,南半球向低纬移
14.
2017年1月28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春节”这一天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a点B.b点C.c点D.d点
15.
下图是“我国某地朝南窗户的冬、夏至和春秋分日正午阳光入射图”。据图回答下题。

当阳光如③所示射入窗户,江淮地区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正值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月份
B.河流正处于枯水期
C.水稻播种后在田中生长
D.处于梅雨季节
16.
读图,完成下题。


天气系统②可能形成于(  )
A.北纬20°的洋面上B.赤道洋面上
C.南纬15°的洋面上D.南纬40°的洋面上
17.
下图表示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回答下题。

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  )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18.
2012年8月3日台风“达维”登陆威海,据此回答下题。
下列示意图中,反映上述气象灾害的是(  )
A.B.C.D.
19.
若该图为海洋中某局部地区等温线分布示意图,甲、乙两处等温线弯曲均是由洋流影响所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乙都可能为寒流   ②甲乙都可能为暖流
③甲可能为寒流,乙可能为暖流   ④难以判断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
20.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B.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C.增加区内降水量D.增加地下水储量
21.
下图为“某半球洋流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及流向)。读图,回答下题。

有关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a洋流因冷海水上泛形成大渔场
B.b洋流可以将污染物扩散到巴西沿海
C.c洋流水温较高,易形成海雾影响航行安全
D.d洋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作用
22.
读下图,回答下题。

这种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可能发生在(  )
A.里海沿岸B.青海湖沿岸
C.密西西比河下游D.黄河下游
23.
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读“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下题。

若我国一商船6月份从④海域回国,此时商船(  )
A.顺风顺水B.逆风逆水C.顺风逆水D.逆风顺水
24.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

“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这段文字涉及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  )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②⑤⑥
25.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完成下题。

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  )
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
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
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
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26.
图A为某河段平面图,图B为图A中河流某处的河道横剖面,图C示意图甲中M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读图,完成下题。

图A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河道横剖面,最符合图B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7.
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回答下题。

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该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在该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C岩层
D.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
28.
哪些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  )
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
C.分解作用D.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29.
下图为“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下题。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河网密布,径流量大
C.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
D.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
30.
读“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D.荒漠
3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于2015年12月11日在巴黎落下帷幕。大会就全球气候变化治理问题进行了谈判。据此回答下题。
下列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A.我国种植水稻的界线向南移动
B.内蒙古草原将会变成亚寒带针叶林
C.海南岛的面积将会变大
D.黄河三角洲的土地盐碱化会加剧
32.
下图为“1951-2012年我国气温增长速率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题。

下列关于气温升高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将减少我国的能源消耗
B.加剧北方地区的干旱程度
C.对农作物的产量、品种及农业生产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D.扩大某些疾病的传播范围,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3.
读“某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下题。

据此图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
B.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
C.北方水土资源搭配更佳
D.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比北方少很多
34.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1960年~2010年气温和降水距平累积曲线图”,回答下题。

图中反映近50年该地区(  )
A.降水年际变化大B.气温逐年增高
C.降水季节变化大D.气温逐年降低

3.选择题(共1题)

35.

计算:10﹣24﹣28+18+24.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