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宝坻一中、杨村一中等)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8128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17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某时天气形势图。

(1)A地未来几天天气如何变化?
(2)B、C海域都有世界著名渔场,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D,E两地都是著名瓜果生产基地,试比较两地的气候优势。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下图是我国一东西走向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下表是该山脉所在省区的相关资料,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面积(万平方千米)
118.3
国境线长
4200多千米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19(2000年)
7月均温(℃)
16~26
1月均温(℃)
-28~-14
年降水量(毫米)
50~500
土地利用情况(平方千米)
耕地
林地
草地
56260
95560
624590
 

(4)该山脉的名称是________,该山脉是我国________区与__________区的重要界线。
影响该山山麓自然带A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条件;该山地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甲为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乙为江西省区图。

材料二 十年前的冬季我国南方经历了长时间的低温、冻雨和暴雪天气,图丙为乙城市1月3日至2月25日用电量的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江西三城市7—12月降水量统计。
城市
年雨量(毫米)
7—9月
10—12月
降水量(毫米)
占全年(%)
降水量(毫米)
占全年(%)
南昌
1 594
305
19
156
10
甲城
1 412
4
21
155
11
乙城
1 447
317
22
190
13
 
(1)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A是西气东输工程,该主体工程的资源输出地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_,输入地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_。
(2)影响图中B段高铁建设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城曾经是江西省的重要港口,目前甲城港口的发展优势更加凸显,而乙城的港口运输地位却渐趋衰弱。简述目前甲城港口发展的优势区位。
(4)高档圣诞树是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近年来,乙城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档圣诞树生产企业的主要承接地。分析乙城承接珠江三角洲高档圣诞树生产企业的有利条件。
(5)分别说明江西省7—9月和10—12月降水量相对偏少的原因。
(6)1月3日至2月25日,乙城市用电量出现了阶段性差异。请加以描述并说明原因。

2.单选题(共15题)

3.

   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旱地面积之和。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是指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它是反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下表为我国四个省区(海南、浙江、黑龙江、新疆)2016年的相关数据。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省区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   )
A.油菜、亚麻、黄麻、冬小麦B.油橄榄、茶叶、春小麦、甜菜
C.棉花、花生、天然橡胶、油菜D.棉花、茶叶、天然橡胶、甜菜
【小题2】甲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最高,这说明甲省区(    )
A.降水量少,农田灌溉要求高B.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充裕
C.劳动力多,工程建设成本低D.地表起伏比较大,便于灌溉
4.
下图甲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S为一河心沙洲,乙为该河心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河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东南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小题2】下列关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P河道将慢慢变浅
B.若在该河心沙洲上游河段修筑水坝,则该河心沙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若Q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5.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α=23°26′,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国际标准时为(  )
A.6月22日0时B.6月22日12时
C.12月22日6时D.12月22日8时
【小题2】此图示时间的半年后,关于右图中河流与潜水面的关系,正确的是(  )
A.恒河河沿岸的潜水面为a状态B.黄河中下游沿岸的潜水面为a状态
C.密西西比河沿岸的潜水面为b状态D.开普敦地区的潜水面为a状态
【小题3】在α由图示状态缩小为0°的时段内(  )
A.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
B.东北山区河流进入主汛期
C.华北平原开始播种小麦
D.东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可能出现低温冻害
6.
下图为某城市一住宅区房屋建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对该城市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低平,气候温湿,属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B.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侵蚀强烈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小题2】当第Ⅱ幢上午阳光被第Ⅲ幢房屋严重遮挡时节,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开罗正值多雨季节B.我国的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
C.南极臭氧空洞达一年中的最大值D.黑龙江的小麦正值收割季节
7.
读①~⑥地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六地中,气候类型不同但气候成因相同的是(  )
A.①与②B.③与⑤C.④与⑥D.②与⑥
【小题2】六地中,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植被相同的是(  )
A.①与⑥B.②与⑤C.③与⑥D.④与⑥
8.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区不参与水循环
B.如果该地为浙江沿海,则甲多为西南风
C.②处岩石的形成不可能比①要早
D.a处的侵蚀作用强度大于沉积作用
【小题2】如果图示海区属于30°~60°之间的亚洲东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沿岸的气候类型主要是季风气候B.该海区仅有寒流流经
C.该海区仅有暖流流经D.该海区不可能有世界级大渔场存在
9.

   “秋天,是水稻丰收的季节,秋分后的黑土地上垛满需要晾晒两周的稻谷。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使水稻中决定营养成分的干物质积累丰富。脱壳后,米粒饱满坚硬,色泽清白透亮。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需要经过138天漫长的生长期。”这是著名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关于黑龙江五常大米的描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黑龙江五常大米成为全国最好的稻米的优势条件是(  )
①热量充足 ②生长期长,有机质丰富 ③光照充足 ④土壤肥沃,使用的化肥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小题2】促使黑龙江五常由“种稻禁区”转变为全国最好的稻米产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冷
B.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C.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农田
D.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10.

   陕北地区是国家批准的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该地将成为国家西电东送基地、西气东输基地、大型煤化工基地、大型商品煤基地。读陕北地区图。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陕北地区发展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限制因素是(  )
A.原料B.水源C.市场D.政策
【小题2】关于榆林地区结构转型方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展煤电、煤气、煤化工等煤炭深加工业
B.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非煤产业
C.发展物流、旅游等第三产业
D.发展度假休闲、商务会馆、私人别墅等房地产业
11.
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现在东莞约有3 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南东莞”之说。外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在(技术要求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东莞临近香港,海洋运输便利B.东莞经济发达,电脑消费市场广阔
C.东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D.东莞环境优美,科技水平高
12.
江西省婺源县篁岭村是晒秋文化的起源地。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每年农历六月六晒秋节开始,九月九晒秋节达到顶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篁岭晒秋时节控制该地的主要天气系统为(  )
A.西南季风B.亚洲高压C.亚洲低压D.副热带高压
【小题2】该地的传统民居屋顶呈现倾斜,其主要功能是(  )
A.为了节省建筑材料B.有利于冬季清扫屋顶积雪
C.有利于多雨季节排水D.有利于通风散热
13.

   非洲萨赫勒地区是半干旱的草原地区,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了严重的荒漠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开垦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樵采
④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小题2】要想根治萨赫勒地区生态恶化、荒漠化加剧的趋势,需要
A.增加区域降水B.增加植被覆盖C.采用草方格沙障D.控制人口数量
【小题3】萨赫勒某地推广农作物的休闲轮作制,主要目的在于
A.削减风力B.增加杂草C.恢复肥力D.增加降水
14.
下图是沿106.5°E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判断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处位于(  )
A.南坡海拔2200米处B.南坡海拔2600米处
C.北坡海拔2100米处D.山顶2900米处
【小题2】图中③地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
A.10℃B.18℃
C.28℃D.35℃
【小题3】一月,④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④地(  )
A.受夏季风影响较大B.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C.森林覆盖率高D.海拔较低
15.
图中的乙图为甲图中M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M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
A.气候由暖干变为冷湿B.洪涝灾害频率减少
C.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剧D.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小题2】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
①扩大开垦,提高湿地生产能力 ②退耕还湿,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③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绿色农业 ④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6.

   2013年6月,乌江梯级开发贵州境内最末一级沙沱水电站4台发电机组实现“一年四投”,乌江公司圆满完成乌江梯级水电开发任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乌江实施梯级开发后,流域内的自然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①温差变小    ②温差变大    ③气候变干   ④气候变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小题2】乌江梯级开发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不包括(  )
A.水利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水库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C.水电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发展D.不利于城市和交通运输的发展
【小题3】在乌江水能开发的基础上可以大力发展(  )
A.纺织工业B.钢铁工业C.有色冶金工业D.微电子工业
17.

   我国某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互联网,收集到北纬35°~40°之间大陆四地的气候资料,(见下表)尝试对区域地理特征作出分析和判断。

地点

年降水量(mm)

15.6

205.4

466.6

777.4

一月平均气(℃)

-8.5

-9.0

-6.6

-1.2

七月平均气(℃)

27.4

23.6

23.5

23.9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四地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河流都有春汛B.①、③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④两地位于季风区D.③、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小题2】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B.②以水田农业为主
C.③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D.④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