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拉多加湖旧称“涅瓦湖”,湖面海拔5米,湖长219千米,平均宽83千米。湖水南浅北深,平均深51米,北部最深处达230米。结冰期较长,沿岸地区可达5—6个月。有沃尔霍夫河、斯维里河和武奥克萨河等河流注入,西南有涅瓦河流出,通波罗的海。涅瓦河源出拉多加湖,河口地区有俄罗斯著名的城市圣彼得堡,附近沼泽广布。

(1)推测拉多加湖的湖水性质(淡水、咸水),并说明理由。
(2)拉多加湖通过涅瓦河与波罗的海和大西洋相通,但航运开发规模很小,试分析原因。
(3)说明涅瓦河河口地区沼泽广布的原因。
拉多加湖旧称“涅瓦湖”,湖面海拔5米,湖长219千米,平均宽83千米。湖水南浅北深,平均深51米,北部最深处达230米。结冰期较长,沿岸地区可达5—6个月。有沃尔霍夫河、斯维里河和武奥克萨河等河流注入,西南有涅瓦河流出,通波罗的海。涅瓦河源出拉多加湖,河口地区有俄罗斯著名的城市圣彼得堡,附近沼泽广布。

(1)推测拉多加湖的湖水性质(淡水、咸水),并说明理由。
(2)拉多加湖通过涅瓦河与波罗的海和大西洋相通,但航运开发规模很小,试分析原因。
(3)说明涅瓦河河口地区沼泽广布的原因。
2.
下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周边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南宁的降水特征及原因。
(2)分析广西西部冬春季节易发生旱灾的自然原因。
(3)在a一一b与C一d河段中任选一个,指出人类对其利用的主要方式并说明理由。

(1)说明南宁的降水特征及原因。
(2)分析广西西部冬春季节易发生旱灾的自然原因。
(3)在a一一b与C一d河段中任选一个,指出人类对其利用的主要方式并说明理由。
2.单选题- (共12题)
3.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此次大会的首要目标是要达成全球低碳减排新协议。读法国部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为了低碳减排,若法国建风能发电站,最适宜的地点在
【小题2】法国人均碳排放量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小题3】法国气候大会召开期间,巴黎

【小题1】为了低碳减排,若法国建风能发电站,最适宜的地点在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A.人口数量较多 | B.能源消费以核电为主 |
C.第三产业发达 | D.煤的清洁燃烧技术高 |
A.地方时6时日出 | B.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
C.昼长较北京长 | D.日出东南方向 |
4.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正是吉林雾凇的真实写照。读吉林市雾淞景点分布图和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水温统计表,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季节图示甲至丙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
【小题2】该地区为著名雾凇观赏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地形平坦 ②夜间晴朗,气温低 ③水温与气温的温差大 ④交通便利

【小题1】该季节图示甲至丙河段的水文特征是( )
A.流量大,结冰期长 |
B.含沙量大,流速快 |
C.处于丰水期,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
D.流量稳定,无结冰 |
①地形平坦 ②夜间晴朗,气温低 ③水温与气温的温差大 ④交通便利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5.
(三)上海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
【小题1】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是()
【小题2】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效益。因为它有助于()
【小题1】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是()
A.土壤 | B.地形 | C.劳动力 | D.市场 |
A.减少灰霾污染 | B.缓和热岛效应 |
C.削弱紫外辐射 | D.增强雨岛效应 |
6.
下面左图为“某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右图为该大陆R河干流某河段处的景观。读图下面小题。

【小题1】右图景观大致位于
【小题2】图中传统民居建在高地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3】沿R河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小题1】右图景观大致位于
A.a河段 | B.b河段 | C.c河段 | D.d河段 |
A.就近获得水源 | B.降低居室气温 |
C.向外扩大耕地 | D.避免洪水灾害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现象 |
7.
大湖效应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湖面在湖岸形成降雪的现象。图Ⅰ为美国某湖区等积雪厚度线示意图(1971—2000年),图Ⅱ为该湖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Ⅰ 图Ⅱ
【小题1】根据积雪的分布,推测该湖区的冬季主导风向为
【小题2】图Ⅱ中因大湖效应而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

图Ⅰ 图Ⅱ
【小题1】根据积雪的分布,推测该湖区的冬季主导风向为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8.
读“我国某市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某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的措施是( )

①提高水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 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 ③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树立节约意识,杜绝铺张浪费

①提高水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 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 ③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树立节约意识,杜绝铺张浪费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9.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明显,该图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省份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小题2】据图分析,与相近纬度相比,M省该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及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小题3】在K省收获该农作物期内,N省最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

【小题1】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A.春小麦 | B.早稻 | C.晚稻 | D.冬小麦 |
A.短、热量 | B.长、热量 | C.长、光照 | D.短、光照 |
A.连续降水带来的洪涝 | B.台风肆虐 |
C.寒潮频繁来袭 | D.受副高控制下的伏旱 |
10.
下图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1998—2006年间,该市( )
【小题2】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

【小题1】1998—2006年间,该市( )
A.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 | B.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 |
C.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 D.建成区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 |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 B.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
C.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 D.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
11.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的技术与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地理信息技术、智能专家分析、智能化农机、环境监测和网络化管理等部分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是精准农业的关键,其核心是
【小题2】精准农业中获取作物分布和监测作物生长主要依靠
【小题3】我国沿海的渔船上有一种可一键求救的装备,一旦求救,设备会发送短信将求助人地理坐标等信息通知相关部门。该设备属于
【小题1】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是精准农业的关键,其核心是
A.种类齐全的智能化农业机械 | B.完善的农业地理信息系统 |
C.经验丰富的专家咨询团队 | D.高速度的网络传输系统 |
A.地理信息系统 | B.全球定位系统 | C.遥感技术 | D.数字地球 |
A.GPS系统 | B.伽利略系统 | C.GLONASS系统 | D.北斗系统 |
12.
读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1980年与2010年相比,有关河流R以下的河段水文特征,说法相符的是 ( )
【小题2】该河流域的治理中,对R和T之间的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有( )
【小题3】为了更合理的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

【小题1】1980年与2010年相比,有关河流R以下的河段水文特征,说法相符的是 ( )
A.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 B.河流的含沙量大 |
C.河流的汛期长 | D.河流中钙物质的含量小 |
A.西侧坡大量植树种草,东侧坡大量修建梯田 |
B.东侧坡大量修建梯田,西侧坡大量植树种草 |
C.两侧坡都大量植树种草 |
D.两侧坡都大量修建梯田 |
A.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 |
B.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 |
C.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
D.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 |
13.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化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该图是北半球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
【小题2】关于两地主要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
A.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 B.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
C.海拔比甲地低 | D.纬度比甲地低 |
A.甲地:玉米、棉花 | B.甲地:春小麦、甜菜 |
C.乙地:水稻、甘蔗 | D.乙地:谷子、高粱 |
14.
下列为南亚、东南亚森林面积变化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变化的原因或治理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的快速增加,持续对种植业的依赖导致毁林开垦
②经济快速增长下的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占据大量林地
③封山育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措施
④利用现代科技改良树种是防止森林破坏的有效途径
【小题2】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这种变化趋势对环境的影响是

【小题1】关于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变化的原因或治理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的快速增加,持续对种植业的依赖导致毁林开垦
②经济快速增长下的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占据大量林地
③封山育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措施
④利用现代科技改良树种是防止森林破坏的有效途径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土壤含水率上升 | B.地下水储量增加 |
C.地表径流变化率减小 | D.生物多样性减少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