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3节珠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同步练习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81113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0

1.选择题(共19题)

1.
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北京之间的铁路干线是:
A.京广线和京沪线B.京九线与京沪线
C.京广线与京九线D.京沪线与焦柳线
2.
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资源没变
B.严重污染了江河湖海,造成大量公害病
C.使整个地区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大,气候变得十分干燥
D.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市政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城市扩大的要求
3.
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限制性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源供应不足B.矿产丰富C.科技水平低D.劳动力文化素质低
4.
珠江三角洲成为全国最大的民工接收地,其原因是(  )
A.气候温暖,自然条件优越,生活舒服B.就业机会少
C.劳动报酬相对较高D.劳动强度比其他地方低
5.
珠江三角洲外向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口主要经过的渠道是(    )
A.广交会B.港澳贸易渠道
C.世界经贸组织D.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贸易渠道
6.
下列经济特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
A.深圳和汕头B.珠海和厦门C.珠海和深圳D.深圳和海南
7.
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澳门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
B.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区
C.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机械产品出口基地之一
D.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企业多由港商投资,工人、管理人员、产品的样品均来自香港
8.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的表现是(   )
A.大中城市发展快,小城镇数量减少
B.人口1万~5万的小城镇减少
C.各个城镇的用地规模大为扩大
D.各个城镇之间有高速公路紧密相连
9.
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城市是(   )
A.上海B.广州C.深圳D.武汉
10.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的耕作制度是
A.一年三熟B.一年二熟C.二年三熟D.一年一熟
11.
珠江三角洲地区盛产的经济作物是(   )
A.天然橡胶B.棉花C.油棕D.甘蔗
12.
下列关于粤港合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在与香港的合作中,扮演“市场”的角色
B.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销往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等地
C.香港地区是珠江三角洲产业扩散的最主要地区
D.珠江三角洲外向型企业的技术工人主要来自香港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与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比(   )
A.基本保持一致
B.低于全国增长水平
C.高于全国增长水平
D.有的年份高于全国增长水平,有的年份低于全国增长水平
14.
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义的珠江三角洲包括港澳地区和雷州半岛
B.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平原
C.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15.
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增长迅速
B.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是由于农业生产现代化而引起的
C.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主要是由于机械工业发展而兴起的。
D.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是由于数百万外地劳动力涌入,进入城镇务工经商促进的
16.
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发展迅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
B.在引进境外(港、台)和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优势下,发展了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业
C.农业生产迅速现代化,为轻工业提供了以甘蔗为主的原料
D.珠江三角洲的轻工业部门中,产值居首位的是纺织业
17.
为了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国家已经采取了和正在采取的措施是(  )
A.建设大亚湾核电站B.西气东输工程C.南水北调工程D.建设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18.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常遭受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B.台风侵袭C.伏旱D.冰雹
19.西汉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从而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2.填空题(共3题)

20.
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我国被称为“侨乡”的省级行政区,一般是指________、________两个。
21.
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这里著名的农业生产特色是________。
22.
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3.解答题(共2题)

23.
下面两幅图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结构示意图”,读后回答:
  
(1)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生产部门: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图中农业生产方式称“基塘生产方式”,形成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因,你认为主要是什么?   
(3)你能谈谈这种农业有什么优点吗?
2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民工潮;珠江三角洲成了全国民工潮的最大接收地。回答下列问题:
(1)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民工最大接收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目前,我国民工的流向主要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民工潮”,原因是什么?(答案合理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3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