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2010年高三年级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试题地理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0450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0/5/3

1.综合题(共2题)

1.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艘轮船由M处进入红海后,其吃水深度将变  _________ (大或小),请说明理由。
(2)①海区在7月份因受图示洋流的影响常出现浓雾,试分析其成因。
(3)②地附近有一雪峰,试分析近年来其雪线的变化及人为原因。
(4)图中阴影区域是该地区城镇的主要分布地区,试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
2.
中部地区在我国历史和现代社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洪武时期湖北地区移民的迁入迁出分布示意图

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认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首先“填”的都是平原及丘陵区,而“湖广填四川”几乎是与“江西填湖广”同时发生的。
……江西在元末属于陈友谅的势力范围,即使在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其残余势力仍然对明政权构成威胁。因此,江西地区长期遭受着明朝统治者的“重赋”待遇。
材料二  ……过去5000年大概有3000年出头甚至更多,我们中国最精彩的故事在河南发生。我们已经有22个朝代在这里建都。随着我们国家最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我们又看到了中国部地区加快复兴的前景……回往过去30年……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所有的资源都在流明。……打开国门之后,资本、技术、投资、贸易机会、人才各种要素向哪里转移?中国的沿海区域,首先是珠三角、然后是环渤海。我们今天中国沿海城市看到了和世界一流城市差不多的场景。过去五年一个非常清晰的现象是若干资源要素开始向中国内陆转移。画一路线图的话中国沿海地区,中国内陆地区……
——郑州市副市长薛云伟《商业文明与城市变迁》(2009年12月6日)
材料三 多年来,中部成为国家宏观战略政策支持的边缘化地区,中部地区经济在“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面临日益困难的窘境。2001年,全国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首次出现东快、西次、中部居后的局面,中部塌陷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针对中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的状况,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
(1)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洪武时期“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积极意义。
(2)九江是我国近代“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分析其成为米市和茶市的自然条件。

2.单选题(共5题)

3.
在地理学习中,区域地图所包含的条种信息可以成为判断地理问题的依据。读下图,回答1-2题。

【小题1】在图示区域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山脉B.河流C.交通线D.民族分布
【小题2】近年来,该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旅游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
C.距经济较发达的特大城市较近D.区域人口的文化素质高
4.
下图为某区域晨昏线分布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
A.5:00B.5:30C.6:00D.6:30
【小题2】当甲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  )
A.11:00B.11:30C.15:30D.16:00
【小题3】此时乙地的地方时最接近(  )
A.17:30B.18:00C.18:30D.19:00
5.
读R河流某处河谷横剖面示意图(甲)和R河流纵剖面图与河谷形态示意图(乙),回答1-2题。

【小题1】图甲中,河谷地形形成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A.冰川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断层下陷构造
【小题2】图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6.
2009年11月17日,第二届中国杭州竹笋节在杭州市余杭区开幕,展会上有新鲜的竹笋、竹制笔记本电脑桌、竹地毯,还有竹纤维制成的毛巾、内衣、内裤。如今百丈已成为一个有竹产业的创新和集聚空间的竹子名镇。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这些竹产品之间体现了生产协作关系的是 ( )
①竹笋 ②竹纤维 ③竹电脑桌 ④竹毛巾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小题2】影响竹产品由竹笋向竹内衣、内裤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A.劳动力B.交通条件的改善C.竹子的产量D.高新技术
7.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委员会通过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回答1~2题。
【小题1】内蒙古自治区在大力开发利用丰富煤炭资源的同时,正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并逐渐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列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B.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C.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和清洁生产过程
D.该模式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彻底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小题2】内蒙古自治区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小水电和沼气,解决农村能源不足问题
B.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C.引入西气东输的天然气,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D.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大力发展核能

3.选择题(共4题)

8.

元朝时,温州人周达观奉命随外交使团远赴真腊(今柬埔寨)。回国后,他把自己的见闻写成了《真腊风土记》。结合图4,回答。

该使团船队远赴真腊的航行方向是(    )

9.

读图说史

图一  武士斗兽纹铜镜和商鞅量                                                   图二  “明定国是”诏书和

六君子遇害后当时报纸的报道

图一:1975年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的“尚武”精神。秦国商鞅量是秦统一后官定标准升量。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还在秦国范围内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曾受到变法打击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车裂而死。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民心。后世有人说:“百代犹得秦政法。”

图二: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其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文教方面,设立京师大学堂等机构培养人才。维新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把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政变后,新政内容除设立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10.

读图说史

图一  武士斗兽纹铜镜和商鞅量                                                   图二  “明定国是”诏书和

六君子遇害后当时报纸的报道

图一:1975年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的“尚武”精神。秦国商鞅量是秦统一后官定标准升量。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还在秦国范围内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曾受到变法打击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车裂而死。商鞅虽然被害,但新法并未被废除。“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民心。后世有人说:“百代犹得秦政法。”

图二: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其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文教方面,设立京师大学堂等机构培养人才。维新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把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政变后,新政内容除设立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11.

鸦片战争后,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探索。其中,探索“自强”、“求富”道路并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