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省三校高三12月联考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8010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6/11

1.综合题(共2题)

1.
(28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雾是由于近地面水汽凝结而形成的无数小水滴;霾是指悬浮在近地面大气中的大量烟尘。近年来,中国受雾霾天气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空气污染严重,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材料二:左图是2013年10月28日08时——29日08时我国霾区预报图,右图是雾霾天气图。

(1)分析我国甲地区秋冬季节阴霾天气多发的原因。(12分)
(2)严重的阴霾天气,可能产生哪些危害?(8分)
(3)为了控制和减少阴霾天气的出现,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8分)
2.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甲区的地貌类型,并简述其形成过程。(8分)
(2)简析甲区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12分)
(3)说明R河水文特征自M至N的变化特点,并分析流量变化的原因。(8分)

2.选择题(共6题)

3.读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干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颌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敞,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干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候蒙亦如是邪?”罢知毫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书法中的匠气

    “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

    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书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

    匠气是应该尽量规避的,但却应有匠心,即工匠精神。文艺评论家陈履生说:“工匠精神即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它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孙虔礼也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我们临习楷体,就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楷书最讲究精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欧体楷书以结体严谨、点线到位著称,如果不能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去临习,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即使是如行书、草书这样的快写书体,仍然需要慢临,需要推敲。米芾曾言:“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次好,信书亦一难事”。可见即使是率性而为的米芾,对创作的态度也仍然是严谨的,不是随意而就的。

    总之,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不仅在锤炼技法之时应避免过度熟练,还需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如此才可避除匠气。

(摘编自《艺术科技》2016年10期)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书法中的匠气

    “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

    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匠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

    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书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心生平静、安宁。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

    匠气是应该尽量规避的,但却应有匠心,即工匠精神。文艺评论家陈履生说:“工匠精神即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它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孙虔礼也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我们临习楷体,就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楷书最讲究精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欧体楷书以结体严谨、点线到位著称,如果不能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去临习,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即使是如行书、草书这样的快写书体,仍然需要慢临,需要推敲。米芾曾言:“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次好,信书亦一难事”。可见即使是率性而为的米芾,对创作的态度也仍然是严谨的,不是随意而就的。

    总之,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不仅在锤炼技法之时应避免过度熟练,还需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如此才可避除匠气。

(摘编自《艺术科技》2016年10期)

7.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潜水的潜水员会感觉到(  )
8.

“守道路畅通,保一方平安”是交通警察的不懈追求.下面是交通警察李警官工作中的寻常一幕:

 

3.单选题(共5题)

9.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小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湖泊水位与山峰相对高度最接近
A.280米B.290米C.322米D.352米
【小题2】关于瀑布的说法最可信的是
A.夏季比冬季壮观很多B.落差受径流量控制
C.冬季形成“冰瀑”D.逐渐向湖泊退缩
10.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图中④地年均温最可能是
A.21℃B.23℃C.25℃D.27℃
【小题2】关于图中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图示范围有山地灌丛草甸,但缺失积雪冰川
B.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C.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④地
D.图中①②③三地植被分布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11.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如图甲),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图乙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正确的是
A.①表示大雪B.②表示立春C.③表示秋分D.④表示芒种
【小题2】当切点从①到②时,北极地区由极昼到极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江淮大地日影在地面转动角度变大B.皖江沿岸平原晚稻从插秧到收割
C.非洲大草原食草性动物向北迁徙D.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呈逆时针方向
12.
逆温是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辐射逆温是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下图是某地某日(晴天)不同时刻近地面气温随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按照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排序是
A.②①④③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
【小题2】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①B.②C.③D.④
13.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3年9月24日19时29分在巴基斯坦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为北纬27.5°,东经65.6°(如左下图)。地震发生时,在震中西南约500千米的瓜达尔地区海岸外约600米的阿拉伯海中出现一个盾状小岛(如右下图)。据推测,这座小岛会在一个星期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消失。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巴基斯坦多地震,这是因为当地位于
A.地壳厚度较薄地区B.地壳比较薄弱地区
C.地形崎岖多山地区D.板块张裂的地区
【小题2】此次地震发生时,出现了“盾状小岛”,这表明
A.该岛是火山喷发、岩浆冷凝形成
B.该岛是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而形成
C.地震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很小
D.此次地震中地球内能释放带呈东北-西南走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6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