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14分)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及甲、乙两城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甲、乙两城市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2)解释甲城市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4月的原因。(4分)
(3)甲城市所在国有在丙地峡开凿运河的构想,如果你是该国一员,你赞成还是反对该工程的建设,请说明理由。(4分)

(1)比较甲、乙两城市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2)解释甲城市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4月的原因。(4分)
(3)甲城市所在国有在丙地峡开凿运河的构想,如果你是该国一员,你赞成还是反对该工程的建设,请说明理由。(4分)
2.
左图示意汉江流域局部地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报道2014年l2月12日历时十多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长江水正式进京。每年可向北京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l/6条黄河。
“石坎梯地”(右图)是汉江流域山区坡耕地整治所采用的一种模式。
(1)指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水库下游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2)汉江历史上是航运的“黄金水道”,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其航运地位开始衰
落。简析汉江航运地位衰落的原因。
(3)运用水循环相关知识,分析“石坎梯地”在保持水土方面所起的作用。
3.
(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名荼“铁观音”发源地——福建M县,地处闽南金三角,紧邻厦门经济
特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使M县成为全国最大名优茶叶生产基地之一,
号称中国茶都。
材料二下图示意福建M县区域和茶叶生长的适宜条件。
(1)简述M县成为中国茶都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5分)
(2)据调查M县的茶叶品质西北部优于东南部,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4分)
(3)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M县茶叶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3分)
材料一世界名荼“铁观音”发源地——福建M县,地处闽南金三角,紧邻厦门经济
特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使M县成为全国最大名优茶叶生产基地之一,
号称中国茶都。
材料二下图示意福建M县区域和茶叶生长的适宜条件。
(1)简述M县成为中国茶都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5分)
(2)据调查M县的茶叶品质西北部优于东南部,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4分)
(3)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M县茶叶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3分)
4.
(14分)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N国的地形特征。(5分)
(2)简述N国森林资源丰富,却大量进口木材的主要原因。(3分)
(3)分析N国重视发展水电的原因。(6分)

(1)描述N国的地形特征。(5分)
(2)简述N国森林资源丰富,却大量进口木材的主要原因。(3分)
(3)分析N国重视发展水电的原因。(6分)
2.单选题- (共8题)
5.
冻雨是大气中过冷却水滴降落过程中,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相遇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下图示意贵州某山区等温面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①地相比,③地
【小题2】图示时刻正发生冻雨的地点是
【小题3】仅从地形考虑,当冻雨发生时,图中四地冻雨持续时间较长的是

【小题1】与①地相比,③地
A.气温更高 | B.气压更低 | C.光照更强 | D.风力更弱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6.
P、Q两地分别是晨线、昏线与m纬线相交的两个地点。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P地(110oE)于北京时间6时日出,则Q地日落的地方时是
【小题2】若m纬线的纬度值增大,且该纬线的昼长为14小时不变隋况下,下列现象肯定会发生的是
【小题1】若P地(110oE)于北京时间6时日出,则Q地日落的地方时是
A.17:20 | B.18:00 |
C.18:40 | D.19:20 |
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
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
C.福建省的昼夜长短差值越来越小 |
D.福建省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
7.
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构造、等高线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地的地质构造及地形是
【小题2】乙区域河流形成的原因是

【小题1】甲地的地质构造及地形是
A.向斜山岭 | B.背斜山岭 |
C.向斜谷地 | D.背斜谷地 |
A.向斜凹陷积水成河 | B.背斜侵蚀积水成河 |
C.断裂下陷积水成河 | D.地壳下沉积水成河 |
8.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小题1】上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
【小题2】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高于北坡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3】下列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与上图相同的是( )

【小题1】上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
A.山地落叶阔叶林 灌丛草甸 |
B.针叶林 草原 |
C.灌丛草甸 针叶林 |
D.草原 山地落叶阔叶林 |
A.坡度 | B.水分 | C.热量 | D.土壤 |
A.武夷山 | B.秦岭 | C.太行山 | D.阴山 |
9.
下表示意 2010 年某省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差异情况。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导致该省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该省人口老龄化状况可能引起当地乡村地区
①土地闲置②就业困难③养老负担加重④农业技术推广困难

【小题1】导致该省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平均寿命城市比乡镇短 | B.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乡镇 |
C.乡镇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 D.人口出生率乡镇低于城市 |
①土地闲置②就业困难③养老负担加重④农业技术推广困难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0.
①劳动力廉价 ②资源丰富 ③技术先进 ④土地租金低
【小题2】产业集中布局的目的是( )
①促进专业化 ②取得规模效应 ③实现资源共享 ④扩大城市规模
近年我国提出产业转移的相关意见,指出中西部地区主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并集中布局。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区位优势是( )①劳动力廉价 ②资源丰富 ③技术先进 ④土地租金低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①促进专业化 ②取得规模效应 ③实现资源共享 ④扩大城市规模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1.
生物长期适应气候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下图示意3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物候现象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判断,该农作物是
【小题2】导致甲、乙两地物候现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3】对农作物的物候现象进行监测和分析,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小题1】据图判断,该农作物是
A.水稻 | B.甘蔗 |
C.甜菜 | D.冬小麦 |
A.海陆位置 | B.地形 |
C.土壤 | D.纬度位置 |
A.RS | B.GPS |
C.GPS GIS | D.RS GIS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