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汨罗市弼时片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786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9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标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教育改革的号角刚刚吹响,贵港市教育局一马当先,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排。
B.许多孩子刚摆脱尿布就开始摆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C.每当日薄西山,林中的鸟儿便销声匿迹;旭日东升时,密林中又嘈嘈杂杂。
D.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市启动市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今年首批招收320人
B.只有沿线的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是沿江风光带顺利施工的条件之一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3.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古代作品中,常用“汗青”“桑梓”“婵娟”“襁褓”来指史书、家乡、月亮和不满周岁的孩子。
B.《蒹葭》《关雎》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淹。
D.“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是指泰山。

2.字词书写(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句子,给标横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méng(______)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______)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______)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______)途的寒冬。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邹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小题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①______→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②______→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佩的去向
【小题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下列句子。
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小题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小题4】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B.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C.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
D.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
【小题5】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①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机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④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域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航拍图象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美国白

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我国从2017年6月1曰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⑦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书房角落里的一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呢!

⑧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无人机的用途十分广泛,已由军用转入民用领域。
B. 无人机的造价很便宜,已成为普通人的玩具。
C. 大量事实证明,目前无人机已能完全替代人的工作。
D. 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中国无人机的发展领先世界。
【小题2】依据文章内容,概括无人机在使用中的利与弊。
【小题3】第⑤段中加点词“左右”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小题4】无人机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请展开想象,另举一例加以说明。(不得使用文中的例子)

4.对比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②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③,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④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⑤“雪窦山”字。

注:①涩:不通畅。②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③陇:通“垄”。④牧竖:牧童。⑤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便还家 (_______)
(2)阡陌交通 (_____________)
(3)舟不得进(____________)
(4)缘小溪 (_____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樵童牧竖相征逐。
【小题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异  渔人甚之   使内外法也
B.舍  便船    屋俨然
C.去  停数日,辞 乃记之而
D.道  不足为外人也   策之不以其
【小题4】(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小题5】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5.名著阅读(共1题)

8.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本学期你一定与一大批好书进行了心灵对话。请你按要求答题。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______等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傅雷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______、______的问题。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综合运用。
(1)读下面两则关于马克·吐温的小故事,假设你是马克·吐温,你会怎样巧妙回答呢?
①一次,马克·吐温乘火车外出,火车开得很慢。当人来查票时,马克·吐温把一张儿童票递了过去。查票人说:“真看不出来您还是个小孩子。”马克·吐温回答说:“ 。”
②一次,马克·吐温想向他的邻居借几本书看。邻居说:“您可以随时到我的书房里看书,但我的原则是,所有的图书都不能拿出这间屋子。”马克·吐温听了,没有说话就告辞了。过了几个星期,那位邻居来向马克·吐温借园子里的剪草机。这位幽默大师笑着说道:“ 。”
(2)读下面的小故事,说说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①有人向德国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自己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一年。门采尔认真地回答:“换一下,画上一年,准在一天里卖出。”
②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常戴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溜达。一次,有人嘲笑他:“你脑袋上边的那玩意是个什么东西,能算顶帽子吗?”安徒生毫不客气地回敬道:“你帽子底下的那个玩意是什么东西,能算个脑袋吗?”

7.作文(共1题)

10.
作文。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有时我们也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很多很多。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作文要求:文体不限,主题明确,思想健康,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