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786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8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共产党多年的奋斗史,已经用难以争辩的事实向世界宣布,我们有资格有能力成为国际新秩序和国际安全的引导者。
B.为了防止酒驾行为不再发生,无锡警方在市区开展了针对酒驾等不文明交通行为的宣传活动。
C.杨朔和刘白羽、秦牧一起被称为“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由于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使他的作品达到了托物寄情、物我交融的境界。
D.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虽然遇到像厄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
2.
下面的句子可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国是世界上主要“文明国家”之一,文化典籍众多。②当然宋明儒的书,是要读一些的,特别是朱熹、王阳明的著作。③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诸子,不过主要是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④作为一般阅读而不是从事专业研究,需要读、应该读、可能读的经典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多。⑤孟子的也不一定全部都要读。
A.①③④⑤②B.①④②③⑤C.①④③⑤②D.①②④③⑤
3.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江阴”应该在长江的南面,“华阴县”应该在华山的北面。
B.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象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精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山东曲阜为最。
C.“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山”指华山,“河”指黄河,“潼关”是古代军事要地,在今陕西省潼关县。
D.《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忠”是他的谥号。

2.字词书写(共1题)

4.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打ɡé_____ ②门kǎn______    ③yǎo______无消息

3.句子默写(共1题)

5.
根据课文默写。
①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③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___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⑤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⑥___________________,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⑦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春的意境描绘塞北漫天飞雪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

4.诗歌鉴赏(共1题)

6.
诗歌赏析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

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注释:①木樨:桂花。②水沉:沉香,这里指桂花香气浓郁。③宫黄:古代妇女以黄粉涂额,又称额黄。④直恁:竟然如此。

【小题1】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桂花的?
【小题2】“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一句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情怀?

5.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与欣赏

武帝时,大将军卫青者,卫后兄也,封为长平侯。从军击匈奴,至余吾水上而还,斩首捕虏,有功来归,诏赐金千斤。将军出宫门,齐人东郭先生以方士待诏公车,当道遮卫将军车,拜谒曰:“愿事!”将军止车,东郭先生。车言曰:“王夫人新得幸于上,家贫。今将军得金千斤,以其半赐王夫人之亲,人主闻之必喜。此所谓奇策便计也。”卫将军谢之曰:“先生幸告之以便计,请奉教。”于是卫将军乃以五百金为王夫人之亲寿。王夫人以闻武帝。帝曰:“大将军不知为此。”问之安所受计策,对曰:“受之待诏者东郭先生。”诏召东郭先生,拜以为郡都尉。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及其拜为二千石,佩青緺出宫门,行谢主人。故所以同官待诏者,等比祖道于都门外。荣华道路,立名当世。此所谓衣褐怀宝者也。当其贫困时,人莫省视;至其贵也,乃争附之。谚曰:“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其此之谓邪!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齐人东郭先生以方士待诏公车”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B.扶苏以数谏故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卫青作战勇敢,立下赫赫战功。他带领军队被击匈奴,斩杀敌兵,捕获俘虏,胜利凯旋后,汉武帝下令赏赐金千金。
B.当时世风低下,人们大多趋炎附势。在卫青贫困饥寒时,大家都不理睬他;而等他被任命为俸禄二千石的官、飞黄腾达时,就都争着去依附他。
C.东郭先生贫寒,常常饥寒交迫。他家境困苦,在公车府候差,经常衣衫褴褛。走在雪地里,鞋子有面无底,脚全部踩在雪地上。
D.东郭先生聪敏,终被委以重任。逆境出人才,东郭先生虽是一个贫寒之士,但他为卫青出谋划策,受汉武帝赏识,最终被拜为郡都尉。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愿
东郭先生
车言曰
以其半赐王夫人之亲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武帝时,大将军卫青者,卫后兄也,封为长平侯。
(2)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6.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母亲

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②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④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

⑤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⑥“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⑦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⑧“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⑨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⑩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十八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了。她看见了,一把就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才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儿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桔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选自《时文选粹》)

注:①攫(jué):抓,这里是扯的意思。

【小题1】本文详细叙述了继母来“我”家后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段中“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的原因。
【小题3】文中“我”对继母的感情有四个阶段,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每个阶段的感情。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继母是怎样的一个人。
9.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寻找三体人的“水滴”武器

史峰

①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之所以能奴役地球,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非常厉害的武器——“水滴”。“水滴”能撞碎所有物质,它的硬度超乎想象:“水滴”撞穿地球,就如子弹穿过面包一样轻松随意。“水滴”超硬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而是依照物理研究成果做出的合理构想。

②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能再分解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还能再分解成质子和中子,合称核子。核子还能再分吗?以前是不能分的,可是用电子对撞机后,核子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夸克。那么,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③夸克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夸克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粒子。物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宇宙中的夸克组合居然都是“三个夸克组成质子”“两个夸克组成中子”的模式,没有发现“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组合的复合粒子。难道不存在这些夸克组合吗?科学家提出了假说:宇宙中应该存在“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任意夸克组合,只是限于人类的见识“太短”,尚没有发现而已。

④科学家又进一步从理论上推理出“四夸克组合”和“五夸克组合”的特殊性质:这两种夸克组合中的夸克之间保持着极其恰当的距离,这种距离恰好能产生强力。强力、电磁力、弱力、引力并称维持宇宙存在与运行秩序的四大力,这四种力决定了物质的硬度。如果把电磁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定为1,那么弱力和引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可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电磁力,只有弱力或是引力的话,物质就软得拿不起来,几乎是没有硬度。而强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却是100。

⑤“三夸克质子”和“二夸克中子”中的夸克们因为距离不合适,不会相互产生强力,所以质子、中子组成的物质都是普通物质,它们的硬度由电磁力提供。而“四夸克组合”与“五夸克组合”中夸克之间的距离恰好能相互产生强力,这种物质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比普通物质硬100倍。

⑥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水滴超硬”的奥秘了:“水滴”由“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称为“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它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所以坚硬无敌。

⑦其实,2013年科学家就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就发现了四夸克粒子,2015年清华大学教授又发现了五夸克粒子。这些都是在实验条件下发现的。此外,科学家还一直在宇宙中寻找“天然”的四夸克、五夸克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科学家推断,找到大量的四夸克、五夸克复合粒子只是时间问题,而找到它们之后,制造“水滴”这种超硬的宇宙武器就要由幻想变成现实了……

(选自《知识窗》2017年4期有删改)

【小题1】说说本文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开头有何作用。
【小题2】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目前的”能否去掉?为什么?
【小题3】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7.名著阅读(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风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

(1)文段中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武松并不立即迎上去捕杀,而是“一闪”“一闪”“又闪”。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2)前文写到了武松到“三碗不过冈”喝了十五碗酒,说说这一交代与本语段的打虎有何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

8.作文(共1题)

11.
作文

人生从不缺少故事。由于某种际遇,书走进了你的生活,与你朝夕相伴,发生着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

请以“我与书的故事”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字数不少于600字;3.行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地名、学校名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