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1题)
1.
读我国某城市局部功能区1㎞²附近三路不同方向公交站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若该城市是湖南韶山(27º54'N,112º30'E),在楼房高度、各个站台尺寸大小和邻近楼房间距相同的情况下,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高等级的中心商务区 | B.乙为低级住宅区 |
C.丙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区 | D.丁为传统商业区 |
A.12点整,该城市各个公交站台影子均朝向正北方向 |
B.12点30分,南北方向路线两侧站台均暴晒在阳光下 |
C.晴朗的春分日日出时刻,图示所有站台均为阳光普照 |
D.全年内每一天,东西方向路线两侧各站台有阳光照射时间均相同 |
2.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小题2】(小题2)2005年与l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小题1】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3.
【小题2】图中丁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
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很多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逢一、三、五在甲地,逢二、四在乙地,逢六、七在丙地,逢八在丁地,逢九在戊地,如图所示(以农历计,初一、十一、廿一为逢一,其余类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A.集镇分为两级 | B.集市的周期为三天 |
C.甲地的服务范围比乙地小 | D.丙地的服务功能比戊地齐全 |
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 | 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
C.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 D.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 |
4.
读我国“十二五”规划中“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差异最大的一组是
【小题2】关于我国城市化战略规划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差异最大的一组是
A.甲与乙 | B.丙与丁 | C.甲与丙 | D.乙与丙 |
A.“两横”是指长江、黄河沿线 | B.决定区域城市化差异的因素是气候 |
C.进一步控制中小城市的发展 | D.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城市化的主体 |
5.
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读“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P—T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到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 |
B.到N点时,村中心和村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 |
C.到P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
D.到R点时,全村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 |
A.城市化的持续推进 | 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
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 | D.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6.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市工业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若该变化合理,则该城市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小题2】影响该市阶段三交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1】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市工业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若该变化合理,则该城市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A.人口分布 | B.城市发展 | C.地形分布 | D.河流分布 |
7.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 读“我国东部某市城郊分布图”及该市“某楼房平面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市廉租房的位置首先应选建在左图中的
【小题2】影响该市楼房主轴线与经线斜交成一定角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小题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市廉租房的位置首先应选建在左图中的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A.交通 | B.民俗 | C.通风 | D.采光 |
9.
目前,我国统计工作中将城市分为以下几组:loo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50万一100万人口为大城市;20万一50万人口为中等城市;20万人口以下为小城市。读我国不同规模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数量变化表,完成下面小题。
不同规模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数量变化(座)

资料根据国家统计局(1998年、2008年)数据计算
【小题1】从城市数量看,1998~2008年我国
【小题2】为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有序推进,我国应
不同规模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数量变化(座)

资料根据国家统计局(1998年、2008年)数据计算
【小题1】从城市数量看,1998~2008年我国
A.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 | B.中等城市比特大城市发展快 |
C.小城市发展比特大城市快 | D.中小城市发展相对较慢 |
A.有序放开特大城市落户限制 | B.合理推动中小城市发展 |
C.严格控制中等城市人口规模 | D.限制农村人口流人城市 |
10.
【小题1】下列城市会出现“荷兰病”的是
A. 株洲 B. 桂林 C. 拉萨 D. 大庆
【小题2】如果这类城市要避免“荷兰病”的出现,可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 关停资源型产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 B. 完善交通网,加强对内对外联系
C. 合理规划,保护环境,完善基础设施 D. 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
上世纪60年代,已是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国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政府将天然气作为支柱产业,出口剧增,经济立现繁荣,却也埋下隐患,其他工业遭到削弱。10年过去,当天然气资源开始趋向枯竭,荷兰政府不得不面对出口下滑、收入下降、失业人口陡升的困境。国际上把这种资源产业短期繁荣后留下的后遗症,称为“荷兰病”。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下列城市会出现“荷兰病”的是
A. 株洲 B. 桂林 C. 拉萨 D. 大庆
【小题2】如果这类城市要避免“荷兰病”的出现,可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 关停资源型产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 B. 完善交通网,加强对内对外联系
C. 合理规划,保护环境,完善基础设施 D. 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
11.
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聚集效应的关系。读下图,完成下题。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聚集效应增强 |
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聚集效应 |
C.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大城市聚集效应减弱 |
D.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 |
2.选择题- (共7题)
15.有n个方程:x2+2x﹣8=0;x2+2×2x﹣8×22=0;…x2+2nx﹣8n2=0.
小静同学解第一个方程x2+2x﹣8=0的步骤为:“①x2+2x=8;②x2+2x+1=8+1;③(x+1)2=9;④x+1=±3;⑤x=1±3;⑥x1=4,x2=﹣2.”
17.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是: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内部的分子在{#blank#}1{#/blank#};分子间存在{#blank#}2{#/blank#}力和{#blank#}3{#/blank#}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