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和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质构造是_ __,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图中 d 表示三大类岩石中的_ __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 __。
(3)图中④箭头表示 _;当岩浆活动释放出大量气体会导致④作用 _(增 强或减弱),这一现象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4)图中甲、乙两处更适合修 建隧道的是_ 处。

(1)图中甲地质构造是_ __,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图中 d 表示三大类岩石中的_ __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_ __。
(3)图中④箭头表示 _;当岩浆活动释放出大量气体会导致④作用 _(增 强或减弱),这一现象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4)图中甲、乙两处更适合修 建隧道的是_ 处。
2.单选题- (共10题)
4.
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刻地面天气形势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丙地的风向是( )
【小题2】根据该区域天气形势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丙地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A.A地多为连续性降水 | B.B地降水多出现在锋后 |
C.丁地风力比丙地更大 | D.甲乙丙丁四处,丁处的气温最高 |
5.
下图为“水循环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②表示水循环的
【小题2】下列措施可有效缓解乙地区洪涝灾害的是

【小题1】图中②表示水循环的
A.蒸发 | B.降水 | C.水汽输送 | D.径流 |
A.甲地区兴修水库 | B.乙地区植树造林 |
C.丙地区加固海堤 | D.乙地区围湖造田 |
6.
2012年5月10日,中国自主建造的深海石油钻井平台“981号”在中国南海开钻。右图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最有可能储存石油的是( )
【小题2】下列关于南海海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最有可能储存石油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该海域岛屿上沙漠广布 |
B.该海域岛屿分布大面积寒带气候 |
C.该海域石油资源较丰富 |
D.该海域地壳比青藏高原地壳厚 |
7.
下面是四座相同高度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带谱分布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四座山都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同一半球 |
B.甲丙丁在南半球,乙在北半球 |
C.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丙丁乙 |
D.相同高度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的多少与其所处的纬度高低有关 |
8.
下图为上海市某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外来常住人口与全部登记人口数量差异最大的年龄段是( )
【小题2】外来常住人口占全部登记人口比例高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1】外来常住人口与全部登记人口数量差异最大的年龄段是( )
A.15~19岁 | B.20~24岁 |
C.40~44岁 | D.45~49岁 |
A.经济因素 | B.政治因素 |
C.家庭因素 | D.教育因素 |
9.
【小题2】图中②、③地带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A.种植园农业 | B.农业生产一体化 |
C.地区专门化 | D.经济型生产农业 |
A.乳畜业 | B.商品谷物农业 |
C.水稻种植业 | D.热带种植园农业 |
10.
2012年12月1日,哈大(哈尔滨—大连)高速铁路通车,它是我国目前在最北端的严寒地区设计建设标准最高的铁路。图为“我国‘四纵四横’客运高铁专线网规划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叙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2】哈大高速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
①输电线除冰 ②高寒缺氧
③路轨除雪 ④地形崎岖

【小题1】关于“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叙述不正确的是
A.跨越了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
B.加强东中西部经济地带的联系 |
C.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
D.体现交通发展的高速化与专业化 |
①输电线除冰 ②高寒缺氧
③路轨除雪 ④地形崎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1.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小题2】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开采矿产
②生态移民
③合理载畜
④抽取地下水

【小题1】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A.宁夏 |
B.青海 |
C.陕西 |
D.新疆 |
①开采矿产
②生态移民
③合理载畜
④抽取地下水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④ |
D.③④ |
3.选择题- (共5题)
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Na2CO3溶液呈碱性 |
B | 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 没有明显现象 | NaOH和盐酸不反应 |
C |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瓶气体中 | 木条熄灭 | 该气体一定是CO2 |
D | 把MnO2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 快速产生气泡 | MnO2能增加O2的产量 |
1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Na2CO3溶液呈碱性 |
B | 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 没有明显现象 | NaOH和盐酸不反应 |
C |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瓶气体中 | 木条熄灭 | 该气体一定是CO2 |
D | 把MnO2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 快速产生气泡 | MnO2能增加O2的产量 |
4.多选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5道)
多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