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西澳大利亚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濒临印度洋,面积相当于整个西欧,占澳大利亚总面积1/3,是澳大利亚最大的一个州,首府为珀斯。该州多沙溪和盐湖,人口不到全澳大利亚总人口的一成,绝大部分集中在首府珀斯。西澳大利亚州的矿产资源居澳大利亚之冠,其主要矿产资源储藏量大,分布广,埋藏浅,易开发。
材料二.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
材料三.西澳大利亚州被称为“上帝遗落在东印度洋的一块调色板”,该州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呈现出黄、白、蓝、绿等不同色彩。下图示意西澳大利亚州位置。

(1)分析珀斯被称为“风城”的原因。
(2)分析西澳大利亚州出现多种色彩的自然原因。
(3)说出西澳大利亚州主要的产业类型,并任选其一分析其发展优势。
阿拉瓜利河位于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北部,注入大西洋,全长只有220千米,但下游河道宽约2千米,河床较浅。流域内人烟稀少,热带雨林茂密,沿河多沼泽。每年4月,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在一直线上时,在阿拉瓜利河出现壮观、野性的涌潮,浩浩荡荡的潮水从河口沿河道逆流而上近60千米,时速30余千米,潮高可达2-4米。下图示意阿拉瓜利河的中下游位置。

(1)分析阿拉瓜利河河口附近每年4月出现壮观涌潮的原因。
(2)分析阿拉瓜利河下游河道宽阔但河床较浅的原因。
(3)为抵御涌潮,有人提出在该河河口附近修建沿河防护堤。请分析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材料1:下图中M国国土面积位居所在大洲的第三位,工农业发达,是所在大洲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国。铀矿资源丰富,核电占总发电量比例高达78%。

材料2:下表是M国能源消费结构(占全部能源消费%)。

(1)分别说明①、②两地地貌差异的成因。
(2)图示地区内河航运发达,试分析该地区修建运河有利的自然条件。
(3)指出M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说明该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原因。
2.单选题- (共9题)

【小题1】导致图甲中叶尼塞河东西两侧支流数量差异显著的原因是( )
A.地形 | B.降水量 | C.温度 | D.冻土 |
A.地势起伏 | B.海陆位置 | C.人类活动 | D.纬度位置 |
A.a段 | B.b段 | C.d段 | D.c段 |
A.径流量丰富,利于航运 | B.水能丰富,利于发电 |
C.濑户内海沿岸的河流径流量最丰富 | D.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断流 |

【小题1】下列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处所在地形区易出现寒潮、飓风等灾害性天气 | B.④处北部铁矿储量丰富 |
C.②处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 | D.①处受寒流影响,形成热带荒漠带 |
A.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 | B.粮食总产量居世界首位 |
C.小麦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 D.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进口量大 |
①以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电子工业中心位于该国东部
③石油丰富,能源基本自给 ④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A.②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③ |

【小题1】中国与朝鲜关系可用“一衣带水”形容,其中“水”是指( )
A.黑龙江 | B.黄海 | C.鸭绿江 | D.渤海 |
A.海陆分布 | B.地形 | C.季风 | D.太阳辐射 |
A.地势东高西低 |
B.属于季风气候,南部呈现明显的海洋性 |
C.南北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方面差别大 |
D.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
中国国家天文台和智利北方天主教大学于2016年11月签订协议,在智利北部阿塔卡马高原沙漠边缘合作建设天文观测基地。该基地成为继南极站后,中国又一个海外天文观测基地。
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阿塔卡马沙漠鸟粪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A.陆地生态环境优美,吸引大量鸟类筑巢繁殖 |
B.鸟类迁徙必经之路,天气稳定吸引鸟类集聚 |
C.沿岸上升补偿流,渔业资源丰富,吸引鸟类集聚 |
D.为农业生产,该地居民收集了大量的鸟粪当肥料 |
①有利于观测天空的南天区 ②与国内观测构成时域互补性
③纬度低,星空起落幅度小 ④海拔高、干旱,大气透明度好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小题1】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
A.1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北 |
B.3月25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 |
C.9月23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 |
D.12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北 |
A.自西向东方向 | B.自北向南方向 | C.顺时针方向 | D.逆时针方向 |

【小题1】P和Q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 )
A.4440千米 | B.3330千米 | C.1820千米 | D.2220千米 |
A.一直向东 | B.先东北再东南 | C.一直向西 | D.先西北再西南 |
A.(60°S,140°E) | B.(60°N,40°E) |
C.(30°S,140°E) | D.(60°S,40°W) |

【小题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山脉北坡 | B.丙地坡度最大 |
C.乙地可能有河流流经 | D.丁地位于高原 |
A.侵蚀作用对地形形成影响最大 | B.该区域气候冬夏风向明显更替 |
C.该区域内盐碱、台风灾害多发 | D.该区域主要分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公里,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咸水湖。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千湖沙漠”景观中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
A.冰川堆积 | B.风力堆积 | C.海浪堆积 | D.流水堆积 |
A.地下水 | B.河流水 | C.冰雪融水 | D.雨水 |
A.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 | B.巴西高原疏松的土壤 |
C.太平洋浅海滩涂 | D.沿岸寒流导致气候干旱,土壤裸露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