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区气温水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各点气温画出等温线。
(2)在图中画出锋面位置。
(3)若是冷锋锋面过境,画出其移动方向。
(4)判断锋面位置的主要依据是 。
(5)判断B市未来的天气特点是 。

(1)依据各点气温画出等温线。
(2)在图中画出锋面位置。
(3)若是冷锋锋面过境,画出其移动方向。
(4)判断锋面位置的主要依据是 。
(5)判断B市未来的天气特点是 。
2.
(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央气象台2008年12月5日6时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受东移南下强冷空气影响,今天白天到夜间,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大风和强降温天气。华北大部、东北地区、黄淮、江淮将有5~7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气温将下降8~12℃,部分地区可超过14℃。
材料二:2008年12月5日6时亚洲东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⑴此次大风降温天气是由 天气系统造成的,该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特征主要是 。
⑵甲、乙两地风速较大的是 地,依据是 。
⑶图中可能形成降水的地区是 。
材料一:中央气象台2008年12月5日6时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受东移南下强冷空气影响,今天白天到夜间,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大风和强降温天气。华北大部、东北地区、黄淮、江淮将有5~7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气温将下降8~12℃,部分地区可超过14℃。
材料二:2008年12月5日6时亚洲东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⑴此次大风降温天气是由 天气系统造成的,该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特征主要是 。
⑵甲、乙两地风速较大的是 地,依据是 。
⑶图中可能形成降水的地区是 。
|
3.
2008年7月参加国际地理奥赛的中国选手将对图示区域(见下图)进行模拟野外考察比赛,请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 出发前,中国队员从网上查到: 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正在向正东方向运动,预计72小时将完全从B城过境,请你帮助他们预测B城未来72小时的天气变化过程。
(2) 来到C城市,队员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该城市街道两旁的路灯多是风力发电不是太阳能发电,请你从地理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1) 出发前,中国队员从网上查到: 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正在向正东方向运动,预计72小时将完全从B城过境,请你帮助他们预测B城未来72小时的天气变化过程。
(2) 来到C城市,队员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该城市街道两旁的路灯多是风力发电不是太阳能发电,请你从地理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4.
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系东盟和中国的重要通道。其中,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的已有铁路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的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个方案,如表3和下图所示。
表3泛亚铁路待建线路三个方案的比较(单位:千米)

(1)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分析其有利因素。
(2)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中线方案)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表3泛亚铁路待建线路三个方案的比较(单位:千米)
方案 | 经过主要城市 | 铁路总长度 | 需新建铁路 |
东线 | 曼谷—金边—胡志明市—河内—昆明 | 5520 | 433 |
中线 | 曼谷—万象—昆明 | 4180 | 1245 |
西线 | 曼谷—仰光—昆明 | 4321 | 1017 |

(1)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分析其有利因素。
(2)分析该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昆曼公路(中线方案)建设的影响,并列举两例修建该公路可能给沿线地区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2.单选题- (共3题)
5.
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小题1】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小题2】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小题1】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A.东北一西南向 | B.东西向 |
C.西北一东南向 | D.南北向 |
A.上、下部均陡峭 | 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
C.上、下部均平缓 | 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
6.
下图中a、b、c、d四点为甲地气旋过境时的风向。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地( )
【小题2】下图中与a、甲、b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

【小题1】图中甲地( )
A.位于北半球 | B.位于南半球 | C.天气晴朗 | D.昼夜温差增大 |
A.![]() | B.![]() | C.![]() | D.![]() |
7.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如果该图为在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小题2】(小题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小题3】(小题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小题1】如果该图为在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
B.F处气压比G处低 |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
3.选择题- (共7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3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