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如果该图为在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小题2】(小题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小题3】(小题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3-02-21 01:54: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变质作用 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小题2】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A.A、D、G、B、F
B.B、E、D、A、F
C.G、B、A、E、D
D.G、F、B、D、A
同类题2
下图为“2018年2月6日台湾花莲附近地震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台湾多地震是因为该地处于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
【小题2】此次地震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是
A.暴雨、洪涝
B.寒潮、台风
C.风暴潮、海啸
D.滑坡、泥石流
同类题3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小题1】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
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小题2】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小题3】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其地质作用分别为( )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同类题4
科考队在大兴安岭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原始地貌为山前冲积扇前缘,土壤分为粗颗粒层和细颗粒层两种。土壤类型主要为淋溶黑钙土。但在背风坡海拔200米处(122°33′47″E ,45°45′01″N)发现土壤变为栗钙土,并且该处地层的上部偏红,说明氧化铁(三氧化二铁)在该处富集。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若土壤温度与铁元素的富集能力成正比,则土壤变为栗钙土的条件应为( )
A.高温多雨
B.低温多雨
C.高温少雨
D.低温少雨
【小题2】当地越靠近冲击扇的前缘方向,土层的变化情况为( )
A.粗颗粒层变厚,细颗粒层变厚
B.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厚
C.粗颗粒层变厚,细颗粒层变薄
D.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薄
同类题5
下图为华北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属于冲积扇地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有关图示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B.从南往北地势呈降低趋势
C.出山口往东,沉积物的颗粒渐小
D.村庄所在的地区为背斜谷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表形态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