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面左图是我国某地区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时期种植业分布北界。右图是位于陕蒙交界的红碱淖,属于国家级的重要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几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红碱淖未来几十年内很可能完全干涸,难以摆脱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命运。
(1)下图为①区域近年大力推广的生产模式,简述其优势。

(2)③地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和自治区水果蔬菜基地,评价③地发展农业的不利气候条件。
(3)结合以上图文材料分析红碱淖萎缩的原因。

上面左图是我国某地区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时期种植业分布北界。右图是位于陕蒙交界的红碱淖,属于国家级的重要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几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红碱淖未来几十年内很可能完全干涸,难以摆脱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命运。
(1)下图为①区域近年大力推广的生产模式,简述其优势。

(2)③地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和自治区水果蔬菜基地,评价③地发展农业的不利气候条件。
(3)结合以上图文材料分析红碱淖萎缩的原因。
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辽河三角洲地区芦苇分布面积广的自然原因。
(2)随着国家供给侧制度改革,当地工业去库存、去产能,造纸业有所萎缩,芦苇的价格走低,辽河三角洲出现了开垦湿地的现象。简析开垦湿地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3)请为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芦苇资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材料一 芦苇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经过加工的芦茎还可以做成工艺品。芦苇茎秆直立,植株高大,迎风摇曳,野趣横生。
材料二 辽河河口三角洲孕育有世界面积最大的滨海芦苇荡。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这里养殖业发达,盘锦辽河口海域滩涂上,鱼、虾等海产品的围海养殖面积达83456亩。

(1)简述辽河三角洲地区芦苇分布面积广的自然原因。
(2)随着国家供给侧制度改革,当地工业去库存、去产能,造纸业有所萎缩,芦苇的价格走低,辽河三角洲出现了开垦湿地的现象。简析开垦湿地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3)请为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芦苇资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郑州自古就有 “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现在是全国商贸中心改革试点城市,中国三大邮政枢纽之一。
(1)读右图描述该地区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2)分析A地(左图)发展河谷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述郑州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城市的有利区位条件。
材料一:

材料二:郑州自古就有 “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现在是全国商贸中心改革试点城市,中国三大邮政枢纽之一。
(1)读右图描述该地区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2)分析A地(左图)发展河谷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述郑州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城市的有利区位条件。
2.选择题- (共2题)
3.单选题- (共11题)
6.
读中国南方、北方水资源、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对比图,回答关于我国南、北方地区主要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水土组合存在明显的差异 |
B.南方地区热量、水分条件优于北方地区,故耕地面积多于北方 |
C.南方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于北方地区 |
D.北方地区人口较南方地区少,故人均水资源量多于南方 |
7.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小题2】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A.沿山脊延伸 | B.沿山谷延伸 | C.沿等高线延伸 | D.沿经纬线延伸 |
A.热量不足 | B.水分不足 | C.土壤贫瘠 | D.耕作粗放 |
8.

【小题1】张掖地区所产瓜果品质优良的最主要原因是( )
【小题2】张掖所处的黑河流域是我国第二大内流区域。关于黑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张掖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瓜果蔬菜生产基地。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张掖地区所产瓜果品质优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高温,降水丰富 | B.地形较为平坦 |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D.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
A.黑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 | B.下游流量增大 |
C.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 D.无结冰期 |
9.
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小题2】材料所示的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小题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 | B.地形条件 | C.局地水域 | D.植被分布 |
A.含沙量高 | B.流程较短 | C.春夏汛明显 | D.冰川补给为主 |
10.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A.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B. 地处迎风坡
C.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D. 多锋面、气旋活动
【小题2】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C.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B. 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是地形
A.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B. 地处迎风坡
C.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D. 多锋面、气旋活动
【小题2】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C.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B. 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是地形
11.
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小题2】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

【小题1】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 |
B.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 |
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
D.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 |
A.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小 |
B.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大 |
C.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多 |
D.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大 |
12.
【小题1】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
【小题2】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六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多得。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
A.四月、五月 | B.四月 |
C.六月 | D.十一月 |
A.缺乏分解者 | B.缺少枯枝落叶 |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 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
13.
【小题1】地铁与城市其他运输方式相比,突出的优点为( )
【小题2】下列不属于大力发展地铁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的是( )
地铁,即地下铁道,狭义上专指地下运行的城市铁路系统或捷运系统。它通常用来运载市内通勤的乘客,而在很多场合下都被当成城市交通的骨干,被称为“金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地铁与城市其他运输方式相比,突出的优点为( )
A.建造成本低 | B.建设周期短 | C.快捷、经济 | D.方便、灵活 |
A.减缓城市大气污染 | B.方便人们出行 |
C.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 D.合理布局城市交通,形成立体交通网 |
14.

【小题1】图中铁路M为 ( )
【小题2】平原N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下图为“我国38°N沿线某地剖面示意图”,图中山脉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读图后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铁路M为 ( )
A.京九铁路 | B.京广铁路 |
C.包兰铁路 | D.成昆铁路 |
A.灌溉水源丰富 | B.降雨充沛 | C.黑土广布 |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
15.
下图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
【小题2】下列四种经济作物适合在甲省种植的是( )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
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
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 |
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
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 |
A.甘蔗 | B.黄麻 |
C.甜菜 | D.花生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