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76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2

1.选择题(共4题)

1.
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著。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都会使他眸子闪亮,盈满青春的光彩;心潮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
A.zhù   qí   shòu    xīB.zhù    yī    shòu   qì
C.zhuó  yī   chóu    qìD.zhuó   qí    chóu   xī
2.
下列各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B.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阴庇树下的幽花芳草,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C.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D.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阴郁而暗然失色,罩上阴云。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4.
下列各项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饮酒》中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言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想辨别出来,却又忘记说了。
B.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的愿望。
C.《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杜甫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写出了诗人登临泰山峰顶的意愿,体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文言文阅读
卖蒜老叟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两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
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②之。众大骇,走告杨。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劵。
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③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袁枚《子不语·卖蒜叟》)
[注释]①堵:墙。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③纵:放开。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以两肩负两船而起 负:背B.众大骇,走告杨  走:跑
C.能以一死成君之名 名:出名,著名D.旁睨而揶揄之 睨:斜着眼睛看
【小题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以拳打砖墙”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B.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C.醒能述以文者 《醉翁亭记》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小题3】下列句子,与“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B.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
C.见渔人,乃大惊 (《桃花源记》)D.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
【小题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蒜叟职业普通,貌不惊人,但有着神奇的功力。
B.杨二相公是一个力大无比、刀枪不入之人。
C.选文告诉我们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今后我们要虚心,不可恃才傲物。
D.杨二相公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围观之人很多,有的人甚至站到一堵墙上去看。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2)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现代文阅读
头等舱
①2015年,生平第一次坐头等舱。屡屡坐经济舱往返,里程的积分数够了。航空公司问,女士,您已经有两万七千公里的积分了,要不要给你升舱?欣然接受。一是出于好奇,二是出于一种小农心理——享用自己辛苦攒来的级别,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应得此报。
②优先登机,感觉真好。座位阔绰,感觉真好。以往坐飞机,把行李箱艰难地塞进行李架,然后侧身从乘客的膝盖前挤过去,还没扣上安全带,左右邻居就会相互点头打招呼,就像我们即将开始一种新的工作关系——合作愉快哦。在同一个扶手上,胳膊肘被另一个胳膊肘挤落,也不好表露出不悦。相比起这些,头等舱的感觉真好。可当我环顾隔壁左右,我的感觉慢慢变得复杂起来——仅有的那几个座位上,东倒西歪露出疲态的几个头等舱客,看上去,都是些涉世不深的小年轻或者说少年。过道对面,把棒球帽檐压得低低欲昏睡过去的男孩,胡子都没长几根;我的左前方,两条长腿伸得霸道的男孩,精良的皮鞋上露出半截子未经风霜的白皙脚踝;我的正前方,从座椅靠背的缝隙间跟香奈尔披肩一起漏出来的几绺颜色丰富的头发,这种幼细的长发属于二十来岁的女孩。而与我相邻的那个女孩,裹在一张大毛毯里,只露出一张小小的巴掌脸,我猜她二十岁都不到。
③隔帘一拉上,落座前那种小农的幸福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淡的失落。我并不是在嫉妒这些头等舱客人的年轻,而是在嫉妒他们年轻的身体下坐着的位置。我不该嫉妒吗?在他们这个年龄,我只在电视上看到过飞机。人到中年,我因为额外的奖励才获得了这个位置,而这个额外的奖赏来自我两万七千公里的奔波……那他们凭什么?他们连路都没走多少。但他们一定是富有的。他们只要一伸手,就会有锦衣玉食放进去。我猜他们四五十岁的父亲母亲们,一定也有过我这个累积分数的阶段,而他们,一步就到位。
④飞机钻入云霄,年轻人们或许已经进入光怪陆离的梦。我格外清醒,清醒得连二十岁时发生的一些事情都如在目前。读大学的时候,我因为想要买一件价格较贵的漂亮衣服,过年还跟父母发脾气;为了给我过生日,父母坐顺风车,抱着蛋糕坐在长途汽车的引擎盖上十个小时,到学校时奶油化掉了一大半;带我去看病,坐在小饭店油腻的条凳上,母亲抹着眼泪对我说,对不起,没照顾好你……这些往事让我感伤又温暖。
⑤很快,空姐来送餐了。坐在我隔壁的那个女孩终于从大毛毯里挣扎起来,她只要了一份牛扒,一杯果汁。不过,吃了两口她就放下了,发出了一声响响的叹息。我从她的叹息声里找到了说话的契机。“不好吃吗?”她看着我,说话有点迟疑:“不知道是什么味道,我吃什么都没有味道。”说完她把手臂上的毛衣一撸:“我是不是很瘦?”那截白嫩的手臂上一眼就能找到静脉。“你在减肥?”她摇摇头:“我抑郁症。”我吓了一跳。看来她的确是烦透了,开始向我这个陌生人倾诉。女孩大四还没念就休学了,因为抑郁,父母让她四处周游散心,打算明年回去继续读书。“唉,太迷茫了,不知道毕业之后干什么,总不能天天呆在家里啊,出去工作,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我买一双鞋……”女孩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她的脸上没有一丝虚掩的得意,的确布满了迷茫的痛苦。
⑥我的话很少,她一直在讲,直到空姐把我们的食物收走,灯光转暗,她又把自己裹进毛毯里,闭上了眼睛。我知道她睡不着,只是不想睁开眼睛,害怕从这么真切的世界里看到的还是迷茫。我久久地看着那张年轻的脸,心里竟然有些疼痛。
⑦这是今年初春的一次旅途遭遇。在那之后,我又坐了几次经济舱,因为那个头等舱,我的里程数已经清零,我必须从头开始积累。我很明确,这是人的节奏,不是命运的节奏,这节奏让人产生意义,也让人找到目标。
⑧2015年,微信朋友圈里很流行“晒”步数。每个晚上临睡前,我喜欢看看这些数字,这些数字是我一天的积累,是我用脚步踩出来的,尽管它们不值钱,但是我却感到一种奖励的快乐。每一天,我在计步器上摁下重新开始这个键,这些数字又回到零,从那一刻开始,我走的每一步,仿佛都能听到这个沉默的机器在为我奏响一个音符,最终组合成一首音乐。我的母亲每到岁末都要翻看家庭存折,计算一下今年的存款,然后美滋滋地跟父亲分享,作为她持家的成绩。她并不是守财奴,她总是告诉我们,积累起来的数字才有意义。
⑨我时常会想起头等舱里那个迷茫的女孩,有时候我在路上看到一个年轻的时髦女孩,都怀疑那是不是她。我不知道她的手机有没有装计步器,她太年轻,也许会觉得这东西很无聊。我也不知道她那迷茫的抑郁有没有消失,是不是还在闭着眼睛假装睡觉,她根本意识不到,时间已经为她摁下了开始键……
⑩再过一段时间,今年的中考就要结束了,对于习惯积累的人来说,那不是结束,而是一种归零后的重新开始。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依据本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 节


拉上隔帘
听女孩倾诉
回想女孩
我的心情

心情变得复杂



 
【小题2】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坐在我隔壁的那个女孩终于从大毛毯里挣扎起来,她只要了一份牛扒,一杯果汁。
【小题3】你能读出文中的“我”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4】结合全文,写出你对第⑨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她根本意识不到,时间已经为她摁下了开始键……
7.
现代文阅读.
可燃冰
①2017年6月2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宣布:我国正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已连续产气22天,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长、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采气时间最长的国家。
②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呢?天然气水合物是是一种含有大量甲醛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陆地上的冻土带和海底。在高温低压的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所以俗称“可燃冰”。如果把甲醛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③海底可燃冰是天然气(甲醛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结晶形成的。海底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摄氏度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摄氏度;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④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
⑤但是,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小题1】下列各选项中对文中第四段的作用表述最全面准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可燃冰是一种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突出开采可燃冰的意义。
B.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可燃冰是一种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突出了开采可燃冰的意义重大。
C.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可燃冰是一种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突出了开采可燃冰的意义重大。
D.具体准确地介绍了可燃冰的优势,突出了开采可燃冰的意义重大。
【小题2】下列各项对“可燃冰”形成需要的条件概括最全面的一项是(   )
A.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以生成;海底有机物沉淀可以生成。
B.可燃冰在海底低温零度以上与30个压力下结晶形成的。
C.可燃冰在零度到20摄氏度可以生成;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能生成;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
D.可燃冰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
【小题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

4.语言表达(共2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班级组织春游活动,班长写了一段导游词,你觉得其中哪句诗用得不恰当?说说你的理由。
同学们,我们不远处有两条山路。一条是小路,崎岖不平,极其难走,但五分钟后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到达一片花草繁茂的开阔地带。这时大家会看到一处木屋,屋后翠竹蔽日,石阶铺地,流水环绕。同学们可以在那里感受“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悠闲恬淡。另一条路较为平坦,可以直通山顶。坚持爬到山顶的望江亭,便可“一览众山小”,将无边景色尽收眼底。请大家自由选择吧,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呦!
用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近期,我校春晖文学社将举办主题为“陪读对中学生成长的利与弊”的辩论赛。陪读,对中学生的成长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你替其中一方写一段辩词,陈述自己的观点。要求不得少于50字。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辩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文(共1题)

10.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命题作文
题目:最美丽的相遇
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2)半命题作文
题目:有 陪伴的日子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 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