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材料一 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地质剖面图。

材料二 影响鱼类洄游的因素有水流、温度、盐度、水质、光线等,其中水流是对洄游的定向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在具有一定流速的条件下,鱼类通常都逆流洄游。
(1)指出图中的地质构造及判断依据。(2)简析图中甲聚落相对于乙、丙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3)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为解决甲聚落日益严重的用水不足问题,当地拟在 A、B 两处选一处建水库,坝顶海拔均为 500 米。你认为选建在何处更为合理?阐明理由。
(4)图示 C 至 D 河段是某些鱼类洄游的必经之地。假设在 B 处建一堤坝,简析鱼类洄游在该河段可能面临的问题。
材料一 长安(今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省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沟通内陆与亚欧大陆桥和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承接东部乃至全球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的物流中心、融汇亚欧丰富多元文化的重要平台。
材料二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示意图(图1)、2014 年陕西省产业结构统计图(图2)、陕西省地形坡度空间差异图(图3)。

(1)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陕西省定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有利区位条件。
(2)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分析甲、乙两区域地形坡度小的原因。
(3)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主要有灌溉、航运和水能开发等。某班学生在对陕西境内秦岭以北河流开发利用的探讨中有下列两种观点,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观点 1:渭河平原经济较发达,交通运输量大,应大力开发渭河的航运,以缓解运输压力。
观点 2:北部高原区地形坡度大,应大力开发水电,解决农村生活能源,保护高原区植被。
2.单选题- (共13题)
某研究机构将我国范围内北京时间 21:00 至次日 3:00 之间发生的现场消费(不包括网络消费)定义为“夜间消费”,并认为“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可以反映出各地的夜间经济活跃程度。下图示意该研究机构绘制的 2016 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台湾缺资料)。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比例总体是
A.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 | B.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 |
C.内陆地区高于沿海地区 | D.平原地区高于山地地区 |
A.经度差异 | B.纬度差异 |
C.人口密度差异 | D.消费习惯差异 |
下图为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 20~30 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
假定这一推断成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不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N、T 两地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 | B.喜马拉雅山脉雪线上升 |
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缩小 | D.我国 1 月 0 ℃等温线南移 |
A.地形 纬度 | B.距海远近 季风环流 |
C.地形 季风环流 | D.纬度 地形 |


【小题1】该同学登山过程中
A.自起点至①地,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 | B.从①地至②地的坡度最陡 |
C.沿步道下山比乘缆车下山相对高度小 | D.翻越了海拔 414 米的山峰 |
A.此山可能为北方地区的丘陵 | B.当地传统民居普遍为平顶房 |
C.观赏瀑布尚未进入最佳季节 | D.桃花节可吸引大量海外游客 |

【小题1】从图中可知
A.山峰的海拔可能为 1044 m | B.乙地海拔可能为 1035 m |
C.①处陡崖相对高度为 10~20 m | D.区域内最大高差近 60 m |
A.①③ | B.①⑤ | C.③④ | D.④⑤ |
A.水库最深为 10~15 m | B.水坝高度为 15~20 m |
C.库区水面大于 1 km2 | D.甲、乙两养殖场将污染水库 |
如下图为全球经纬线图,甲至辛是经纬线坐标上的八个地点。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各点之间若以最短距离来比较,下列两点间在地球表面上实际距离最远的是( )
A.己辛 | B.丙庚 | C.乙己 | D.甲戊 |
A.庚 | B.己 | C.丙 | D.乙 |

【小题1】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 30 米,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
A.200 米 | B.220 米 | C.250 米 | D.310 米 |
A.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 | B.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 |
C.发现丙所在方位地势最低 | D.可看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 |
正屋正脊是指主屋屋顶最高处的一条屋脊。下图示意海南岛东北部山地地区的某乡村正屋正脊线与等高线的关系,图中乙地为该区域最高点,等高距为 20 米。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区域的相对高差最大可能是
A.60 米 | B.70 米 |
C.80 米 | D.110 米 |
A.方便整个村落的通风散热 | B.便于采光 |
C.地面较为平坦 | D.缩小房屋间的相对高差 |

【小题1】该商场
A.示意图的比例尺大约为 1∶1 000 000 | B.麦当劳餐厅位于李宁店的西北方向 |
C.建在高速公路和环路交叉点的附近 | D.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来吸引顾客 |
A.会增加同类店铺间竞争,缩小各自市场 | B.可扩大商场整体的服务范围 |
C.有利于新产品的研发,降低运输成本 | D.是现代电子商务发展的结果 |
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某铁路修建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图 a)。图 b 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月至 9 月)某日与冷季(11 月至次年 3 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 5 ℃ | B.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 |
C.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 | D.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 |
A.青藏铁路 | B.滨绥铁路 |
C.北疆铁路 | D.贵昆铁路 |

【小题1】图中亏水量 7~8 月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积雪的融化 | B.降水量的增大 |
C.冰川融水增多 | D.湖水补给河水 |
A.东北平原 | B.河西走廊 |
C.华北平原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的流失及利用类型的转向。黄土台塬区是陕西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耕地面积占绝对优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地矛盾加剧,土地流转加快。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990—1995 年,黄土台塬区土地流转主要方向为
A.耕地转化为林地 | B.林地转化为水域 |
C.草地转化为耕地 | D.耕地转化为草地 |
A.城市化速度加快 | B.粮食总产量下降快 |
C.生态安全隐患大 | D.洪涝灾害频率降低 |
A.草地 | B.林地 | C.水域 | D.建设用地 |
甘蔗是主要糖料作物,喜温、喜光、喜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超过台湾成为我国第一产糖大省。1993年之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产糖量始终稳居全国第一。广西蔗区的甘蔗生产以个体种植为主,收割靠手砍、肩扛,与世界第一产糖大国巴西相比,广西甘蔗的生产成本要高出许多,2012年以来广西甘蕉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小题1】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糖业中心由广东转移到广西的原因是广西比广东
①水热条件更好 ②土地租金更低 ③平原面积更广 ④劳动力更廉价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①种植成本上升 ②收购价格提高 ③种植业结构调整 ④蔗糖进口数量增加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推进土地流转 | B.扩大种植面积 |
C.培育高产品种 | D.提高机械化水平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