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说出图中甲、乙两区域年日照时数的范围。简要分析原因。
(3)分析在海南省文昌建立航天发射中心的突出优势。
材料一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材料二 海南省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建设工程于2014年10月中旬基本竣工。该发射中心先后发射了“长征五号”系列火箭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1)请描述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2)说出图中甲、乙两区域年日照时数的范围。简要分析原因。
(3)分析在海南省文昌建立航天发射中心的突出优势。
2.
甲图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乙图为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信息,指出A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2)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分析A地12月份降水较多的原因。
(3)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B地相较于A地的年降水量差异与雨季长短差异。并分析原因。
(4)近年来,我国对该国援助力度大,有许多中国工人来到该国务工,针对该国自然环境特征,为保障身体健康,说明我国工人应重点防范的问题。

(1)据材料信息,指出A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2)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分析A地12月份降水较多的原因。
(3)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B地相较于A地的年降水量差异与雨季长短差异。并分析原因。
(4)近年来,我国对该国援助力度大,有许多中国工人来到该国务工,针对该国自然环境特征,为保障身体健康,说明我国工人应重点防范的问题。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措那湖群山环绕,是湖陆风(由湖泊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风)多发的地方。措那湖地段是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沙害严重的地段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边大片的固定沙丘逐步演变为活化沙丘。下图是措那湖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格尔木市(36°25′N,94°53′E)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大陆高原气候。格尔木市昼夜温差大,有时可达到33°C左右。

(1)上图示意盛夏某日材料一中甲、乙两地近地面气压状况,判断此时是白天还是黑夜,比较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高低。
(2)分析格尔木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3)简述青藏铁路措那湖路段风沙危害严重的原因。
材料一 措那湖群山环绕,是湖陆风(由湖泊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风)多发的地方。措那湖地段是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沙害严重的地段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边大片的固定沙丘逐步演变为活化沙丘。下图是措那湖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格尔木市(36°25′N,94°53′E)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大陆高原气候。格尔木市昼夜温差大,有时可达到33°C左右。

(1)上图示意盛夏某日材料一中甲、乙两地近地面气压状况,判断此时是白天还是黑夜,比较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高低。
(2)分析格尔木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3)简述青藏铁路措那湖路段风沙危害严重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6题)
4.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上图中的X处即为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
A.莫霍面 | B.古登堡面 |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 D.内核外核交界 |
5.
【小题1】“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小题2】“冷岛效应”能()
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由于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 B.不同下垫面的热容量差异 |
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 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
A.抑制绿洲地面的水分蒸发 | B.促进绿洲植物的蒸腾作用 |
C.加快绿洲上空的热量交换 | D.抑制绿洲地区农作物生长 |
6.
【小题2】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下图中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表示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A.甲乙之间为冷锋锋线 | B.甲乙之间为反气旋 |
C.丙丁之间为气旋 | D.丙丁之间为冷锋锋线 |
A.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 | B.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 |
C.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 | D.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 |
7.
读我国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M界面为
【小题2】下列有关上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1】图中M界面为
A.地表 | B.莫霍界面 |
C.软流层 | D.古登堡界面 |
A.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
B.距海越远,地壳厚度越大 |
C.山地、高原的地壳厚度较平原、盆地地区厚 |
D.板块碰撞挤压处的地壳厚度一般比周围地区要厚 |
8.

【小题1】这次通信变差与火星、地球、太阳三者相对位置关系相关,该时段火星最可能位于上图( )
【小题2】干扰通信的物质直接来自太阳 ( )
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在2017年7月22日至8月1日期间,不向其火星轨道探测器和火星车发出任何指令。NASA有关人员解释:“预计到时通讯会明显变差,谨慎起见,这段时间我们不会和我们的火星设备交流。我们不想冒险让航天器执行错误指令”。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这次通信变差与火星、地球、太阳三者相对位置关系相关,该时段火星最可能位于上图( )
A.甲段 | B.乙段 | C.丙段 | D.丁段 |
A.日冕层的带电粒子流 | B.色球层的耀斑爆发 |
C.色球层的日珥抛射物 | D.光球层的太阳黑子 |
9.
下图为某农业生产设施图和安徽南部山区某谷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茶园设置黑纱帐的主要目的是( )
【小题2】每年春季冷空气时常侵入皖南,为最大限度减轻冻害的发生,茶园最宜布局在( )


【小题1】茶园设置黑纱帐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茶园水分蒸发 | B.黑纱账吸热以提高温度 |
C.削弱太阳辐射强度 | D.防止害虫飞入茶园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10.
读甲、乙两地冬夏气温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表示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日变化曲线的是( )
【小题2】形成同一地区冬夏气温日较差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1】图中表示海洋性气候夏季气温日变化曲线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 B.冬夏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差异 |
C.降水的季节变化 | D.昼长的季节变化 |
12.
辽沈Ⅳ型温室是我国东北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日光温室,前屋面上覆盖塑料薄膜,后屋面采用较厚的多层复合结构,冬季不加温或极端天气条件下少量加温即可保证喜温作物越冬生产。一般纬度越高,后屋面面积越大,且后屋面的仰角应比当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大6°-8°,保证冬季全室无光照死角。下图为该日光温室侧截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推测后屋面的主要作用是( )
【小题3】【小题4】该温室在东北地区得到广泛使用的关键因素是( )

【小题1】【小题2】推测后屋面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温室的阳光照射面积 | B.防暴雪,大风对温室破坏 |
C.在严寒季节改善温室前屋面的光照条件 | D.利于温室保温 |
A.劳动力数量 | B.经济效益 | C.科技水平 | D.市场需求 |
13.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四种气候类型中,终年温和多雨的是( )
【小题2】图中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小题1】图中四种气候类型中,终年温和多雨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乙、丙 | B.乙、丁 | C.丙、丁 | D.甲、乙 |
14.
2016年某季节,L市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用水,向水库投放了9600万个直径约为10cm的黑色塑料球,使水库表面完全被黑球覆盖(如图)。读图,完成下题。

推断L市投放黑色塑料球的季节及原因( )

推断L市投放黑色塑料球的季节及原因( )
A.春季 受陆地冷高压控制,降水少,气候干旱 |
B.夏季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 |
C.秋季 受西风影响,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 |
D.冬季 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水库泥沙含量多 |
15.
读某天气系统经过河北省石家庄市前后的气温、气压、降水、风速变化示意图,完成 第 下面小题。

【小题1】该天气系统是( )
【小题2】该天气系统到达石家庄市的时间 是( )

【小题1】该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 B.反气旋 | C.冷锋 | D.暖锋 |
A.29 日 | B.31 日 | C.1 日 | D.3 日 |
16.
读北半球某地天气系统过境时风向风速变化示意图(注:①图中符号“—”表示风向,此图例为北风。②风速与风级的关系:5级8—10.7米/秒;10级24.5—28.4米/秒),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此天气系统
【小题2】据图推断,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为

【小题1】此天气系统
A.多形成于赤道地区的海洋上 | B.过境时,气温骤降带来大雪冻害 |
C.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自然灾害 | D.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天气 |
A.由西南向东北 | B.由东北向西南 |
C.由东南向西北 | D.由西北向东南 |
17.
净初级生产量是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能量后剩余的部分。下图中图甲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随气温变化图,图乙为净初级生产量随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净初级生产量( )
【小题2】下列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均值最大的是( )


【小题1】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净初级生产量( )
A.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 B.随气温升高而减少 |
C.随气温升高先增后减 | D.最大值在25℃左右 |
A.温带沼泽湿地 | B.针叶林 |
C.中纬度草地 | D.荒漠 |
18.
北极冰融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白色冰面融化变成颜色相对较暗 的海冰,被称为“北极变暗”现象。21 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2 倍, 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示期间( )
【小题2】“北极放大”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减少导致北极地区( )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图示期间( )
A.北极年海冰面积逐年减少 |
B.北极年海冰面积减少速度不断加快 |
C.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大体呈负相关 |
D.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大体呈正相关 |
A.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 B.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 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