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材料1:北美部分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图

材料2:图中N地与欧洲同纬度某地气候资料表

(1)该图为________月(1月或7月)等温线分布状况,判断依据为________。
(2)图中该月①地气温较②地________,影响因素是________。
(3)图中等温线M的值为________℃,说出判断理由。
(4)与同纬度欧洲某地相比,N地气候具有明显的________(海洋、大陆)性。请用材料2加以说明。
材料一:图1为非洲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图2中①地(海拔380米)和②地(海拔457米)气候资料统计图

(1)②地年均温较①地______(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
(2)比较①地和②地年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乞力马扎罗山一年内日出最早的日期是________,该日③地(12°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_,请比较该日①、②两地日落时的地方时差异________。


(1)图中勃朗峰所在山脉是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________(填“碰撞”或“张裂”)而成,山顶积雪终年不化是因为________。
(2)图中②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其气候类型为________,该气候形成原因是终年受________(填气压带或风带)控制。
(3)比较图1中③地和④地冬季气温高低,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世界地质公园之——黄山
黄山属花岗岩峰林景观。在距今约1.4亿年前,地下炽热岩浆在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在距今6500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又发生了较强烈的隆升。
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这里的花岗岩体遭受风化、剥蚀,奇峰耸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怪石千姿百态,由此而成了黄山雄峻瑰奇的美景。
黄山多云海,每当雨过天晴,或在日出前后,山谷中就雾起云腾,铺天盖地而来。
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以“四绝”名扬天下。
(1)说明形成黄山奇峰异石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2)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季节是________,请从水汽凝结条件的角度,简要分析黄山云雾多出现在雨过天晴之时或日出前后的原因________。
2.单选题- (共17题)

【小题1】与①地相比,②地降水量
A.春季较多 | B.夏季较多 |
C.秋季较多 | D.冬季较多 |
A.夏季风 | B.副极地低压带 |
C.西风带 | D.副热带高压带 |
《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A. 山间峡谷 B. 山前平原 C. 山间盆地 D. 平缓高原
【小题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A. 地理位置 B. 灌溉系统 C. 农业科技 D. 水力资源

【小题1】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自东北向西 | B.自东南向西北 |
C.自西南向东北 | D.自西北向东南 |
A.290m | B.385m | C.550m | D.632m |

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
A.道路①为直线 |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
C.道路③最长 |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

【小题1】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图中山峰对跖点的地理坐标是()
A.(18°S,76°40′W) |
B.(18°S,103°20′E) |
C.(18°N,76°40′W) |
D.(18°N,103°20′W) |
A.150人/KM2 | B.350人/KM2 |
C.250人/KM2 | D.450人/KM2 |

【小题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的大小是( )
A.甲等于乙 ![]() | B.甲大于乙 ![]() | C.甲小于乙 ![]() | D.无法确定 |
A.太阳在甲地西北方,甲地的杆影较长 ![]() | B.太阳在甲地东北方,乙地的杆影较长 |
C.太阳在乙地西北方,甲地的杆影较长 ![]() | D.太阳在乙地西南方,乙地的杆影较短 |

【小题1】此时,北京时间为()
A.6日5时 | B.7日5时 |
C.6日17时 | D.7日17时 |
A.少于一半 | B.一半 |
C.多于一半 | D.无法判断 |
【小题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 | B.水分 | C.土壤 | D.光照 |
A.蒸发量大 | B.多虫害 | C.地温低 | D.太阳辐射强 |

【小题1】由图A中信息可知
A.此时,全球正处同一天 |
B.此日,图示极圈昼长约为8小时 |
C.此季节,澳大利亚西北部吹东南风 |
D.此时,M地太阳位于东北方位 |
A.生长边界,偏北 | B.生长边界,偏南 |
C.消亡边界,偏北 | D.消亡边界,偏南 |
A.④⑤ | B.③④ | C.②③ | D.⑤② |
2017年8月某考查小组在西藏纳木错湖边观测风向(见图)。读8月13日某时刻研究小组观测的风向随高度变化统计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导致纳木错风向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充足 ![]() | B.湖泊面积大 ![]() | C.下垫面性质 ![]() | D.平均气温低 |
A.2:00 ![]() | B.8:00 ![]() | C.14:00 ![]() | D.17:00 |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喷出岩 |
B.该地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外力侵蚀作用 |
C.乙岩层形成之前出现了断层 |
D.丙处岩石由于高压条件发生变质 |
A.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
B.沉积作用—岩层断裂—岩浆活动—外力侵蚀 |
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外力侵蚀 |
D.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岩层断裂—外力侵蚀 |
下图为甘肃省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和冻融侵蚀(是由于土壤及其母质孔隙中或岩石裂缝中的水分在冻结时体积膨胀,使裂隙随之加大、增多所导致整块土体或岩石发生碎裂,消融后其抗蚀稳定性大为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岩土顺坡向下方产生位移的现象)的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A.冻融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
B.流水侵蚀、冻融侵蚀、风力侵蚀 |
C.风力侵蚀、冻融侵蚀、流水侵蚀 |
D.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冻融侵蚀 |
A.高纬平原地区 |
B.极地高原地区 |
C.冰川覆盖山地 |
D.山地雪线下侧 |
新金温铁路是指由原金温铁路扩能改造而成的复线电气化铁路。改造后的金温铁路起于金华,经丽水至温州,线路桥梁隧道的比重大大增加,正线里程188.812公里,比原金温铁路缩短60多公里。
读金温路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新金温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势起伏 ![]() | B.河流分布 ![]() | C.经济发展 ![]() | D.完善交通 |
A.经济实力的提高 ![]() | B.科学技术的进步![]() |
C.环境保护的需要 ![]() | D.照顾沿途经济发展 |
3.选择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