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子默写- (共1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课文填空。
①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______,故克之。(《曹刿论战》)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④君于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_______,_______。(传统文化《论语·颠渊》)
(3)根据提示默写。
①杜甫在《春望》中通过花鸟,以拟人手法抒发悲愤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②***在《浪淘沙·北戴河》中表达“季节依旧,神州已换新颜”意思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
2.诗歌鉴赏- (共1题)
柳桥晚跳
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小题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一封迟到五十年的信
金建军
①那是1943年冬,天真是寒冷,对正在斯大林格勒城下作战的德军来说,更是苦不堪言。
②士兵米涅刚一动,腰部被地弹炸伤的伤口就剧烈地疼病起来。“帮帮我吧,我要回国,!我要去见米丽亚。”来涅向正忙着搬退的连长求敏,连长轻蔑地看他一眼,冷冷地走了。来涅躺在雪地上,绝望和希望一同飞向那片明霾的天空,只有米醒亚美丽的容颜在他眼前闪动。
③他和米丽亚同是柏林大学的学生。他深深地暗恋着米丽亚,可是来丽亚却钟情于另一位帅哥德克。
④一阵枪响,"扑通”一声,一个人倒在身边。米涅仔细一看,原来是德克,他的胳膊断了,流了很多血。德克也看到身边的米涅,他苍白的脸上现出一丝苦笑:“伙计,这下咱们谁也走不了了。”
⑤米涅看着德克的样子,心里一阵紧缩:不能让德克死,米丽亚不能没有他。想到这,他忙对德克说“你的包扎带呢?我给你包扎。你还可以走路,一定要回到德国,回到来丽亚的身边。”德克失塑地摇摇头,说:“早就給班长包扎用了,算了吧,让我和你一起到天堂。”米涅摸了摸腰上的包扎带,一狠心解了下来。顿时,他的伤口露出来,血如泉涌。德克大吃一惊,上前按住,“你疯了,你这样很快就会死的。”
⑥米涅淡然一笑:“我不是在帮你,我是在帮米丽亚,因为她爱的是你,你能回到她的身边,就是她最大的幸福。”他边说边移到德克身旁,包扎起来。米涅又把干粮分一大半递给德克:“你快走吧,苏军快来了。”德克接过干粮袋,满含热泪地看了一眼米涅,转身向北撤去。
⑦看着德克渐渐消失的身影,米涅掏出钢笔,找到一张还没烧尽的文件纸,在背面写起来。
⑧亲爱的米丽亚:
⑨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死亡随时都会向我走来。可是如果我现在不说,到了天堂,我更没机会对你说。现在,我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最想见到的就是你。可是,我不可能再看到你那美丽的眼睛和金黄色的头发,不能听你优美的呤诗和动人的歌唱。我后悔为什么不向你表白,即使遭到你的拒绝,我也无悔。
⑩我再也不相信希特勒的鬼话,我最想要的就是你的爱情。我不想死,真的不想死,我曾经想过打完仗一定向你求婚,可是等不到这一天了。
⑾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你,想像你会和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婚,怎样度过你美好的青春。只要你过得好,我到了天堂也会开心的。
⑿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他们已经看到我,上帝呀,能再給我五分钟吗?让我把心里话向我的爱人说完吧,让我安心地到天堂吧。到了天堂,我会等着你的,无论等多少年,我都会等,一直等到你去的时候,我再向你求婚。
⒀来不及了,我已经看到黑乎乎的枪口正在瞄准我。永别了,我会永远爱你的。
⒁一个苏联红军战士发现米涅。他对班长说:“看,一个德国鬼子我打死他。”说着,抬手对准米涅就是一枪。米涅回头看了看,手臂把信举得高高的,身体突然倒下。
⒂战士上前把米湿手里的信取下,交給班长。班长看了一遍,很感动地对战士说:“这确实是一份很重要的文件,你去交到司令部。”
⒃很快,这封信转递到朱可夫元帅手上,朱可夫元帅看完后,动情地对随从说:“战争毁掉多少俄国人和德国人的生命,毀掉多少年轻人的幸福,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战争带来的教训。”他命令道:“把它包好,交到档案局。”
⒄1993年,苏联解体,这个档案得以解密。米丽亚看到这封信时,已经七十多岁,苍老的她犹如一只伤心的天鹅,泣不成声。
(选文有改动)
【小题1】把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①为了回国见米丽亚,米涅受伤求救。→②________③米涅给来丽亚写信,表达想念之情和求婚的愿望。→④______→⑤战士等人受感动,信件辗转交给米丽亚。
【小题2】第③段运用了______叙述方式,其作用是______
【小题3】小说中的米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4】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何作用?
明月出天山
梁衡
①月亮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温柔、朦胧、美丽,但它也有雄浑、苍凉、悲壮的一面。记得小时候读的第一首写月亮的诗是就是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眼中的月亮是苍茫、雄浑、伤感的。
②原来月亮之美也是有婉约和豪放之分的。有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人望月问天,拍遍栏杆。李白不愧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第一个将雄伟壮阔的天山和光明浩荡的月亮连接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景,从而也打开了我们心境的另一扇窗户。我喜欢这个意境,这和我的阅历有关。大学一毕业我就被发配到西北,那时“文革”动乱还未结束,工作不定,常一个人在黄河边,看月涌大河流,不知人往何处去。
③我曾在一首诗里说到“从来豪气看西北,涛声依旧五千年”。虽然同是一个月亮,但我总觉得西北的月亮比江南的圆,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古来西北多为征战、流放之地,又加上自然条件的辽阔苍茫,人生存之艰难,所以在西北看月与在江南不一样,豪放多于婉约,家国情怀多于儿女情长,自有几分悲壮与苍凉。名句如卢纶①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如白居易的“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戊戌变法六君子谭嗣同曾仗剑游西北,有诗云:“我愿将身化明月,照君车马渡关河。”林则徐是福建水乡之人,曾是惯看清风明月、渔歌互答的。但他一踏上被发配新疆的漫漫长途就悲从中来,豪气溢胸,眼中的月色也为之一变。他在伊犁过中秋时有诗:“雪月天山皎月光,边声惯听唱伊凉②。孤村白酒愁无奈,隔院红裙乐未央。”他出嘉峪关时感慨:“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很喜欢这首诗,曾抄写,现还挂在人民大会堂的甘肃厅。就是***一到西部,其诗也有“长空雁叫霜晨月”式的悲凉。
④西北我去过多次,西北月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上世纪80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刚开发的绿洲,全市人口平均年龄才20多岁,充满朝气。我在那里采访并过中秋,月光中的农垦新城像一位熟睡的少女。上世纪90年代访伊犁,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前几年还去过一次帕米尔高原,群山起伏,明月朗照,我已分不清这是地上的山还是月亮中的山。
⑤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就是因为它照到了西北,照进了我的心房。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③。
⑥明月出天山,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
(选文有改动)
[注]①卢纶:唐代诗人,其诗多写军旅生活,风格雄浑,情调体慨.②伊凉:古由调名。指(伊州比凉州》二曲。③馕读(náng):一种烤制成的面饼,是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主食。【小题1】依据选文,分别概括一般人,李白“我”和卢纶等人,对月亮的不同印象和感受。
【小题2】联系上下文,说出第②段中“心境的另一扇窗户”的具体含义。
【小题3】品味语言。
①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
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
4.对比阅读- (共1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①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②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动)
(注)①稼穑(sè):指农业劳动;②训:教诲,教导【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无冻馁之患矣(_________)②假诸人而后见也。(_________)
③余朝京师(___________)④是甚可怪(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集于此。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
B.不必若余之手录。吾妻之美我者 |
C.与之论辩。蹴尔而与之。 |
D.言和而色夷。人不知而不愠。 |
A.莲,花之君子者也。 |
B.帝感其诚 |
C.咨臣以当世之事 |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①撰长书以为贽。
②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
【小题5】(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
5.命题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