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图中M、N两地≥10℃积温值范围各为多少度?请说明判断M、N两地积温值出现的理由。
(2)P、N所在地形区,地表崎岖,试分析其各自的成因。
(3)M、N地区为湿润地区,但M地区在7、8月份常出现旱情;N地区全年干旱频发。简要分析两地干旱形成的主要原因。
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是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多功能、综合型自然保护区,区内植被丰富。近几十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天然橡胶价格的不断增长,刺激了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下图所示)橡胶种植面积的扩大,1991~2007年,区内橡胶园面积增加了960 hm2。

橡胶树为常绿乔木,含有乳状汁液。天然橡胶指从这种天然产胶植物中抽取的橡胶。橡胶树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表所列)。

(1)依据水系图,归纳纳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纳板河流域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3)分析本区域种植橡胶的有利自然条件。
(4)分析大面积种植橡胶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单选题- (共12题)

【小题1】四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形类型的差异
②降水的差异
③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④劳动力数量的差异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A.棉花、茶叶、天然橡胶、甜菜 | B.油菜、亚麻、黄麻、冬小麦 |
C.油橄榄、茶叶、春小麦、甜菜 | D.棉花、花生、天然橡胶、油菜 |
A.降水量少,农田灌溉要求高 | B.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充裕 |
C.劳动力多,工程建设成本低 | D.地表起伏比较大,便于灌溉 |

【小题1】关于图中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所示山脉在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上 |
B.②所示山脉位于黄土高原 |
C.③所示山脉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
D.④所示山脉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小题1】图中字母
A.a处于阿尔泰山区 | B.b湖为咸水湖 |
C.c湖周边夏季高温 | D.d省区简称宁 |
A.物种丰富 | B.涵养水源 | C.净化空气 | D.美化环境 |

【小题1】若图中甲岛为一江心洲,其与图中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1210 m | B.830 m | C.610 m | D.430m |
A.甲河地处亚热带,无结冰期 | B.图中河段流速较慢 |
C.剧中河段航运价值较大 | D.该河最终流入湄南河 |
A.地势较高,生长期长,作物品质优良 | B.光照丰富 |
C.积温较高 | D.人口稠密,劳动力较丰富 |

①地区是我国的高寒牧区,主要优良牲畜有三河马、三河牛
②地区以肥沃的黑土著称
③地区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④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油菜
⑤地区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③④⑤⑥ | D.②④⑤⑥ |

【小题1】若图中甲岛为一江心洲,其与图中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210m | B.610m | C.830m | D.430m |
A.河流地处亚热带,无结冰期 | B.图中河段航运价值较大 |
C.图中河段流速较慢 | D.该河最终流入湄南河 |
A.地势较高,生长期长,作物品质优良 |
B.光照丰富 |
C.积温较高 |
D.人口稠密,劳动力较丰富 |

【小题1】该地最可能位于 ( )
A.青藏高原 | B.四川盆地 | C.三江平原 | D.华北平原 |
A.河流汛期出现在9~12月 | B.农作物以水稻、棉花为主 |
C.冬春季节多大风、沙尘天气 | D.冻土分布广泛 |

【小题1】“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降水丰沛 ④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游牧畜牧业 | B.牧场畜牧业 | C.旱作农业 | D.水田农业 |
①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
②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
③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
④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小题1】苹果主产于暖温带,喜温凉,我国西南地区成为苹果的适宜产区的影响因素及与北方产区相比其区位优势分别是
A.纬度较低 品质优 | B.海拔高 鲜果上市时间早 |
C.土壤肥沃 品质优 | D.光照充足 鲜果上市时间早 |
A.地下水丰富 | B.以砂质土壤为主,富含有机质 |
C.气候的大陆性特征突出 | D.热量条件更为优越 |
湟水谷地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基地,属河谷农业,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青稞,油料作物主要为油菜。
【小题1】关于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①谷地海拔较低,光热资源较丰富
②降水较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水源
③地形平坦,土层较深厚
④土壤较肥沃,农作物二年三熟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A.在全国油菜种植区中,花期较迟 | B.由于谷地纬度大致相当,花期基本一致 |
C.从湟水上游谷地到下游谷地花期逐渐推迟 | D.湟水谷地油菜花花期为每年的4~5月 |

【小题1】甲湖与所流经的河流属于
A.咸水湖、外流河 | B.咸水湖、内流河 | C.淡水湖、外流河 | D.淡水湖、内流河 |
A.太平洋 | B.大西洋 | C.印度洋 | D.北冰洋 |
A.粮食产量大 | B.科学技术力量雄厚 |
C.第一亚欧大陆桥通过 | D.边境口岸多 |

【小题1】沪蓉(成都)、沪渝(重庆)动车组列车运行速度最慢的路段是()
A.成都与重庆间 | B.恩施与宜昌间 |
C.宜昌与武汉间 | D.武汉与合肥间 |
A.内河运输 | B.公路运输 |
C.航空运输 | D.管道运输 |
3.选择题- (共3题)
[1]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
[2]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掀断的咔嚓唉声。
[3]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平将鸭栏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4]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5]到暴风雨将歇时,依然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6]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儿,我去找。”
[7]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8]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9]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10]杜小康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11]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12]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13]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的明亮。
[14]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把儿歌补充完整。
收听广播{#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
青青山坡{#blank#}4{#/blank#} {#blank#}5{#/blank#} {#blank#}6{#/blank#} ,
两个门洞{#blank#}7{#/blank#} {#blank#}8{#/blank#} {#blank#}9{#/blank#},
一尊佛像 {#blank#}10{#/blank#} {#blank#}11{#/blank#} {#blank#}12{#/blank#}。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