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75252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3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级堆积,形成泥炭。下图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2.
材料一 2015年12月14日,中亚天然气管道正式开通运营六周年了。六年来中国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进口天然气1350亿立方米,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建设起我国第一条陆上能源进口大动脉。迄今为止,我国从境外进口天然气的管道仅有两条,其中一条是起自土库曼斯坦的阿姆河右岸,横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直到中国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的中亚天然气管道。 

(1)根据图简述中亚地区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
(2)分析图中两条河流附近的图兰平原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少的原因。
材料二 里海是鲟鱼主要分布区之一。在伏尔加河,鲟鱼产卵洄游始于3月末或4月初,此时水温1-4℃,6-7月时产卵群体达到高峰,鲟鱼洄游距离从入海口溯河可达数千公里。大多数鲟鱼产卵后和鱼苗一道返回里海。当地人多选择在入海口附近捕捞鲟鱼(如下图)。用鲟鱼所产鱼卵制作的鱼子酱营养丰富、品质极佳、价格昂贵。
材料三  阿姆河和锡尔河是注入咸海的重要河流。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亚地区大力修建水利工程,截水灌溉,加上沿途蒸发、渗漏,导致注入咸海的水量持续减少,影响咸海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

(3)推测近二十年来里海鲟鱼资源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
(4)分析阿姆河和锡尔河径流量减少对咸海湖岸地理环境的影响。

2.单选题(共8题)

3.

   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的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 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小题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4.
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回答18—20题

【小题1】造成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因素是
A.副热带高压B.信风
C.西风D.季风
【小题2】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
A.1月B.4月
C.7月D.10月
【小题3】图示沙尘扩散,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墨西哥湾沿岸诸国年降水量减少
B.亚马孙河含沙量剧增
C.美国东南部大气悬浮颗粒物增加
D.巴西高原干旱程度加剧
5.
读下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读图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
B.②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小题2】表示塑造图2地貌的箭头是
A.⑧B.⑦C.⑥D.⑤
6.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小题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 植株数量 B. 总生物量 C. 地上生物量    D. 地下生物量
【小题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 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 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7.
生态浮岛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体,利用生态学原理,降解水中COD、氮、磷舍量的人工生态景观岛。下图为某地生态浮岛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在生态浮岛结构中微生物土层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成土过程B.增强植物的吸水效果
C.增强浮岛的稳定性能D.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地
【小题2】生态浮岛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A.创造生物栖息环境B.利于城市内涝泄洪
C.调节城市区域气候D.净化水质,美化环境
【小题3】我国最适宜发展生态浮岛的季节是
A.冬春季节B.春夏季节C.夏秋季节D.秋冬季节
8.
船型屋是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以竹木为屋架,茅草覆顶,底部架空而成的一种民居形式(如下图)。该民居的营造技艺,入选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
A.海南岛B.辽东丘陵
C.青藏高原D.黄土高原
【小题2】该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是
A.炎热潮湿B.高寒缺氧C.地表崎岖D.多滑坡泥石流
【小题3】船形屋采用下空结构可
A.防寒、防冻土B.防雨、防水淹C.防风、滑坡D.防潮、防蛇
9.
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中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为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a处植被的作用与形成b处堆积物的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增加湿度和径流;重力作用B.阻止冰川和固沙;冰川作用
C.拦截径流和泥沙;流水作用D.减小风速和沙尘;风化作用
【小题2】结合材料和图片,推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荒漠地区D.沿海地区
10.
右图为左图中丙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7-18题

【小题1】乙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小题2】左图中甲、丙两地相同的是
A.气候类型B.大气环流
C.自然带D.盛行风

3.选择题(共2题)

11.宁津2014年12月30日的天气预报是多云转晴,空气质量状况为“重度污染”,发雾霾黄色警告。请回答下面小题。
12.宁津2014年12月30日的天气预报是多云转晴,空气质量状况为“重度污染”,发雾霾黄色警告。请回答下面小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