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试题(基础版)(1)(湘教2019版)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7454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3

1.综合题(共2题)

1.
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和_______。

(2)上图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上右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型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4)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左岸还是右岸相连?为什么?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________。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______。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__环境向____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2.单选题(共18题)

3.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下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的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海拔B.电网供电情况
C.阴晴状况D.交通流量
【小题2】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拉萨B.重庆
C.大庆D.海口
4.
读世界某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Q地年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  )
A.地面状况B.洋流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
【小题2】P、Q两地相比可知(  )
A.Q地的年日照时数比P地少B.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Q地多
C.日照时数决定太阳辐射总量D.P、Q两地的热量条件相当
5.
下图中,黑点表示小行星,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比上图中天体系统高一级,且不包含②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河外星系C.银河系D.总星系
【小题2】以③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
A.银河系B.太阳系C.地月系D.总星系
【小题3】上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4】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车考察的星球是上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6.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示意地球圈层构造。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小题2】B圈层是一个(  )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小题3】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7.

   中国首枚X射线天文望远镜“慧眼”在550公里高的近地圆轨道上,成功监测到引力波源所在的天区,参与监测首个引力波电磁对应体。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慧眼”望远镜运行在大气的中间层
B.极光是太阳活动的一种标志
C.太阳活动可能干扰短波通信
D.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大气的平流层
【小题2】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B.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C.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D.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小题3】“慧眼”望远镜运行轨道所处大气层的特点是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B.对流现象显著,多云雨现象
C.气流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飞机飞行D.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8.
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岩石圈是指图中的
A.①层+②层B.②层+③层
C.软流层之上的部分D.古登堡面之上部分
9.
读下图“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B.负相关C.成反比D.没有相关性
【小题2】此图反映太阳活动
A.可以影响地球气候
B.发射的电磁波会扰动地球大气层
C.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影响中高纬地区树木的生长
10.

   在强烈太阳风的作用下,地球北极上空将持续出现极光现象。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只要没有云层覆盖可能看到极光,在美洲,居住在加拿大南部、甚至靠近美国边界附近地区的居民也可能看到极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国家是
A.俄罗斯、挪威B.加拿大、西班牙
C.英国、墨西哥D.印度、巴基斯坦
【小题2】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地球上地震、海啸频发
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1.
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人类首先在火星上探索地外文明的原因是地球与火星
A.质量相近B.体积接近
C.公转周期最为接近D.自转周期相近
【小题2】依据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证明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人类必须在火星上探寻到
A.O2存在B.H2O存在C.CO2存在D.CH4存在
12.
根据下图,在地球内部,有关地震波及其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B波的传播比A波慢
B.A、B两种地震波都在地下2900米处消失
C.两种地震波在C、D界面间地层都在减速传播
D.人们可以利用地震波探测地下的油气资源
13.
左图示意“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右图示意“太阳辐射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左图中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15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与另一支相比(   )
A.更小B.更大C.相同D.变化不定
【小题2】右图中与温室效应模拟实验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3】下列现象与温室效应形成原理相近的是(   )
A.雾霾笼罩的晨,大气削弱作用减弱
B.深秋霜冻的夜,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
C.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D.臭氧层遭受破坏,紫外线吸收减少
14.
农村传统的防御霜冻的做法是傍晚焚烧秸秆放烟。这样做是因为烟尘可以
A.增强地面辐射B.减弱地面辐射C.增强大气逆辐射D.减弱大气逆辐射
15.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以下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B.
C.D.
16.
下图为桂林山水水墨景观图,在该区域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形成该区域岩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海底火山喷发B.流水侵蚀
C.海洋沉积D.变质作用
【小题2】图中景观观赏中尤其要注意( )
A.精选观赏的点位B.把握观赏的时机
C.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D.了解景观的特点
17.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全球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坐落于贵州平塘的“大窝凼”咯斯特洼坑中。开放日每天景区接待游客限量2000人。

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贵州所处的地形区(    )
A.长江中下游平原B.云贵高原
C.四川盆地D.太行山
【小题2】“中国天眼”位于喀斯特地貌区u,该地区________强,岩石透水性强,有利于地表水向地下渗透,利于排水。(    )
A.植物根系对建筑物破坏作用B.蛀蚀作用
C.风蚀作用D.溶蚀作用
【小题3】目前“天眼”景区已正式向游客实行免门票政策。该优惠政策有助于(    )
A.提升当地旅游资源价值B.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进行选择
C.降低游客交通费用D.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等级
18.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最可能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
B.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
C.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
D.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
【小题2】溶洞的形成与地壳的抬升、沉降作用有关,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处降水偏少,故溶洞内无水
B.石灰岩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埋藏浅
C.该地至少经历了三次地质稳定期
D.河谷的形成与河流侵蚀有关,与地壳抬升无关
19.
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
B.风力搬运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
【小题2】图乙所示地形剖面对应图甲中的(   )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20.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之一,小流域是指面积小于 平方千米的流域。
A.10B.50C.100D.500
【小题2】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海水侵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