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7398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2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华县赤水河(源于秦岭北坡,含沙量大)下游的“桥上桥”为东西走向,下桥7孔,建于康熙年间,上桥9孔(受建于下桥之上),建于道光年间。湘西武陵山区的德夯大峡谷坡陡谷深,溪流众多,植物资源丰富。世界第一跨峡谷悬索桥,飞架于谷地355米上空,主跨长达1176米,车行其上,崇山峻岭近在咫尺,车外云蒸霞蔚如临仙境。左图示意桥上桥,右图示意德夯大峡谷悬索桥。
(1)结合左图桥梁功能分析桥上修桥的原因。
(2)分析在德夯大峡谷上建桥不选择墩桥(有多个桥墩的桥)的原因。
(3)分析德夯大峡谷多云雾的成因。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泾水多泥沙,含丰富有机质。郑国渠是秦朝修建的水利工程,西起泾水谷口,东到洛水,共三百余里,途中经过数条由北向南汇入渭河的河流。渠道以南原先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沼泽,虽有零星陆地,但土壤盐碱化严重,难以种植。郑国渠建成后形成了大片农田。西汉时开凿的六辅渠(开六条小渠以辅助郑国渠)与郑国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将渭河以北的数万项土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良田。下图示意郑国渠和六辅渠的位置和分布。


(1)分析郑国渠修建之前图中阴影区域多湖泊沼泽和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原因。
(2)指出郑国渠建成之初的主要作用,并说出判断依据。
(3)分别分析郑国渠和六辅渠在工程设计上的优点。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沙棘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喜光、耐严寒、耐旱、耐风沙,对土壤适应性强,沙棘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其果实营养丰富,药用价值极高,西宁市大通县分布着约10万亩天然沙棘林,生产的沙棘果品质优良。
 近年来,青海省通过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吸引某知名企业充分利用沙棘林资源,打造集沙棘保护、研究、产品开发、加工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世界沙棘谷”,走出了一条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世界沙棘谷由伊纳维康投资引进国际领先技术,并组织当地藏民,通过科学方法采摘、加工,已形成了完整产品系列。下图示意大通县地理位置。

(1)分析大通县成为商品沙棘果产地的自然原因。
(2)简述大通县打造“世界沙棘谷”的有利条件。
(3)说明大通县沙棘产业化发展对我国部分生态脆弱区脱贫的启示。
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明太鱼是一种冷水性深水鱼,主要分布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等海域。朝鲜明太鱼晾晒成鱼干需天然冷冻,冻结又融化的次数越多,肉质越有弹力,口感越好,价格越高。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最佳晾晒时期。延边人擅长加工明太鱼,从国外进口冷冻鲜明太鱼,经加工处理后再转销至朝鲜、韩国和日本。现在延边已成为东北亚明太鱼加工规模最大的地区。下图示意明太鱼进口、加工及销售路线。

(1)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比,说明延边晾晒优质明太鱼干的气候条件。
(2)与韩国相比,分析延边明太鱼加工业规模大的原因。
(3)简述发展明太鱼加工业对延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2.单选题(共5题)

5.

   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
A.沙漠广布B.森林覆盖率低
C.全年气候干旱D.河湖众多
【小题2】“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推测其主要原因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
C.抵御夏季的雨水D.防御冬季的风沙
【小题3】蜂巢屋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游客,从气候角度分析,最适宜的游览时间
A.11~12月B.7~8月
C.4~5月D.1~2月
6.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多次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如图所示示意我国某河流某河段的横剖面。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形成最早的阶地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图中任一级阶地的形成过程
A.地壳稳定—流水下切B.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C.地壳下降—水位稳定D.地壳抬升—水位稳定
【小题3】该河段
A.河水一定自东北向西南流B.河水一定自东南向西北流
C.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D.最可能位于河流中下游
7.
   “墒”指土壤的水分状况,受土壤水运动影响,“墒情好”有利于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管运动到表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齐民要术》中有“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缀”,“锄”的核心作用是(    )
A.清除杂草B.松动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
C.增加土壤透气性D.松动表土形成保温层,提高地温
【小题2】陇中地区农民在谷子春播浇水后采取压实表土层的方法提高出苗率,原因是(   )
A.增多土壤毛细管,促进下层水分向表层运动B.加快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
C.增加土壤水分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D.减少大风对土壤的侵蚀
8.
露天的潍县萝卜生长周期为80-100天,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25℃。主产地在潍城区及周围,该地土壤有机质、磷、钾等元素含量较高。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潍县萝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下图示意潍县萝卜种植区城和潍坊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露天种植的潍县萝卜生长时期主要在
A.3-5月B.5-7月C.8-10月D.10-12月
【小题2】对潍县萝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因为
A.种植历史悠久B.水源充足,产量大
C.品质好,知名度高D.营养价值高
【小题3】潍坊其他地区所产同种萝卜,品质却大打折扣,原因是
A.气温条件差异大B.土壤中矿物质成分不同·
C.光照条件差异大D.灌溉水源不同
9.

   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与迁出人口数的差额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1995年-2016年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移率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1995年以来,该地区的人口
A.数量持续增加B.一直以自然增长为主
C.2007年数量最少D.2016年数量最多
【小题2】2004年以来,该地区
A.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下降B.人口老龄化进程变慢
C.出现大量失业人口D.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小题3】2013年以来,该地区人口净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A.大量技术人才外流B.生态环境恶化
C.本地人口大量外迁D.产业升级与转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