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环境保护)201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印发了《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渔船管控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的通知》(农渔发[201712号),明确“十三五”期间海洋渔船“双控”政策,到2020年压减海洋捕捞渔船2万艘、功率150万千瓦的目标;正式启动海洋渔业资源总量控制制度,明确到2020年,国内海洋捕捞总产量减少到1000万吨以内。
(1)说出实施“双控”政策的地理原因。
(2)除“双控”政策外,谈谈你对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其他合理建议。
(1)说出实施“双控”政策的地理原因。
(2)除“双控”政策外,谈谈你对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其他合理建议。
2.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伦敦阵列”(Lomdom Array)是以英荷壳牌石油集团为首的国际财团投资建立的一个全球最大近海风力发电项目。该项目安装在伦敦泰晤士河河口外海,距离海岸20公里的海面上,这里风能资源十分丰富。2013年7月4日开始运营,年发电功率可达1000兆瓦,足以满足伦敦25%的居民用电需求。

(1)比较欧洲1月和7月等温线空间分布主要差异,并指出其影响因素。
(2)说明“伦敦阵列”所建地区风能丰富的原因。
(3)“伦敦阵列”发电量季节变化较明显,指出其发电量最多的季节并据图分析原因。
(4)评价“伦敦阵列”建设运营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伦敦阵列”(Lomdom Array)是以英荷壳牌石油集团为首的国际财团投资建立的一个全球最大近海风力发电项目。该项目安装在伦敦泰晤士河河口外海,距离海岸20公里的海面上,这里风能资源十分丰富。2013年7月4日开始运营,年发电功率可达1000兆瓦,足以满足伦敦25%的居民用电需求。

(1)比较欧洲1月和7月等温线空间分布主要差异,并指出其影响因素。
(2)说明“伦敦阵列”所建地区风能丰富的原因。
(3)“伦敦阵列”发电量季节变化较明显,指出其发电量最多的季节并据图分析原因。
(4)评价“伦敦阵列”建设运营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3.
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区域图。图中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第四纪以来,冰川、流水等外力作用塑造了该半岛许多重要地表形态。图中甲海域附近是世界著名渔场,有“踩着鳕鱼背可上岸”的美名,但经过长期的肆意捕捞之后,渔场逐渐消亡,现今该渔场已成为历史。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半岛聚落的空间分布特点。
(2)指出第四纪乙半岛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分析甲附近海域渔场兴衰的原因。
(4)分析甲附近渔场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1)描述图示半岛聚落的空间分布特点。
(2)指出第四纪乙半岛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分析甲附近海域渔场兴衰的原因。
(4)分析甲附近渔场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4.
(旅游地理)
有这样一个地方,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旅行家,也希望前往那里,享受终极旅行体验。这里虽然被评为全球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真正能够前往旅游的人却不多,因为该国政府实行严格的限制性旅游政策。这里就是不丹——亚洲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分析该国成为全球最热门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旅游资源条件,以及实行严格的限制性旅游政策的目的。
有这样一个地方,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旅行家,也希望前往那里,享受终极旅行体验。这里虽然被评为全球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真正能够前往旅游的人却不多,因为该国政府实行严格的限制性旅游政策。这里就是不丹——亚洲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分析该国成为全球最热门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旅游资源条件,以及实行严格的限制性旅游政策的目的。
2.单选题- (共10题)
5.
海水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辽东湾(如图)是我国水温最低,冰情最重、海冰资源分布最多的海区,但目前仍未大规模开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辽东湾海面冬季易结冰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获得光热少②多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
③海湾较封闭,水体流动性差④受寒潮影响,降温明显
【小题2】海湾封冻会导致

【小题1】辽东湾海面冬季易结冰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获得光热少②多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
③海湾较封闭,水体流动性差④受寒潮影响,降温明显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上空空气湿度增加 | B.区域内降雪量增加 |
C.冰面风力显著减弱 | D.冰下海水盐度升高 |
6.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离岸风长期吹拂,沿岸往往会产生水温较低的上升补偿流。右图为某季节北印度洋局部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能正确反映图中①虚线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剖面示意图可能是
【小题2】与图示洋流相关性不相符的是

【小题1】能正确反映图中①虚线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剖面示意图可能是
A.![]() | B.![]() |
C.![]() | D.![]() |
A.渔场 | B.海雾 | C.暖流 | D.寒流 |
7.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D点的海拔可能为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D点的海拔可能为
A.95m | B.145m | C.190m | D.290m |
A.A处地势落差大,宜建大型水电站 | B.该地区土地资源有限,宜发展立体农业 |
C.图中的湖泊是外流湖、咸水湖 | D.观察者在B处可直接观察到C处 |
8.
下表中各地点位于同一纬线上,读其经度和某月的平均气压,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月份和该纬线最可能为( )
【小题2】④地气压低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3】6月份,与⑤地相比,②地( )

【小题1】该月份和该纬线最可能为( )
A.1月、30° N | B.1月、60° N |
C.7月、30° N | D.7月、60° N |
A.④地受副极地气压带的控制 |
B.④地海拔高,气压低 |
C.④地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小 |
D.④地气温高,气压低 |
A.风力强 | B.昼夜温差小 |
C.云量大 | D.太阳辐射强 |
9.
洗车指数是指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广大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和建议。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该天气图多发生在北半球的
【小题3】【小题4】图中四城市中,洗车指数数值最低的是
【小题5】【小题6】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扬州到石家庄,天气变化可能是

【小题1】【小题2】该天气图多发生在北半球的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哈尔滨 | B.石家庄 | C.扬州 | D.长沙 |
A.气温逐渐升高 | B.气压逐渐降低 |
C.降水由阴雨转晴 | D.风力逐渐加强 |
1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径流量有增大趋势。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月份是( )
【小题2】一些河流的夏季径流量增大,主要是因为( )
【小题3】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月份是( )
A.2月 | B.5月 |
C.8月 | D.11月 |
A.夏季降水变多 | B.冬季降雪量增多 |
C.冰川融化量增大 | D.冬季气温升高 |
A.径流量减少 | B.径流变差系数变小 |
C.径流量增大 | D.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
11.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小题2】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小题1】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A.森林公园 | B.中心商务区 |
C.大型住宅区 | D.产业园区 |
A.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
C.围绕-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 D.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
12.
【小题2】随着圣哥达隧道的开通,将会首先影响爱斯特尔德的
①城市等级
②流动人口数量
③城市形态
④服务范围
【小题3】与盘山公路相比,圣哥达隧道的开通会
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圣哥达隧道位于中、南欧交通要道上的圣哥达隧道,全长57.1千米,工期历时17年。与圣哥达半山腰间的盘山公路相比,开通的新隧道将会改变山区居民与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读“瑞士交通局部图(图a)和圣哥达隧道剖面图(图b)”,完成下列各题。
A.科学技术落后 | B.社会经济不发达 | C.地质条件复杂 | D.气象灾害频发 |
①城市等级
②流动人口数量
③城市形态
④服务范围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A.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 B.对货物的载重限制较大 |
C.加强东、西欧的经济联系 | D.增加了公路等交通压力 |
13.
2017年5月,广东花木生产商在A国建设了新型智能大棚,移栽我国花木半成品,实现了绿色植物和鲜花精品的就地生产和销售。下图示意A国的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我国相比,A国花木生长的优势因素是( )
【小题2】新型智能大棚的主要作用是( )
【小题3】中国花木生产商在A国投资建大棚的目的是( )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我国相比,A国花木生长的优势因素是( )
A.光热充足 | B.雨量充沛 |
C.土壤肥沃 | D.技术先进 |
A.保温补光光 | B.降温保湿 |
C.防风保土 | D.遮光防潮 |
A.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 |
B.丰富我国的鲜花品种 |
C.改变当地的气候类型 |
D.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
14.
【小题1】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 人口锐减 B. 资源耗竭 C. 产业升级 D. 生态恶化
【小题2】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
A. 改善生态环境 B. 优化交通布局 C. 发展旅游产业 D. 促进商业发展
【小题3】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
A. 甘肃玉门 B. 福建厦门 C. 辽宁鞍山 D. 湖北武汉
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 人口锐减 B. 资源耗竭 C. 产业升级 D. 生态恶化
【小题2】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
A. 改善生态环境 B. 优化交通布局 C. 发展旅游产业 D. 促进商业发展
【小题3】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
A. 甘肃玉门 B. 福建厦门 C. 辽宁鞍山 D. 湖北武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