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7题)
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自20世纪以来尤为明显,而且日渐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就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典型。

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人类活动与大气圈的相互关系。
材料一 : 在甲国(墨西哥)南部山区,早在公元前25 世纪就有文字记载古玛雅文明,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一种被称作“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
材料二: 如下图:

(1)描述甲国(墨西哥)的地理位置。
(2)甲国(墨西哥)以 地形为主。简述该国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
(3)根据材料,分析古玛雅文明所在地的气候成因。
(4)简述甲国发展现代石油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1)A、B、C三点位于________半球(东、西),C点在D点的________方。
(2)地方时相同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均位于________时区的中央经线上,当C点是6月30日12时,D点是________。

(1)简述图中国家人口增长率的特点。
(2)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可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不到印度的一半,请简述其原因,并说明人口增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3)美国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是美国的人口增长率比中国还高,试述其原因。
(4)美国陆地面积约937万km2,人口超过3亿,人口密度约33人/km2,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美国大约有1/4的土地用于农业及城市、道路筹建设用地。美国人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15%的肉类和28%的纸张,人均产生的垃圾和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别是世界平均的2倍和5倍。美国人口超过3亿是否会对全球的资源与环境带来压力?综合考虑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中、美、法、日四国部分农业资料

材料二 部分农产品价格及我国进口数量

(1)说出材料一中A、B、C、D四国的名称,其中粮食总产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
(2)B国农民人均生产粮食最多,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我国大豆主要产自哪一平原?为什么我国大豆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材料一: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67.58%。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单位产生的能耗、资源耗、水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我们的经济增长仍是以拼资源消耗为主的“粗增长”。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材料三:“四大经济圈中某中心城市区域工业集聚规模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图)。

(1)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 。
(2)指出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分析主要原因。
(4)依据材料三,可以看出该城市中心工业规模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 ;简要分析T5阶段该城市工业集聚地的空间变化趋向及其形成原因。

(1)指出图中的山脉名称、走向,并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
(2)归纳图中渭河水系结构中南北支流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3)渭河径流的季节变化 (大或小),干流以7—10月流量最大,理由是 ;渭河中下游径流的年际变化情况,表现为南部 ,北部 。
(4)比较图中两水文站所测河流泥沙含量的差异,任选一个水文站分析其原因。
(5)概述图中高原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2.单选题- (共12题)

【小题1】此表反映了“雪后寒”现象,“雪后寒”的主要原因是()
①“雪后”受冷气团控制 ②“雪后”太阳辐射明显减弱
③积雪的反射作用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 ④“雪后”积雪融化要放出热量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高压 | B.低压 | C.冷锋 | D.暖锋 |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铁道部宣布,京广高铁于2012年12月26日全线贯通,为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最快的一趟全程只需7小时59分。
回答问题。
【小题1】从广州开往北京的列车对铁轨的磨损程度 ( )
A.对西边铁轨磨损较重 | B.对东边铁轨磨损较重 |
C.两边铁轨磨损一样重 | D.对两边铁轨都无磨损 |
A.气候 | B.经济发展 | C.科技 | D.地形 |
A.河流密度的差异 | B.地质差异 |
C.气候差异 | D.地形差异 |
洋流对海洋中多种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和地质过程,以及海洋上空的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及变化,都有影响和制约的作用。
回答问题。【小题1】有关中低纬海域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 |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 |
C.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 | D.呈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 B.减缓了海轮北上的航速 |
C.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 | D.缩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
A.南亚冬季吹北风夏季吹偏南风 | B.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景观的形成 |
C.纽芬兰、北海道等地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 | D.俄罗斯北冰洋沿岸海港常期不冻 |

【小题1】图中 P岛 ( )
A.位于中纬度 | B.位于北寒带 |
C.地跨东西半球 | D.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地带 |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地带 |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地带 |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地带 |
A.沉积岩 | B.变质岩 | C.石灰岩 | D.岩浆岩 |
【小题1】台风多形成于( )
①冬春季②夏秋季③低纬度洋面④高纬度洋面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①蒸发②地表径流③水汽输送④下渗⑤降水⑥地下径流
A.②④⑤ | B.①②⑥ | C.①③⑤ | D.③④⑥ |
①促进水资源的更新
②促进高低纬度之间能量交换
③塑造地表形态
④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等物质
A.②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③④ |

【小题1】关于A、B两点的正确判断是( )
A.A点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 B.A点在马来半岛上 |
C.中山站位于B点附近的半岛上 | D.A、B两点间有二个著名海峡 |
A.温带季风气候、土地荒漠化 | B.地中海气候、水土流失 |
C.温带海洋性气候、臭氧空洞 | D.亚热带季风气候、酸雨 |

【小题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保持稳定不变 |
B.目前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 |
C.2009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
D.产业结构应坚持均衡发展 |
A.加大科技投入,减少企业数量,发展第三产业 |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
C.引进高技术人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紧缺的局面 |
【小题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D.人均耕地减少 |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

【小题1】从城镇规划来看,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A.平原 | B.山区 | C.高原 | D.丘陵 |
A.沿铁路线较强 | B.沿干道较强 |
C.沿环路较强 | D.区域内一样强 |


【小题1】与上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
A.![]() |
B.![]() |
C.![]() |
D.![]() |
A.土地形状不规整 | B.交通不便 |
C.远离市中心 | D.受铁路影响 |

【小题1】制约该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 B.地形 | C.水源 | D.土壤 |
A.都江堰 | B.坎儿井 | C.竹楼 | D.喇嘛寺庙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开始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
回答问题。【小题1】我国“北斗”系统主要属于下面哪一类现代技术( )
A.GPS | B.RS | C.GIS | D.3S |
①交通运输 ②搜索营救 ③调度指挥 ④导弹发射
A.②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② | D.③④ |

A.地图 | B.电子地图 | C.遥感图象 | D.模拟图象 |
3.选择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7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