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7297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7

1.综合题(共3题)

1.
下面两幅图中,左图为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右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  ;地球公转到右图中的   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2)当图中b点正午时,人影朝________方向;图中此时b点的太阳高度角为_____  _
(3)此刻北京时间为    ;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是    
(4)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晋江在未来的半年内昼夜长短将如何变化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C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其公转速度如何变化   
(5)此日根据a、b、c三地的昼长状况,从长到短依次排列是___;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是_______。
(6)此季节上海的昼长 福州的昼长(长于、短于或等于)。
(7)此日后数日内,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   )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先变大再变小D.先变小再变大
2.
读图甲、图乙,图乙中 MN为等高面,GH为等压面。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甲中气压分布是由图乙所示原理形成的,则图甲中数字①②与图乙中甲、乙的对应关系是① 、②
(2)图乙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气压从高到低排列
(3)根据高空等压面分布的特点,在图乙中补画上箭头,完成热力环流图。
(4)图甲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5)图甲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原因是
(6)根据图乙判断,甲、乙之间的风向为
(7)若图乙表示城市热力环流图,则该图中表示市区的是 (甲或乙)
(8) 若单从空气运动的情况分析,图乙中甲、乙两地降水较多的是 ,判断理由 ;甲、乙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判断理由
3.
下图为“北半球某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  
(2)根据气流运动状况判断,A带比B带降水______,原因是
(3)图中C气流来自_______气压带,此气压带是由于____ _ (热力或动力)作用而形成的。
(4)图中D风带的风向___________,该风带性质__________。
(5)图中上升气流的地区是赤道和______,天气特点是______  _

2.单选题(共15题)

4.

   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A.12点B.15点C.18点D.21点
【小题2】该日悉尼和广州
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5.
下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图中箭头指向正北,P、Q两点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且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PQ线两侧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此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A.8 时B.12 时C.14时D.20时
【小题2】该日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B.P、Q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D.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6.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

【小题1】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
A. 东半球赤道上 B. 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 西半球赤道上 D. 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小题2】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小题3】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
A. 1万千米 B. 2万千米 C. 3万千米 D. 4万千米
7.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的一天对当地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他们根据考察资料绘制了等压面和等温面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教师发现他们已绘制的①②③④信息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若图中③信息是正确的,则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最可能的是(  )
A.8:30—9:30
B.11:00—12:00
C.14:00—15:00
D.22:00—23:00
【小题2】甲、乙、丙、丁四点中,夜雨最多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8.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银河系的主体直径是8万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小题2】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该行星上没有水B.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C.该行星温度太低D.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9.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下图示意屋顶太阳能发电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B.海拔高,距太阳近
C.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D.深居内陆,晴朗天气多
【小题2】利用楼顶(平顶)自建光伏发电站,电池板与楼顶倾角最小的城市是
A.乌鲁木齐B.广州C.济南D.北京
10.
读“大别山山麓与山顶太阳辐射强度及其垂直变化率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该地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麓太阳辐射强度始终大于山顶B.9~12月山顶太阳辐射强度一直减小
C.太阳辐射垂直变化率7月最大D.太阳辐射垂直变化率11月随高度递减
【小题2】该地太阳辐射最大的月份不是6月,而是8月,其主要原因可能为8月
A.太阳高度大B.白昼长C.晴天多D.阴雨天多
11.
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上图中,有关A,B,C三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A,B,C三层中,C层的亮度最大
B.A层上会出现突然增大增亮的斑点
C.B层上常会出现一些黑斑点
D.A层和B层上发生的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
【小题3】【小题4】当太阳活动达到峰值时,其对地球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北京地区可在夜晚看到极光B.产生“磁暴”导致全球变暖
C.有线电视信号受到严重影响D.干扰人造卫星的正常工作
12.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A.0°-20°NB.0°-20°S
C.20°N -23°26′ND.20°S -23°26′S
【小题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13.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当太阳直射点处于b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各地昼夜平分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C.北半球各地处在春季D.北半球各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小题2】当太阳直射点由b→d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B.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变长
C.全球逐渐趋向昼夜平分D.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远日点
14.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问题。

【小题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
【小题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
【小题3】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15.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京华平均结果。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小题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16.
图1为我国某地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图2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2中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小题2】照片拍摄季节,当地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12—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
17.
熏烟驱霜是指霜冻来临前点火生烟,以减轻霜冻冻害(如图)。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熏烟能够减轻霜冻的原因是
A.削弱大气逆辐射B.削弱太阳辐射
C.增强大气逆辐射D.增强地面辐射
【小题2】右图中反映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①-②-③B.①-④-②
C.②-③-④D.③-④-②
18.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其中,自然地理中的各类循环模式的构建是最常见的典型案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此图表示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增温和增湿B.净化和增温
C.净化和增湿D.减湿和减温
【小题2】若此图表示中纬度或高纬度的大气环流状况,且S表示南方。地面点G和近地面风向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副热带高压带、西南风②极地高压带、东北风③副热带高压带、西北风④极地高压带、东南风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选择题(共3题)

19.

判断对错.

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20.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一篇通话故事,你能仿照课文写一句拟人句吗?

21.某校田径运动会有13名同学参加女子百米赛跑,她们预赛的成绩各不相同,取前6名参加决赛,小玥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13名同学成绩的(   )

4.多选题(共1题)

22.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某湖泊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①处为湖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小题2】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增强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D.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3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