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材料一 “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却会神秘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图甲中M地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2011年11月,位于M沙地的风力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

材料二图乙示意鄱阳湖南部地区,PQ铁路线的建成对该区域的铜矿开采、冶炼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1)湖畔沙丘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强劲的风力”,分析M地“强劲的风力”和沙丘的成因。
(2)简述M地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
(3)据材料二分析铜矿开采及冶炼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1)根据材料信息,说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
(3)为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该地区应发展的工业可以有哪些?
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粮食生产、耕地、水资源和人口情况

材料二: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表
粮食生产指标 粮食产区 |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 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 |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松辽河产区 | 53.9 11.5 | 67.3 19.7 | 85.1 31.9 | 328.4 366.5 | 400.7 495.2 | 421.5 569.5 |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 | 46.1 29.7 | 32.7 24.3 | 14.9 11.3 | 334.9 352.6 | 355.1 396.3 | 328.0 379.9 |
(1)分析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的是什么地区?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有哪些;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特点是什么。
(3)分析南方产区长江三角洲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经两岸同胞近四年的共同建设,福建平潭国家级综合实验区于2013年2月24日基本实现了两岸“一日生活圈”夙愿。
材料二 下图为“平潭国家级综合实验区示意图”。

(1)台湾与福建在平潭共建综合实验区有哪些有利条件。
(2)影响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中,短缺的有哪些?
(3)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对当地人文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4)台湾东北的钓鱼岛距基隆市约190千米,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其附近海域是我国台、浙、闽渔民的传统捕捞作业区。简述钓鱼岛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l)大体上以苏北灌溉总渠为界,简述江苏在气候、水文方面的南北差异。______
(2)与苏北地区相比,苏南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试分析其原因。______
(3)为了促进江苏经济的均衡发展,目前苏南产业正在向苏北地区转移简述苏北地区承接这种转移的有利条件和带来的影响。________
2.单选题- (共13题)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棉花纺织 | B.甘蔗制糖 | C.葡萄酿洒 | D.大豆加工 |
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大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曲线中
A.①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
C.③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 D.④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下垫面为冰川地面 | B.人口少 | C.环境污染严重 | D.地势较高 |

【小题1】山顶A与C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450米 | B.570米 | C.780米 | D.860米 |
A.河流先向南流,再向西南流 |
B.B地可见V型峡谷,C地可见三角洲 |
C.陡崖处可观赏到瀑布景观 |
D.若两山顶间建游览索道,其长度不小于875米。 |

【小题1】图中气压带代表
A.极地高气压带 | B.副极地低气压带 |
C.赤道低气压带 | D.副热带高气压带 |
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
B.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C.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 |
D.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

某区域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
【小题1】影响①地区年平均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A.地形 | B.洋流 | C.沙漠 | D.纬度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小题1】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 )
①断层的发生
②砂岩沉积
③页岩沉积
④岩浆的侵入
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②①④⑤
C. ⑤③②④① D. ⑤③④②①
【小题2】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
B. 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
C. 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 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
【小题1】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A.北大西洋 | B.南太平洋 | C.北印度洋 | D.南大西洋 |
A.阴雨绵绵 | B.晴朗少云 | C.风急浪高 | D.台风肆虐 |

【小题1】图中四地:()
A.①云量最多 | B.②风速最大![]() | C.③风力最大 | D.④气压最高 |
A.偏东风 | B.偏南风 | C.偏西风 |
D.偏北风 |

【小题1】甲、乙、丙、丁对应的省区是( )
A.黑龙江、内蒙古、江苏、北京 | B.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北京 |
C.内蒙古、黑龙江、北京、江苏 | D.黑龙江、江苏、内蒙古、北京 |
A.甲—乳制品加工 | B.乙—水产品加工 | C.丙—木材加工 | D.丁—奶牛 |

【小题1】如果甲、乙两城市工业用地分布合理,两地盛行风最有可能是
A.甲城东南风和西北风,乙城东风 |
B.甲城西南风和东北风,乙城西风 |
C.甲城东南风和东北风,乙城东南风 |
D.甲城西南风和西北风,乙城东北风 |
A.日本和泰国 | B.新加坡和澳大利亚 |
C.美国和中国 | D.印度和英国 |

【小题1】图示工业基地和工业园区分布状况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资源丰富 | B.海运便利 | C.科技发达 | D.地价便宜 |
A.粮食生产基地 | B.蔬菜供应基地 |
C.石油化工基地 | D.劳务输出基地 |
下图为“某地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结构图”。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两题。
A.60 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 | B.40~60 岁人口比重保持不变 |
C.20~40 岁人口比重下降 | D.0~5 岁人口比重上升 |
A.少儿人口比重大 | B.老龄人口比重大 |
C.人口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 | D.男女人口数相等 |
3.选择题- (共3题)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他启示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应该做到( )
①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 ②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
③雷厉风行无需顾虑太多 ④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