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6题)

(1)填写下表比较图1图2所示区域地理特征。
| 图1区域 | 图2区域 |
所属国家 | | |
地形 | | |
气候类型 | ①城市: | ②城市: |
农业地域类型 | | |
(2)分别说明①②两城市冬半年降水比夏半年丰富的主要原因。
(3)比较图1、2所示区域河流开发利用主要差别及其原因。
(4)判断图2中甲、乙、丙三地,种植业比较发达的是哪一地区?并分析其原因。

(1)写出M.N点的地理坐标:M ;N 。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此日,在80ºN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 小时后,全球处于同一天。
(3)30°N纬度的白昼长为 小时;该日M地太阳在观察者的 方向升起, 下落。
(4)在下图中用折线标示出该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部,磷矿储量居世界首位,但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近年来通过兴修水利、引进外资、创办免税工业园、开发矿产发展民族工业,使国民生产总值有一定提高。


(1)分析摩洛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说明丹吉尔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的流向及其形成的原因。
(3)摩洛哥毗邻撒哈拉沙漠,但境内大部分地方常年气候宜人,有“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分析其原因。
(4)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说明摩洛哥重视水利建设的原因。
(5)据表分析摩洛哥磷矿在目前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6)分析丹吉尔免税工业园的有利区位条件。
我国种桑养蚕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丝绸生产量与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桑蚕饲育适温为20~30℃,养蚕周期一般需要40~60天。2006年起,我国实施“东桑西移” 战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的广东、浙江、江苏等省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广西在接受“东桑西移”的过程中桑蚕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蚕丝产量已经稳居全国第一。


(1)分析广西发展蚕桑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相比传统蚕桑产业开展蚕桑资源的综合应用对蚕区农村发展的有利影响。
(3)分析N(南宁)市成为大宗蚕丝交易中心的有利条件。
(4)结合产业升级相关原理,分析我国“东桑西移”战略的可行性。


(1)据图分析1982—2010年间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变化特点。
(2)据表,从全国八大经济板块区看,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是哪一地区?分析该地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正负效应。
(3)2005—2010年间,我国流动人口在地区分布上有何变化趋势?分析其原因。
2.单选题- (共11题)

【小题1】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且乙、丙为近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处气温比丙处高 | B.丙处等压面向上弯曲 |
C.b可示意对流雨 | D.白天,a可示意陆风 |
A.a可示意北赤道暖流 | B.b可示意日本暖流 |
C.c可示意西风漂流 | D.d可示意厄加勒斯暖流 |
A.影响a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 | B.影响b的主导因素是洋流性质 |
C.影响c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 | D.影响d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 |

【小题1】有关图中①类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类岩石可能带有气孔 | B.由沉积作用形成 |
C.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 | D.可重新返回岩石圈中的软流层 |
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 | 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 |
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 | 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 |
A.水域广大,水资源丰富 | B.太阳能丰富,风浪巨大 |
C.蒸发旺盛,海陆间水循环活跃 | D.海域狭长,是重要能源通道 |

【小题1】此次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的热力运动 |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
10月下旬一天上午,某同学在市内一公园游玩,图1为公园内十字路口附近的导游图,图2为该同学当时拍摄于此路口的照片。
完成问题。
【小题1】据图推测该同学由目前所在位置到洗手间,应选择图2中的最近路线是
A.A 线路 | B.B线路 | C.C线路 | D.D线路 |
A.A 线路 | B.B线路 | C.C线路 | D.D线路 |


【小题1】图1所示花岗岩石林地貌是我国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主要特色之一。该地花岗岩石林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的一般顺序是
A.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岩浆侵入 |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
C.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固结成岩 |
D.风化、侵蚀—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
①地壳上升
②地壳下沉
③岩浆侵入
④流水侵蚀作用
⑤沉积作用
⑥海浪侵蚀
A.③→①→④ |
B.⑤→①→④ |
C.①→⑤→④ |
D.②→③→⑥ |

【小题1】以下四地蒸发量最大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地形 | B.纬度 | C.季风 | D.洋流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2013年10月7日凌晨,今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在浙闽交界处登陆,并伴有特大暴雨,给当地造成洪涝灾害。
完成问题。
【小题1】2013年10月7日凌晨,宁波的风向是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A.海洋暖湿气流遇陆上冷空气形成降雨 |
B.海洋暖湿气流受陆上地形抬升形成降雨 |
C.气旋内气流辐合上升形成降雨 |
D.陆地气温高,空气对流上升形成降雨 |
下图所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
完成问题。
【小题1】由图可以推断,该区域工业发展情况是
A.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
B.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
C.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
D.T0年工业基础雄厚 |
A.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
B.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

【小题1】a、b、c、d四组曲线依次代表()
A.7月平均气温土地价格常住人口密度工业用地比例 |
B.常住人口密度土地价格工业用地比例 7月平均气温 |
C.土地价格工业用地比例 7月平均气温常住人口密度 |
D.7月平均气温常住人口密度土地价格工业用地比例 |
A.交通通达度提高 | B.工业用地比例减小 |
C.中心城区规模缩小 | D.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
【小题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地域文化特色的正确描述是
A.擅长精耕细作 |
B.传统民居多为泥草房和泥瓦房 |
C.饮食以肉、奶、面为主 |
D.秦腔和信天游是当地的特色文化 |
A.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 |
B.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 |
C.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 |
D.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 |

【小题1】该矿产资源是( )
A.铜矿 | B.石油 | C.煤炭 | D.铁矿 |
A.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
B.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地中海 |
C.红海、亚丁湾、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 |
D.亚丁湾、霍尔木兹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 |
3.选择题- (共2题)
“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鸳鸯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八年级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下列有关上述资料中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