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摸底测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72173

试卷类型:零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综合题(共5题)

1.
下图为“晨昏线和地球上不同日期范围图”,图中AO为昏线,BO为晨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它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图示日期应该接近二分二至日中的哪一个节气,请写出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范围。如果此后极昼范围继续扩大,上海的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2)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该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图中A地在一年当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是
(3)请说出图中B地的地方时 ,A地的夜长 ,并计算北京时间
(4)图中ABO三地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如何,并说明判断的理由,如果此后图中极昼范围继续扩大,地球的公转速度如何变化。
2.
读太平洋地区和世界局部地区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海洋与陆地的相互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人类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太平洋中岛屿类型多样,按成因可以分为火山岛、大陆岛、珊瑚岛和冲积岛等四种类型。如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新西兰的南岛和北岛属于大陆岛,而位于太平洋东南部的复活节岛则属于火山岛。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解释南岛、北岛与复活节岛的成因。
(2)北太平洋的中低纬大洋环流由哪些洋流组成?环流的方向有何特点并简述成因。
(3)以北海道渔场为例,详述洋流对该渔场分布的影响。
3.
2013年秋季台风异常活跃。读台风菲特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今年第23号台风菲特10月7日(农历初三)登陆福建,致使浙、闽、沪等多地遭受水灾,其中灾情最为严重的是浙江余姚,台风过后三天,余姚城区依然被洪水围困。余姚山地、丘陵面积占52.73%,平原占28.33%,水域占18.94%;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起伏,间有盆地、谷地,城区地处中部的姚江平原;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甬江出海。


(1)今年秋季,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强度偏强,南半球越过赤道北上气流也较常年活跃。南半球气流越过赤道成 风与副高南侧的 风交汇,容易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辐合,在合适的条件下加强为台风。监测台风的位置,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2)绘制台风菲特示意图,在等压线上填写955、965两个气压值,并用箭头表示气流水平运动的方向。
(3)综合分析余姚洪水围城的主要原因。
(4)一般而言,台风可能会带来有利的影响有哪些?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三大经济区示意图、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产业结构统计图及其产业部门比较表。



材料二:某地理学习小组考察了中国和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因为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加坡特别重视环保,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也有多项可资利用的新能源。

(1)比较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部门特点的差异。
(2)请列举中新天津生态城可供开发的新能源,并简要说明这些能源可供开发的原因。除了积极开发新能源,请你指出还有哪些节能减排的措施。
(3)天津滨海新区的定位是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基地、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结合材料,你认为要实现该目标,应该采取的对策有哪些。
5.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种桑养蚕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丝绸生产量与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桑蚕饲育适温为20~30℃,养蚕周期一般需要40~60天。2006年起,我国实施“东桑西移” 战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的广东、浙江、江苏等省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广西在接受“东桑西移”的过程中桑蚕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蚕丝产量已经稳居全国第一。



(1)分析广西发展蚕桑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相比传统蚕桑产业开展蚕桑资源的综合应用对蚕区农村发展的有利影响。
(3)分析N(南宁)市成为大宗蚕丝交易中心的有利条件。
(4)结合产业升级相关原理,分析我国“东桑西移”战略的可行性。

2.单选题(共7题)

6.
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每年七月“夜间瓢泼大雨,白天阳光灿烂”成为拉萨一道美丽的气候风景。回答问题。
【小题1】拉萨7月份多“夜间瓢泼大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夜晚山风强烈,谷底气流辐合上升而出现降水
B.可能主要出现在每年西南季风活跃的季节
C.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带,水汽较多
D.夜晚谷风强烈,谷底气流沿山坡爬升,形成降水
【小题2】关于拉萨“白天阳光灿烂”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B.工业污染少,空气洁净
C.白天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D.纬度较高,白昼长,日照时间长
【小题3】近年来,当地开展了很多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工作,下列举措合理的有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
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    
④防治湿地退化  
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7.
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循环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图为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转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且乙、丙为近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处气温比丙处高B.丙处等压面向上弯曲
C.b可示意对流雨D.白天,a可示意陆风
【小题2】若图示为某大洋环流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可示意北赤道暖流B.b可示意日本暖流
C.c可示意西风漂流D.d可示意厄加勒斯暖流
【小题3】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且乙、丙为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a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B.影响b的主导因素是洋流性质
C.影响c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D.影响d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
8.
等温线分布图是人们研究气候、判断大范围天气形势和预报天气的重要依据之一。回答问题。
【小题1】世界近地面等温线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中纬度大陆上等温线
A.1月份、7月份都向北凸出B.1月份、7月份都向低纬凸出
C.1月份向南凸出,7月份向北凸出D.1月份向高纬凸出,7月份向低纬凸出
【小题2】若某地等温线走向与等高线走向大致相同且较为密集,则表明该地可能位于
A.海洋和陆地的交界处B.海拔较高的高原边缘处
C.冷暖空气相遇的地带D.暖流流经沿海平原地区
9.
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甲代表的水体是
A.雨水B.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D.地下水
【小题2】箭头①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A.1~2月B.3~4月
C.6~7月D.10~11月
【小题3】在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将导致箭头①、②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A.①变大B.①变小
C.②变稳定D.②在枯水期变小
10.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当地的地形地貌,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图示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山地为主,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 ②丙地高于丁地
③地形类型多样,分布错综复杂 ④地势中部低,东北西南高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小题2】下列表示地形部位的位置,正确的是
A.甲—山峰B.乙—鞍部C.丙—山脊D.丁—悬崖
【小题3】若图示为我国广东省某地,在开发中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
①盐碱化 ②水土流失 ③洪涝灾害 ④地质灾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
2013年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在华沙召开,此次会议聚焦温室气体减排。回答问题。

【小题1】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集中分布在
A.电离层B.中间层
C.平流层D.对流层
【小题2】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a~d中,能代表温室效应过程的是
A.abB.bc
C.cdD.ad
【小题3】下列关于全球变暖影响的叙述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我国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D.全球各地异常极端天气频发
12.
2013年12月2日(农历十月三十)凌晨,“嫦娥三号”搭乘长征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回答问题。
【小题1】“嫦娥三号”发射之时,月相接近
A.望B.朔C.上弦月D.下弦月
【小题2】“嫦娥三号”按计划在月球的正面虹湾区着陆,月球的正面是指
A.发亮的半个月球B.表面起伏较小的半个月球
C.始终面对地球的半个月球D.昼夜温差相对较小的半个月球
【小题3】独特的月面环境给探月仪器的研制带来了诸多技术难题,下列匹配正确的是
①月球中午气温高达127℃,物体易自燃——探测器难以利用降落伞软着陆
②月球晚上气温低至-180℃,且黑夜持续长达约14天——探测器能在月夜中持续正常运行
③月球重力仅地球六分之一,表面崎岖且月壤松软——探月车克服翻车
④月球基本无大气,带电粒子可直达其表面——探测器抗辐射要求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