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甲图“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和乙图“太阳光照图”,回答各题

(1)乙图中 A、B、C 三地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此日,A、B、C 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白昼由长到短排列是_______,C 点此刻的地方时是_______时。
(2)在乙图中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地球此时位于甲图“公转轨道示意图” ①②③④中_______位置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快/慢)。


(1)乙图中 A、B、C 三地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此日,A、B、C 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白昼由长到短排列是_______,C 点此刻的地方时是_______时。
(2)在乙图中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地球此时位于甲图“公转轨道示意图” ①②③④中_______位置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快/慢)。
2.
3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D、C 两处相比_______处气温较高,_______处气压较高。A、E 两处相比,_______处风力较大。图中所示的是_______天气系统。
(2)A、D 两处相比,气温日变化最大的是_______处。请说明原因。

(1)D、C 两处相比_______处气温较高,_______处气压较高。A、E 两处相比,_______处风力较大。图中所示的是_______天气系统。
(2)A、D 两处相比,气温日变化最大的是_______处。请说明原因。
3.
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庚所示区域为安第斯山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地区和戊地区纬度位置相似,但是气候类型不同,请分别说出主要成因。
(2)请归纳甲、乙、丙、丁四地自然带形状的共同特点,并分析成因。
(3)请分析图示地区西海岸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4)有旅行者在庚处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在辛处观察到荒漠景观,请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1)乙地区和戊地区纬度位置相似,但是气候类型不同,请分别说出主要成因。
(2)请归纳甲、乙、丙、丁四地自然带形状的共同特点,并分析成因。
(3)请分析图示地区西海岸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4)有旅行者在庚处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在辛处观察到荒漠景观,请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2.单选题- (共14题)
4.
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若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那么该地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镇分布规律主要受气候影响 |
B.城镇主要分布在山谷地带 |
C.交通线从整体看呈环状分布 |
D.盆地中心交通线稀少主要是因为技术水平的限制 |
A.山脉雪线会下降 |
B.灌溉水源会越来越充沛 |
C.农作物种植位置或范围将发生变化 |
D.寒潮、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增加 |
5.

【小题2】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选址,比较合适的是( )
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下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
A.搬运 | B.堆积 | C.侵蚀 | D.风化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6.
读某个时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四个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有人想了解 M 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你认为他必须要了解关于 M 星球下列信息中的哪些信息
①M 星球上是否有地震活动
②M 星球上是否有水
③M 星球上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M 星球上的温度是否适宜
⑤M 星球是否存在二氧化碳和甲烷

【小题1】关于图中四个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个天体的级别相同 |
B.小行星带位于 M 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
C.此刻地球上一定会出现日食现象 |
D.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
①M 星球上是否有地震活动
②M 星球上是否有水
③M 星球上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M 星球上的温度是否适宜
⑤M 星球是否存在二氧化碳和甲烷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⑤ |
C.②③④ | D.②③④⑤ |
7.
北京时间 2018 年 12 月 22 日 6 时 22 分 38 秒,北半球迎来冬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这一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这一天之后,有关黑龙江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3】2018 年冬至时刻,日期为 2018 年 12 月 22 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最接近:
【小题1】有关这一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 |
B.全球只有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白昼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小值 |
C.黄赤交角达到了一年中最大值 |
D.地球公转速度还在变快 |
A.白昼继续变短,直到一月初为止 |
B.太阳升起的方位逐渐向南靠近 |
C.正午时照射到教室内的阳光范围开始变大 |
D.昼夜长度之比开始变大 |
A.0 | B.1/2 | C.1 | D.1/4 |
8.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图中的 X 处即为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加深而增快 |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
A.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交界 | B.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
C.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交界 | D.内核与外核交界 |
10.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该图表示大洋环流,②④ 所在纬线为 30°,则关于洋流②所在的半球及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①北半球 ②南半球 ③寒流 ④暖流
【小题2】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示意图,甲地为海洋,乙为陆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3】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甲、乙为近地面,丙、丁为高空,则该地可能出现在

【小题1】若该图表示大洋环流,②④ 所在纬线为 30°,则关于洋流②所在的半球及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①北半球 ②南半球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 | B.①④ | C.② | D.②④ |
A.环节①为地表径流 | B.环节②气流上升 |
C.环节③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明显 | D.环节④使甲地增温 |
A.北半球 7 月的海陆间,甲为陆地,乙为海洋 |
B.南半球 7 月的城市与郊区之间,甲为郊区,乙为市中心 |
C.夜晚的山谷间,甲在山坡上方,乙在谷底 |
D.盛夏中午的林地和沙地交界地带,甲为林地,乙为沙地 |
11.
下图为“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上图所示纬度带气流的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当气压带、风带位于图示位置时

【小题1】下列关于上图所示纬度带气流的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
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
A.亚洲大陆内部寒冷干燥 | B.我国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
C.我国洪涝灾害多发 | D.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频发 |
13.
下图为“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运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观察图中所示的板块边界类型,判断下列哪个岛屿也位于这种边界类型的板块交界处

【小题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
B.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在字母 M 附近 |
C.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张裂地带 |
D.M 半岛与非洲大陆之间会形成山脉、岛弧、海沟 |
A.太平洋西侧的日本本州岛 | B.中国大陆东南部的台湾岛 |
C.北大西洋中的冰岛 | D.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 |
14.
下图为“某地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小题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3】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影响因素是

【小题1】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A.背斜 | B.向斜 | C.褶皱 | D.断层 |
A.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 B.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
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 |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
A.地壳运动 | B.内力作用 |
C.岩浆活动 | D.外力作用 |
15.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与石油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小题2】下列能反映出露于云贵高原上大理岩的形成过程是

【小题1】图中与石油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⑩⑧ | D.⑦⑥ |
A.②④ | B.③⑤ | C.⑦⑤ | D.③⑥⑩⑧ |
16.
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极其重要作用,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对 A、B、C、D 四地新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2】下列对 E、F、G、H 四地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对 A、B、C、D 四地新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太阳能丰富 | B.B 地风能资源丰富 |
C.C 地煤炭资源丰富 | D.D 地水能资源丰富 |
A.E 地纬度较低,水热资源丰富,所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全国最高的 |
B.G 地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短缺,需要从外地大量调入 |
C.F 地具有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沛、土壤肥沃等较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所在地区是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
D.H 地平坦开阔,地广人稀,适宜开发不可再生资源风能 |
17.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小题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小题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 | B.海陆位置不同 |
C.地形差异的影响 | D.用水季节变化 |
A.平原地形 | B.高原和盆地 |
C.人口稀少 | D.经济落后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