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世界杯于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南美洲国家巴西境内12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内举行。
材料二:巴西区域略图

(1)巴西的两大气候是 和
(2)亚马孙河是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因为该地终年受 (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降水量大。A段河流的流向是 ,其对应的 (方向)岸的侵蚀较严重。
(3)巴西是民族的大熔炉,人口来源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分属于 (国际或国内)人口迁移。其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沿岸B洋流的性质是 ,对气候的影响是 。
(4)C是巴西重要的工业城市,该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
材料一:2014年世界杯于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南美洲国家巴西境内12座城市中的12座球场内举行。
材料二:巴西区域略图

(1)巴西的两大气候是 和
(2)亚马孙河是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因为该地终年受 (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降水量大。A段河流的流向是 ,其对应的 (方向)岸的侵蚀较严重。
(3)巴西是民族的大熔炉,人口来源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分属于 (国际或国内)人口迁移。其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沿岸B洋流的性质是 ,对气候的影响是 。
(4)C是巴西重要的工业城市,该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舟山群岛是由139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海岸线总长2400多千米,其中深水岸线280多千米。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国家级港航物流核心圈。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二:我国某区域略图(左)和“2010年部分城市三次产业比重”表(右)


(1)图示区域的城市中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的是 ,目前该城市的区域发展处于 阶段。
(2)环杭州湾地区常规能源不足,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主要有 、 。
(3)水产品加工业是舟山市的支柱产业,影响其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若将5吨的鲜活鱼虾运往杭州某农贸市场,最合理的运输方式为 。
(4)图示地区曾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其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近年来该地区作为全国的商品粮基地地位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
(5)结合图文材料列举两点舟山群岛打造国家级港航物流基地的有利条件。 、 。
材料一:舟山群岛是由139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海岸线总长2400多千米,其中深水岸线280多千米。2013年1月23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国家级港航物流核心圈。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二:我国某区域略图(左)和“2010年部分城市三次产业比重”表(右)


(1)图示区域的城市中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的是 ,目前该城市的区域发展处于 阶段。
(2)环杭州湾地区常规能源不足,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主要有 、 。
(3)水产品加工业是舟山市的支柱产业,影响其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若将5吨的鲜活鱼虾运往杭州某农贸市场,最合理的运输方式为 。
(4)图示地区曾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其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近年来该地区作为全国的商品粮基地地位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
(5)结合图文材料列举两点舟山群岛打造国家级港航物流基地的有利条件。 、 。
2.单选题- (共15题)
3.
2013年12月5日—8日,嘉兴地区连续出现严重雾霾笼罩天气,PM2.5 多天“爆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为减少雾霾天气,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使用清洁能源 ②鼓励公交出行 ③出门勤戴口罩 ④大量使用燃煤
【小题1】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 | B.白天大气对流运动旺盛 |
C.昼夜温差比无雾霾时较小 | D.夜晚地面辐射大幅增强 |
①使用清洁能源 ②鼓励公交出行 ③出门勤戴口罩 ④大量使用燃煤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4.
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小题2】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小题1】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
5.
不同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题。

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
6.
科学家预测,未来人类可能从地球迁移到相邻的“第二家园”。“第二家园”的“自转轴”与其绕日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约为66°01′,自转周期及方向与地球相近,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强,有大气层。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判断“第二家园”是
【小题2】与地球相比,“第二家园”

【小题1】判断“第二家园”是
A.月球 | B.金星 | C.火星 | D.天王星 |
A.热带范围较大 | B.昼夜交替的时间明显缩短 |
C.温带范围较大 | D.可见到太阳西升东落现象 |
7.
下图是某山区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绘制的等压面和等温面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发现他们已绘制的信息①、②、③、④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他们进行测量的时间可能是


A.9:00~10:00 | B.21:00~22:00 | C.7:00~18:00 | D.13:00~14:00 |
8.
在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搭起一座“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水,形成“湖泊”;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下图)。用喷水壶往“小山”上洒水,模拟降水,观察盒子内水面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小题2】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小题1】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河流 | B.沙滩 |
C.沼泽 | D.岩石 |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
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 D.降水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
9.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的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小题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的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
10.
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某局部地形区的地表素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形成该地地表形态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小题2】图中的地表形态在此地形区内重复出现,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小题1】形成该地地表形态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 | B.流水沉积 | C.风力侵蚀 | D.流水侵蚀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 C.垂直分异规律 | D.地方性分异规律 |
12.
2014年4月2日智利(南美洲)发生8.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智利西部海岸地区至少有10万人疏散。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随后发布海啸传播时间预测图,预测图显示,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最快18小时后抵达澳大利亚,21小时后抵达日本。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地震的位置可能位于图示中的
【小题2】美国预测海啸到达其他国家的时间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小题3】此次地震的成因图示正确的是

【小题1】地震的位置可能位于图示中的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GIS | B.RS | C.GPS | D.GPRS |
A.![]() |
B.![]() |
C.![]() |
D.![]() |
13.
下图为某地区实景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山地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下图分别表示不同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位于南半球亚热带地区的是


【小题1】关于图中山地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背斜顶部受张力不易侵蚀而成 | B.向斜底部受张力不易侵蚀而成 |
C.背斜顶部受挤压不易侵蚀而成 | D.向斜底部受挤压不易侵蚀而成 |

A.A | B.B | C.C | D.D |
14.
下图表示某树木年轮截面的一部分,标号①②③分别表示5年时间段的年轮。该树生长地区1月气温最低,但仍高于0℃。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植物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气温变化较稳定的前提下,下图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
【小题2】该树生长地区所属自然带可能为

【小题1】植物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气温变化较稳定的前提下,下图中表示①②③三个时间段逐年降水量的图依次是
A.甲、乙、丙 | B.丙、乙、甲 | C.乙、甲、丙 | D.丙、甲、乙 |
A.亚寒带针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C.热带雨林带 | D.温带草原带 |
15.
研究发现,长期以来,地球近地面大气层热量的收支始终保持着某种动态的平衡。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上左图反映我国5000年来气温变化的突出特点是
【小题2】近几十年来,有不少地区的近地面大气热量收支平衡遭到破坏。上右图反映了某区域以A地为中心,半径 15千米范围内近10年气温距平增高情况(单位:℃,同期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增高约为0.2℃)。近10年来气温距平增高幅度最大的区域位于

【小题1】上左图反映我国5000年来气温变化的突出特点是
A.持续下降 | B.持续上升 |
C.先下降后上升 | D.冷暖相互交替 |
A.西北区 | B.东北区 | C.东南区 | D.西南区 |
16.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与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与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是甲 |
B.出生率最低的是乙 |
C.人口数量自然增速最慢的是丙 |
D.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是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