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重难点专项练(四)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71664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1

1.综合题(共4题)

1.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说明A地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2013年1月上旬乙岛气温高达40℃,极端高温引发了森林大火,该岛经济损失严重。图中丙湖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不到120毫米,而年蒸发量达2 500毫米,湖泊经常干涸。
材料三 甲河的主要特点是河流源于降水丰富的东部高地,流经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的广大平原地带,导致中下游流量较小,为使中下游发展农牧业,当地修建了引水工程,但在引水灌溉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生态问题,下图为灌溉增加引起的生态问题示意图。

(1)分析乙岛西侧受森林大火的影响较小的自然原因。
(2)分析丙湖地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的原因。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甲河流中下游引水灌溉面积增加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
3.
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疏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
材料三 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



降水量(毫米)
平均风速(米/秒)
日照时数(时)
东方
海口
琼海
东方
海口
琼海
东方
海口
琼海
11
26.5
81.3
159.6
4.6
2.6
2.7
202.2
144.8
121.1
12
13.9
34.9
68.2
4.5
2.4
2.5
187.0
131.3
112.2
1
7.6
19.5
31.4
4.2
2.5
2.4
179.2
109.1
116.3
2
14.2
35.0
43.5
4.1
2.6
2.6
147.6
98.7
101.6
3
17.4
50.6
47.5
3.9
2.8
2.9
185.3
137.3
150.3
4
30.0
100.2
125.4
4.1
2.7
2.9
213.9
167.9
181.4
 
(1)海南岛西部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现象?说明判断理由。
(2)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
4.
读我国秦岭南北两坡自然带垂直分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秦岭南坡与北坡植被长势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秦岭及周边地区生物多样性显著,试说明原因。

2.单选题(共7题)

5.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小题2】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C.纬度低,气温比较高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6.
读“亚欧大陆40°-50°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图”,完成下列各3题。

【小题1】关于四地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光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合热带经济作物发展
B.②地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耕作业发展
C.③地夏季高温少雨,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D.④地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小,农业气象灾害少
【小题2】上述四地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
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水循环的过程中,①圈层物质进入②圈层所经过的主要环节是(  )
A.降水B.水汽输送
C.蒸发D.径流
【小题2】④圈层的矿物质进入①圈层所经历的主要过程是(  )
A.搬运、沉积过程B.侵蚀、搬运过程
C.风化、侵蚀过程D.变质、沉积过程
【小题3】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
B.各圈层相互渗透
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8.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在某一地质时期与近现代的植被分布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P表示的典型植被是(  )
A.常绿硬叶林B.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草原D.热带季雨林
【小题2】与近现代相比,该地质时期(  )
A.热带范围明显扩大
B.森林分布范围更广
C.降水丰富,气候更湿润
D.处于冰期,气候更寒冷
【小题3】图中地质时期植被的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9.
下图为欧洲传统民居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西部的墙壁的厚度变化规律。关于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差逐渐变小
B.纬度越来越高
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D.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10.
伊犁河谷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天山山脉融化的雪水如网撒开,滋润着平原般的农耕大地。在伊犁河谷,汉族和维吾尔族人杂居在城镇和乡村,下图为伊犁河谷部分卫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影响该区域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B.水源
C.土壤D.沙漠
【小题2】伊犁河谷中G218国道修建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
①聚落 ②矿产资源 ③地形 ④气候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小题3】中哈边境线附近的景观差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1.
读天山博格达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甲自然带是(  )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
【小题2】山麓到山顶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 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小题3】山地北坡出现森林带而南坡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

3.选择题(共4题)

12.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13.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14.用过滤的方法能将下列各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是(   )
15.用过滤的方法能将下列各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