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示世界人口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形,这种形状的人口增长被称为___________。
(2)工业社会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是______型人口增长模式和______型人口增长模式。产业革命后,欧洲国家开始进入型______人口增长模式。
(3)随着______的发展,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了______型人口增长模式。
(4)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表现出的两大特点为:①______;②______。
(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______型向______型过渡。
2.选择题- (共4题)
4.
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blank#}1{#/blank#}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在下游{#blank#}2{#/blank#}。
3.单选题- (共15题)
6.
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村落分布示意图及该村落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

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
【小题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M区域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

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 B.气候 | C.水文 | D.生物 |
A.团块状 | B.带状 | C.网状 | D.棋盘状 |
7.
下图是沿海地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山地可能位于( )。
【小题2】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0C,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

【小题1】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
C.南半球温带地区 |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
A.1 000米 | B.2 000米 |
C.3 000米 | D.4 000米 |
8.

【小题1】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扑食。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毙的现象,并为这一物种的未来深感忧虑。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与上述结论相关的地理现象有
①2010年极端天气袭扰全球
②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成为世界趋势
③北冰洋有望开通夏季航线
④近年来火山地震频发
2010年3月,英国摄影师勒弗朗向媒体公布了一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勒弗朗回忆说:“它们看上去很焦虑,小北极熊显然是吓坏了,它的身体在微微颤抖着。”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扑食。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毙的现象,并为这一物种的未来深感忧虑。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 |
B.北极熊物种退化,体质下降 |
C.人类扑杀,北极熊向外海迁徙 |
D.海洋污染,导致食物减少 |
①2010年极端天气袭扰全球
②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成为世界趋势
③北冰洋有望开通夏季航线
④近年来火山地震频发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0.
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
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
B.水土流失给河流中上游带来的危害最大 |
C.因为河流中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 |
D.河流中上游一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 |
11.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小题2】资料体现的陆地环境地域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小题1】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纬度地带分异 | B.垂直分异 |
C.干湿度地带分异 |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
A.土壤不同 | B.地理位置不同 |
C.植被不同 | D.气压不同 |
12.
下列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A.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峰南北坡植被不同 |
B.珠峰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 |
C.沿京九铁路坐火车看到从北京到九龙植被明显的变化 |
D.坐火车可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植被明显变化 |
13.
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小题2】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小题3】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1】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A.山间低地 | B.山谷地带 |
C.盆地中部 | D.山前冲积扇 |
A.网状分布 | B.“之”字型分布 |
C.线状分布 | D.环状分布 |
A.地形 | B.气候 |
C.水源 | D.土壤 |
14.
【小题2】大面积的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A.植物的光合作用 | B.燃烧化石燃料 |
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15.
下图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预测图”,图中比重增长是与2005年相比得出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
【小题2】图示煤炭比重增长的变化,说明

【小题1】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
A.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
B.消费比重增加的均为可再生能源 |
C.天然气消费增幅最大 |
D.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 |
A.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
B.燃烧煤炭产生的环境污染总量减少 |
C.煤炭产量大幅下降 |
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略有下降 |
16.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小题2】我国旱涝灾害都较严重的是()

【小题1】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进退异常 | B.海陆位置不同 |
C.台风影响 | D.用水季节变化 |
A.人口稀少地区 | B.经济落后地区 | C.东部平原地区 | D.盆地高原地区 |
17.
木桶效应,即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对日本而言,矿产资源就是木桶的短板,但是日本的人口合理容量较高,最主要原因是
【小题3】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小题1】下列关于“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
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
A.气候条件好 | B.日本科技水平高 |
C.日本对外开放程度高 | D.日本人口素质较高 |
A.上海——科技水平 | B.河北——气候资源 |
C.黑龙江——土地资源 | D.新疆——水资源 |
18.
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有关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世纪中期甲国人口急剧减少 |
B.20世纪初期乙国人口增长最快 |
C.在欧洲发达国家中,出现了与甲国相同的情况 |
D.老年人口比率乙国高于甲国 |
19.
在下图所示的区域内,准备修建从A城(120.5°E,28°N)到B城的公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上图所示的四条备选线路方案中,最佳的是
【小题2】一般来说,影响现代交通运输线路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1】上图所示的四条备选线路方案中,最佳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地形 | B.水文 |
C.气候 | D.经济 |
4.填空题- (共2题)
21.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
⑴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
⑵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___(A:②→③→④);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⑶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 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⑷如果②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其自然带是_______。与②接近同纬度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___,自然带是______。

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
⑴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
⑵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___(A:②→③→④);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⑶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 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⑷如果②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其自然带是_______。与②接近同纬度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___,自然带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4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