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读我国部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
A B C
(2)从图中可以看出,各自然带大体沿着 (经或纬)线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在 (低、中、高)纬度地区最明显。
(3)若从北京到广州,沿途所看见的自然带景观,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
A B C
(2)从图中可以看出,各自然带大体沿着 (经或纬)线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在 (低、中、高)纬度地区最明显。
(3)若从北京到广州,沿途所看见的自然带景观,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
2.
阅读下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要求。

(1)这些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是 ,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 。
(2)尼日利亚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属于 人口增长模式。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应采取的人口对策是 。
(3)德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属于 人口增长模式。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应采取的人口对策是 。

(1)这些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是 ,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 。
(2)尼日利亚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属于 人口增长模式。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应采取的人口对策是 。
(3)德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属于 人口增长模式。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应采取的人口对策是 。
2.单选题- (共20题)
3.
读下图“最近100年来海平面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根据图中海平面上升曲线,近100年来世界气温()
【小题2】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小题1】根据图中海平面上升曲线,近100年来世界气温()
A.呈直线上升趋势 | B.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 |
C.变化不大 | D.总体上有下降的趋势 |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设备,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 |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
D.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 |
4.
读海南岛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海南岛高速公路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2】关于甲、乙两聚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聚落的规模较小
②乙聚落空间分布分散
③甲聚落可能为城市
④乙聚落聚居的人口多

【小题1】影响海南岛高速公路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 B.政策 |
C.气候 | D.河流 |
①甲聚落的规模较小
②乙聚落空间分布分散
③甲聚落可能为城市
④乙聚落聚居的人口多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5.
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所示山地
【小题2】该山地位于

【小题1】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
A.喜马拉雅山脉 | B.天山山脉 | C.祁连山脉 | D.昆仑山脉 |
6.
读“某假想地域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问题。

【小题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小题2】图中所示地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 )

【小题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 B.海陆位置 | C.地形 | D.人类活动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
7.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
【小题2】影响上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1】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规律 |
A.热量 | B.水分条件 |
C.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 D.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
9.
【小题1】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小题2】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 )
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 | B.开放性 |
C.整体性 | D.差异性 |
A.甲——水位下降 | B.乙——改善局部气候 |
C.丙——增加 | D.丁——加重 |
10.
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图甲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小题2】这种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 )

【小题1】从图甲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纬度地带性 | B.经度地带性 | C.垂直地带性 | D.非地带性 |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 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
C.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 D.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
11.
【小题2】大面积的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A.植物的光合作用 | B.燃烧化石燃料 |
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12.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和利用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加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小题2】内燃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能源进入( )
【小题1】下列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气候资源 | B.森林资源 | C.太阳能资源 | D.矿产资源 |
A.木柴时代 | B.煤炭时代 | C.石油时代 | D.核能时代 |
13.
我国由4位老人、1对夫妻和1个孩子构成的“421”家庭数量激增。对“421”家庭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
B.受传统文化观念和婚姻习俗的影响 |
C.受宗教的影响 |
D.受婚姻不够稳定的影响 |
14.
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表中代表我国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
【小题2】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

【小题1】表中代表我国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
15.
下图为“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
【小题2】如果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1】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 B.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
C.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 D.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少 |
16.
【小题1】有关对该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方向描述错误的是( )
【小题2】影响该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迁移规模空前庞大,他们主要目的是为了务工与经商。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有关对该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方向描述错误的是( )
A.乡村流向城市 | B.从欠发达到发达地区 |
C.从内地到沿海 | D.从东南迁往西北地区 |
A.资源因素 | B.政治因素 | C.经济因素 | D.文化因素 |
17.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小题2】造成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国家强制性的政策
③医疗卫生水平落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小题1】如果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a—德国 | B.b—肯尼亚 |
C.c—印度 | D.b—日本 |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②国家强制性的政策
③医疗卫生水平落后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18.
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的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小题2】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四种理解错误的是( )

【小题1】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的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 B.Ⅱ、Ⅰ、Ⅲ | C.Ⅲ、Ⅱ、Ⅰ | D.Ⅰ、Ⅲ、Ⅱ |
A.环境人口容量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
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 |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
19.
360大数据中心基于9亿用户春运前夕至除夕的迁徙态势,发布了2017年春节“空城指数”,全面展示了春运期间的国民迁徙路。广东的东莞、佛山、广州和深圳等四个城市“空城指数”位列前五。而江西、湖南、河南等成为春节前流入人口最多的省份,江西堪称最“拼”省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广东省城市“空间指数”高的主要原因
①自然资源丰富 ②工资水平高 ③环境优美 ④就业机会多
【小题2】最“拼”省份江西省,因为“拼”而对江西省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小题1】广东省城市“空间指数”高的主要原因
①自然资源丰富 ②工资水平高 ③环境优美 ④就业机会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A.人地矛盾加剧 | B.就业压力加重 | C.人口老龄化加剧 | D.城市人口比重下降 |
20.
下图为我国某省连续三年人口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信息反映了该省( )
①养老保障压力较大 ②人口外迁现象明显③人口容量逐年下降 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小题2】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促使该省( )

【小题1】图中信息反映了该省( )
①养老保障压力较大 ②人口外迁现象明显③人口容量逐年下降 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A.城市等级提升 | B.逆城市化加剧 | C.相关产业发展 | D.人口承载力变小 |
21.
南方沿河设城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河流为城市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②河流为城市运送废水加速净化 ③河流为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④河流为城市增加一条风景线,并有利于防卫
①河流为城市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②河流为城市运送废水加速净化 ③河流为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 ④河流为城市增加一条风景线,并有利于防卫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22.
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山区一般土地肥沃,便于农耕,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②世界的城市都位于平原上
③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凉爽的高原地区
④平原、高原和山区都会有城市分布
①山区一般土地肥沃,便于农耕,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②世界的城市都位于平原上
③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凉爽的高原地区
④平原、高原和山区都会有城市分布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3.选择题- (共3题)
2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记录数据如下表
试验序号 | 钩码g/N | 钩码上升的高度/m | 绳端的拉力/N | 绳端移动的距离/m | 机械功率/% |
① | 4 | 0.1 | 1.8 | 0.3 | 74.1 |
② | 6 | 0.1 | 2.4 | 0.3 |
24.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记录数据如下表
试验序号 | 钩码g/N | 钩码上升的高度/m | 绳端的拉力/N | 绳端移动的距离/m | 机械功率/% |
① | 4 | 0.1 | 1.8 | 0.3 | 74.1 |
② | 6 | 0.1 | 2.4 | 0.3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