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峰位于北纬42度,东经128度附近,该山所在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___气候。
(2)该山从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来讲,应属于 ________分异规律,其基带的植被类型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
(3)造成从A到E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这种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水平方向上__________的分异相似。

(1)图中山峰位于北纬42度,东经128度附近,该山所在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___气候。
(2)该山从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来讲,应属于 ________分异规律,其基带的植被类型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
(3)造成从A到E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这种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水平方向上__________的分异相似。
2.
读下图“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人口增加、资源 、环境 。
(2)在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曲线,原因是 。
(3)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主要途径是:控制 、提高 、参与国际合作。

(1)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人口增加、资源 、环境 。
(2)在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曲线,原因是 。
(3)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主要途径是:控制 、提高 、参与国际合作。
2.单选题- (共19题)
9.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地理环境特征最有可能的是( )
①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②地表植被覆盖较好
③地形较为平坦 ④地表岩石破碎,多松散碎屑物
【小题2】下列选项中能够引起此类灾害的因素有( )
①气象因素 ②地形因素
③地质因素 ④人类的工程活动

【小题1】该地地理环境特征最有可能的是( )
①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②地表植被覆盖较好
③地形较为平坦 ④地表岩石破碎,多松散碎屑物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①气象因素 ②地形因素
③地质因素 ④人类的工程活动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0.
恩格斯曾有一段论述“美索不迭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竞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上述人类做法反映了哪种环境观( )
【小题2】上述事例说明地理环境具有( )
【小题1】上述人类做法反映了哪种环境观( )
A.天命论 | B.地理环境决定论 |
C.人类中心论 | D.人地伙伴论 |
A.地域性 | B.整体性 | C.差异性 | D.规律性 |
12.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小题2】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小题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埃及 | B.中国 | C.德国 | D.印度 |
13.
下图为“桂、贵、苏、粤四省区老年人口比重与同期全国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水平差值百分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读图可知,四省中1990年老年人口比重最高的是( )
【小题2】为应对将来的人口问题,21世纪中期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
①城镇 ②农村 ③发达省份 ④欠发达省份

【小题1】读图可知,四省中1990年老年人口比重最高的是( )
A.广西 | B.贵州 | C.江苏 | D.广州 |
①城镇 ②农村 ③发达省份 ④欠发达省份
A.①③ | B.①⑧ | C.②④ | D.②③ |
14.
辽宁在清王朝时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这里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开垦。清王朝灭亡后短短百年的时间,辽宁成为拥有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导致清朝时期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是( )
【小题2】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
【小题1】导致清朝时期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是( )
A.政治 | B.宗教 | C.交通 | D.军事 |
A.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
B.军事因素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
C.交通运输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
D.人口迁移是辽宁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 |
17.
下图为“海南岛略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岛制糖、制盐工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小题2】该岛蔬菜生产的“旺季”出现在冬季,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1】该岛制糖、制盐工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A.接近消费市场 | B.技术力量雄厚 | C.接近能源基地 | D.接近原料产地 |
A.市场、热量 | B.交通、热量 | C.市场、水分 | D.交通、水分 |
18.
某业务员通过互联网联系采购了山东烟台的一批优质苹果,用汽车运到浙江杭州销售,满足新年市场需求,该活动涉及的地域联系方式共有
A通信、商业贸易
A通信、商业贸易
A.交通运输、商业贸易 |
B.邮政、交通运输 |
C.电信、交通、商业贸易 |
20.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小题2】关于甲、乙、丙、丁四处利用和治理措施,叙述不合理的是( )

【小题1】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保持水土 | B.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 |
C.改良土壤 | D.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
A.甲处通常用作耕地 | B.乙处适宜修筑水平梯田 |
C.丙处应植树种草 | D.丁处平整土地 |
21.
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基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下列能提高黑土肥力的方法是
A.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 |
B.多施化肥,提高产量 |
C.将粘杆燃烧在田中 |
D.清除黑土上的草甸植物 |
3.选择题- (共5题)
22.
质量为m=4kg的小物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A点,现用F=10N的水平恒力拉动物块一段时间后撤去,物块继续滑动一段位移停在B点,A、B两点相距x=20m,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m/s2,求:
4.多选题- (共9题)
32.
有关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从而形成工业地域 |
B.只有存在生产—投入联系的工业部门才能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
C.工业集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 |
D.规划建设形成的工业地域,因部门差异大不存在工业上的联系 |
35.
有关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因降水较少,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 |
B.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华中、华南地区,因夏季雨热同期,均可发展水田农业 |
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降水相对较多,也可以发展水田农业 |
D.青藏地区农业以高寒农牧业为主 |
5.填空题- (共6题)
36.
读下图,图中A、B、C、D为四座城市,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因素考虑,B、D两个城市区位具有一定优势,因为它们都位于 地区。
(2)从气候因素考虑,图中四座城市最不适应城市发展的是 ,这是因为 。
(3)影响C、D两座城市区位选择的共同因素是 ,因为它具有 、 功能。

(1)从地形因素考虑,B、D两个城市区位具有一定优势,因为它们都位于 地区。
(2)从气候因素考虑,图中四座城市最不适应城市发展的是 ,这是因为 。
(3)影响C、D两座城市区位选择的共同因素是 ,因为它具有 、 功能。
37.
读下图 “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该图所示节气是北半球的___ _,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向__ __移动。
(3)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 __、__ __,此时昆明的昼夜状况是___ _。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该图所示节气是北半球的___ _,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向__ __移动。
(3)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 __、__ __,此时昆明的昼夜状况是___ _。
38.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是___ _____
(2)人类主要通过 、 等工程措施对E环节施加影响。
(3)图中a、b两处中有利于地下水储存的是__ __。
(4)b处的地貌为

(1)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是___ _____
(2)人类主要通过 、 等工程措施对E环节施加影响。
(3)图中a、b两处中有利于地下水储存的是__ __。
(4)b处的地貌为
39.
读下图 “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D四处最适宜发展棉花的是 处,这里地势 ,耕地面积____。
(2)如果在D处发展种植业,最好按照等高线修筑梯田,这样不仅可以扩大 ,也有利于 。
(3)这里的蔬菜区为了满足城镇居民冬季也能吃到新鲜蔬菜的需求,应根据 ____原理,推广 生产,以改善作物生长条件,生产反季节蔬菜。

(1)在A、B、c、D四处最适宜发展棉花的是 处,这里地势 ,耕地面积____。
(2)如果在D处发展种植业,最好按照等高线修筑梯田,这样不仅可以扩大 ,也有利于 。
(3)这里的蔬菜区为了满足城镇居民冬季也能吃到新鲜蔬菜的需求,应根据 ____原理,推广 生产,以改善作物生长条件,生产反季节蔬菜。
40.
读下图 “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甲图)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核心城市是__ __(填名称),乙图毗邻_ ___与东南亚相邻。(2)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 ___。
①雄厚的工业基础 ②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④外来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当地低洼的地势条件所形成的特色农业是__ _ _
(4)甲图、乙图两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相似的问题,采取的对策是__ __

(1)甲图中的核心城市是__ __(填名称),乙图毗邻_ ___与东南亚相邻。(2)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 ___。
①雄厚的工业基础 ②丰富的矿产资源
③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④外来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当地低洼的地势条件所形成的特色农业是__ _ _
(4)甲图、乙图两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相似的问题,采取的对策是__ 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5道)
多选题:(9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