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分类汇编:北方地区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70440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1

1.选择题(共19题)

1.
下列河流流经黄土高原上的是(   )
A.长江B.汉江C.黄河D.辽河
2.函数f(x)=loga|x|在(0,+∞)上单调递减,则f(﹣2){#blank#}1{#/blank#} f(a+1)(填“<”,“=”,“>”之一).
3.函数f(x)=loga|x|在(0,+∞)上单调递减,则f(﹣2){#blank#}1{#/blank#} f(a+1)(填“<”,“=”,“>”之一).
4.
北京市是我国的首都,它属于比较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下列与北京气候最相符的是( )
A.AB.BC.CD.D
5.
下列物产不可能产自黑龙江的是(  )
①小麦②油菜③甜菜④天然橡胶⑤大豆⑥甘蔗.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D.③④⑤
6.
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农作物是( )
A.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B.水稻、棉花、春小麦、油菜
C.冬小麦、玉米、甜菜、棉花D.春小麦、玉米、甜菜、棉花
7.
以“黑土地”著称的平原是(  )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成都平原D.河套平原
8.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9.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10.
当前东北地区的森林蓄积量和木材质量大幅度下降、环境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资源的退化B.过量采伐和森林灾害C.过多人员的旅游活动D.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
11.
春节期间记者从山东省气象部门了解到,借助节后难得的降水天气,从2月5号开始,山东在济南、青岛、淄 博、潍坊、济宁等13市进行了人工增雪作业,取得良好增雪效果,对缓解农田旱情,保障冬小麦春季生长比较有利.据此完成济南属于下列哪种气候类型(    )
A.B.C.D.
12.
下列省区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
A.新B.吉C.苏D.鄂
13.
如下图阴影所示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为实现该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采取植树种草与建梯田等措施相结合
B.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C.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把陡坡开垦为耕地
D.引进良种畜禽,实行天然放牧
14.
哈大客运专线(哈大高铁)将于2012年7月正式通车,它将大大缩短哈尔滨到大连的客运时间.图为哈大客运专线示意图,甲地所在省份的简称是(  )
A.黑B.吉C.辽D.冀
15.
下列省区不属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
A.山西B.陕西C.宁夏D.四川
16.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题.

【小题1】图中A 所在地区主要农作物及其熟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小麦、玉米、大豆…一年一熟B.水稻、油菜、棉花…一年两熟
C.冬小麦、水稻、花生…﹣两年三熟D.谷子、油菜、甜菜…一年一熟
【小题2】B所在地区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它是(  )
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D.江汉平原
17.
造成黄土高原沟、梁、峁遍地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堆积C.风力搬运D.风力侵蚀
18.
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增强北京的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 )
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②规划和建设重点功能区
③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的发展   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9.
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于2011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该会议在北京召开体现了北京的主要职能是 (   )
A.经济、金融中心B.政治中心C.国际交往城市D.交通中心

2.解答题(共5题)

20.
读左图、右图,回答问题。

(1)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结合济南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该地区春旱形成的原因________。   
(2)结合资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华北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至少两条)   
(3)左图阴影区是我国著名的京津唐和辽中南工业基地,两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有哪些?   
(4)东北三省冬季降雪的厚度随纬度升高而增大,延吉的纬度比长春低,但降雪却比长春多,为什么?   
(5)北京和香港都是缺水严重的城市,请分析他们缺水的自然原因有哪些差异?
21.

   读东北三省图,回答问题.

(1)图中铁路线是东北三省联系我国广大地区的一条重要干线,其铁路线名称是________   
(2)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 平原.   
(3)①地曾经是沼泽遍地,人迹罕至的“北大荒”,现在却是我国的“米粮仓”.请简要说明①地区成为我国“米粮仓”的自然条件:________ .   
(4)图中②是________ 工业基地.   
(5)②工业基地的发展历程是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缩影.1990年以来,②工业基地的许多企业由于设备和技术老化、产品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资 源面临枯竭等问题.竞争力下降,使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滞后于沿海发达地区.80年代初期,辽宁省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广东省的2倍,而现在广东省的国民生产总 值却是辽宁省的2倍.
请依据材料,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合理的建议:________
22.
东北三省是“北大仓”,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三省地处亚洲东部,纬度位置较高,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8⁰C,以______(选填“上“或“下”),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气候具有______特征,河流_____(选填“有“或“无”)结冰期。
(2)东北平原发育了肥沃的_________色土壤,这里人口约占全国的8%,粮食产量却占全国的16%,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生产基地。在春秋季节,当地农业生产主要面临_____带来的低温冻害。
(3)湿地是草地的一种,被称为“地球之肺”。由于过度开荒,东北三省湿地锐减,导致生态恶化,因此国家决定在当地实施_________还草,建立自然保护区。
(4)煤、铁、石油在自然资源分类中属于________资源,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发展为我国最大的_________工业基地,本区石油储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但产量(如图以大庆为例),从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_______。
23.
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1)数据分析 读表,黄河________游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明显增加。原因:黄土高原土层________(疏松或坚实),植被________,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2)实地考察 黄河下游素有“________”之称。原因: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________(加快或减慢),携带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________。   
(3)实验探究 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读图,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________。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越________。因此,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态建设措施:________。
24.
(题文)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图民居的名称是________,这种特有的民居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2)建造这种民居主要是利用(   )   
A.风俗习惯B.地表形态C.土壤性质D.降水特点
(3)该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 
人为原因是________。   
(4)治理该地区环境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9道)

    解答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