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A.《天上的街市》这首现代诗通过对天上美丽街市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
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诗中由“街灯”到“明星”的联想,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从人间转到天上。 |
C.“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诗句描绘了“天上街市”的奇景。诗人用两个“定然”语气肯定,将读者带入美好的现实世界。 |
D.“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体现着诗人改造现实生活的愿望。 |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来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小题1】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小题2】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去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小题3】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小题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二项是( )( )
A.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
B.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
C.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和睦。 |
D.第⑤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写出了橘子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
E.第②段中“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此句中的叠词虽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但是却是得语言啰嗦而拖沓了。 |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小题1】对文中“我”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情绪化极强、多愁善感。 |
B.发现冤屈无辜后后悔自责,表明其内心善良,严于自省。 |
C.凭表面现象判断是非,不可取。 |
D.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
A.议论 | B.记叙 | C.抒情 | D.描写 |
A.文章结尾部分的感叹句强到地表现了“我”的悔恨和自责。 |
B.最后一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自己伤害了无辜的动物,内心充满了内疚和自责。 |
C.“我的良心受伤了”是因为第三只猫竟然死在了邻居家的屋脊上,我很没面子。 |
D.我武断地冤枉了第三只猫,使之含冤死去,我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负罪感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不养猫。 |
3.对比阅读- (共1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注释)①俟:等待 ②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指隐蔽。【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
(2)闻群犬呜呜作怒声 闻: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我们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4.名著阅读- (共1题)
①《西游记》作者是明代________,是长篇章回体小说,全书共100回,是神怪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________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________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师徒四人________的故事。
②《西游记》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被孙悟空直接打死的妖魔鬼怪并不多,被太上老君、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收走的倒是不少,请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阅读- (共1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因往晓之 晓:告知、开导 | B.充塞四虚 四虚:四方 |
C.若屈伸呼吸 若:如果 | D.奈何忧崩坠乎 奈何:为何,为什么 |
A.身亡所寄 | B.一狼洞其中 |
C.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 D.尊君在不 |
A.本文是一篇寓言,这类文章大多短小精悍,语言凝练、形象、集中,围绕着要说明的事理展开。 |
B.文章嘲讽了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
C.寓言中热心肠的“晓知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
D.现在,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文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错误的。 |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课外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