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5题)
4.
2014年4月以来,淮北市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出行,获得市民点赞,鼓励市民选用 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这有利于( )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减少能源消耗
③传递绿色环保理念
④减少交通事故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减少能源消耗
③传递绿色环保理念
④减少交通事故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5.
读“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该地降水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小题2】可能位于该地的建筑是( )

【小题1】下列对该地降水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年多雨 | B.夏季多雨 | C.冬季多雨 | D.全年少雨 |
A.![]() | B.![]() |
C.![]() | D.![]() |
7.
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
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 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 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
8.
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 |
B.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 |
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区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 |
D.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稀 |
11.
[2017·盐城]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读下列四幅聚落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小题2】下列聚落与分布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
【小题3】【小题4】目前,图中窑洞分布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小题1】【小题2】下列聚落与分布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
A.蒙古包—青藏高原 |
B.竹楼—西双版纳 |
C.窑洞—云贵高原 |
D.冰屋—东北平原 |
A.水土流失 | B.湿地破坏 |
C.森林砍伐 | D.河流污染 |
12.
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当地地理环境关系密切。读下列我国四幅民居景观图片, 下列古诗可能描述③民居地区的是( )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13.
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 |
B.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
C.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分布稀少 |
D.气候终年炎热地区,聚落分布稠密 |
16.
如图中,不同的地区居民的生活习俗与当地自然条件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地居民居住帐篷,过着游牧生活﹣﹣气候炎热 |
B.乙地居民多住高脚屋﹣﹣气候湿热 |
C.丙地居民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
D.丁地居民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 |
17.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序号与其气候特征的搭配正确的是( )
【小题2】图中序号与其住房、服饰等的搭配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序号与其气候特征的搭配正确的是( )
A.①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
B.②终年高温多雨 |
C.③终年炎热干燥 |
D.④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
A.①居住木屋,身穿毛皮服装,传统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
B.②居住帐篷,身穿白色长袍,过着游牧生活 |
C.③居住窑洞,以马车为交通工具 |
D.④居住高脚屋,身穿和服 |
18.
下图是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日本传统民居——合掌式房屋。该种风格的民居主要位于本州岛中部的内陆地区。合掌式建筑的屋顶十分陡峭,主要为防止( )


A.夏季白风 | B.冬季大雪 | C.秋季风沙 | D.地震破坏 |
22.
在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许多地方的民居跟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比较甲、乙两幅民居图,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多出现在南方地区 | B.乙多出现在北方地区 |
C.甲所在地区比乙所在地区降水少 | D.甲所在的区比乙所在地区降水多 |
25.
如下图为小明假期旅游时拍的一组照片,请回答下题。

【小题1】小明最有可能到达了( )
【小题2】解决该地区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小题3】该地最有特色的民居是( )

【小题1】小明最有可能到达了( )
A.青藏高原 | B.内蒙古高原 | C.云贵高原 | D.黄土高原 |
A.植树造林 | B.退田还湖 | C.退耕还牧 | D.修建水库 |
A.窑洞 | B.吊脚楼 | C.骑楼 | D.土楼 |
2.解答题- (共4题)
26.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为________聚落,乙图所示为________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影响A、B、C三地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________。
(3)A、B、C三地聚落的形态多为________(团块或条带)状。
(4)图中A处附近河流是由________流向________。


(1)甲图所示为________聚落,乙图所示为________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影响A、B、C三地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________。
(3)A、B、C三地聚落的形态多为________(团块或条带)状。
(4)图中A处附近河流是由________流向________。
27.
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下图绘制的分别是北非和我国南方的建筑,仔细观察后,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两种建筑的屋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2)北非的村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主要是因为下面的哪个原因?
(3)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其中乡村聚落大多沿 、 或 分布。


(1)图中两种建筑的屋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2)北非的村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主要是因为下面的哪个原因?
A.当地气候寒冷,墙厚、窗小可以抵御严寒 |
B.当地强盗较多,墙厚、窗小比较安全 |
C.当地气候炎热,墙厚、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 |
D.当地土质疏松,墙厚、窗小可以使房屋更坚固 |
28.
我国的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
探究内容:不同地区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探究方法:阅读图片资料,联系各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温馨提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

探究结论:
(1)A民居是________,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地区(填地形区)。
(2)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是________。
(3)以南方地区为例,我国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
探究内容:不同地区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探究方法:阅读图片资料,联系各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温馨提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

探究结论:
(1)A民居是________,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地区(填地形区)。
(2)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是________。
(3)以南方地区为例,我国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
29.

(1)图中序号代表的山脉是:①_______②_______。
(2)山脉③以东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
(3)图中甲、乙、丙三大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岩溶地形广布的是_______,该区域易发生的山地灾害有_______等。
(4)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图。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下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_______(双选)
(5)根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因素,简要分析E地发展成为城镇的优势(举两点)________、_______。
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山脉是:①_______②_______。
(2)山脉③以东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以西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_______。
(3)图中甲、乙、丙三大高原,地面崎岖不平,岩溶地形广布的是_______,该区域易发生的山地灾害有_______等。
(4)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图。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下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_______(双选)
A.地开垦耕地,发展种植业 | B.地种植花卉疏菜,方便供应城区 |
C.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 D.地发展海水养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5道)
解答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