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当看到“镇馆之宝”——巨幅放大电子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B.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话,可是当看到严厉地班主任出现在门口时,都销声匿迹了。
C. 站在壶口瀑布旁边,看着倾泻而下地水柱,听着振聋发聩的声音,我被它的气势震撼了,脑子里一片空白。
D. 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
2.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暗/教   褓/词夺理
B. 望/原   幽/怆幽邃
C. 怀/沉   劣/相形见
D. 两/潮   掇/级而上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慧星  相辅相承  浮躁   格物致知
B. 辐射  名副其实  销蚀   目眩神迷
C. 傍徨  人情世故  蠕动   轻歌曼舞
D. 决择  纷至沓来  雾霭   穿流不息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B. 富有开拓精神的当代青年是“中国梦”的实现者、助跑者和寄托者,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托起“中国梦”。
C. “蛟龙号”潜海成功,对促进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海洋科学研究和开发能力,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D. “拼搏的人生最幸福”,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贫困户靠自己的努力走脱贫致富,涌现出了一大批自主脱贫典型。
5.
下列四则农谚,明确提示农人们要把握农时,适时耕种的谚语是(   )
(甲)正月十五雪打灯,一个谷穗打半斤。
(乙)过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丙)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丁)谷雨寸不休,桑叶好饲牛。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甲)和(丙)     D. (乙)和(丁)

2.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光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中的“漏断”“幽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7.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批把。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人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匋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匋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

季匋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匋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大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匋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

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

“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小题1】根据提示,请概括鉴赏家叶三与画相关的几件事。
叶三看画—_____________一_____________一儿子埋画
【小题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叶三的人物形象。
【小题3】任选两个角度,结合下面文段谈谈汪曾棋文章的语言特色。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上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

【小题4】文章题目是“鉴赏家”,却用了大量笔墨写叶三贩卖果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分析。
【小题5】小说结尾“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有人认为把有艺术价值的画作埋了可惜,有人认为应该埋。你赞成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旅行的意义

旅行是消除无知和仇恨的最好方法。

——马克·吐温

(材料一)

旅行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读和体验一座山,一道河流、一个城市、一个国家。

——《旅游天地》

旅行的目的不一,有的颇为严肃,是为了增长见闻,恢宏胸襟,简直是教育的延长。台湾各大学例有毕业旅行,游山玩水的意味甚于文化的巡礼,游迹也不可能太远。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司马迁二十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沉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遗风……”,也是一程具有文化意义的壮游。 苏辙认为司马迁文有奇气,得之于游历,所以他自己也要“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值得注意的是:苏辙自言对高山的观赏,是“恣观”。恣,正是尽情的意思。中国人面对大自然,确乎尽情尽兴,甚至在贬官远谪之际,仍能像柳宗元那样“自肆于山水间”。徐文长不得志,也“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恣也好,肆也好,都说明游览的尽情。柳宗元初登西山,流连忘返以至昏暮,“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游兴到了这个地步,也真可以忘忧了。

但是许多人旅行只是为了乐趣,为了自由自在,逍遥容与。中国人说“流水不腐”,西方人说“滚石无苔”,都因为一直在动的关系。最浪漫的该是小说家斯蒂文斯了。他在《驴背行》里宣称:“至于我,旅行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哪里,只是为了前进。我是为旅行而旅行。最要紧的是不要停下来。”在《浪子吟》里他说得更加洒脱:“我只要头上有天,脚下有路。”至于旅行的方式,当然不一而足。有良伴同行诚然是一大快事,不过这种人太难求了。就算能找得到,财力和体力也要相当,又要同时有暇,何况路远人疲,日子一久,就算是两个圣人恐怕也难以相忍。倒是尊卑有序的主仆或者师徒一同上路,像“吉诃德先生”或《西游记》里的关系,比较容易持久。也难怪潘耒要说“群游不久”。西方的作家也主张独游。吉普林认为独游才走得快。杰佛逊也认为:独游比较有益,因为较多思索。

——(节选自余光中的《何以解忧》)

(材料三)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节选自梁衡的《壶口瀑布》)

(材料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期期间,某初中生随同家人开启了文化之旅。他从沈阳出发,途径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感受欧阳修醉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忆一段白居易勤政爱民的佳话;最后到了武汉的黄鹤楼,登楼游赏,寻觅崔颢在浩渺烟波中眺望故乡的身影。

【小题1】对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景点的外在之美,更在于理解其文化内涵。
B.作者认为,台湾各大学的毕业旅行,目的不在于游山玩水而在文化的巡礼。
C.据《元和郡县图志》所载,现在壶口的位置比当年向上游推了1500米。
D.游人到杭州西湖,漫步于白提柳岸,会感受到白居易勤政爱民的情怀。
【小题2】材料二中,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旅行的目的,有时是为了增长见闻,恢宏胸襟,是教育的延长。
B.许多人旅行只是为了自由自在,逍遥快活,感受旅行更多的乐趣。
C.旅行途中最好有旅伴同行,有许多交流思想的机会,发现世界的美好。
D.古人游历名川大山,可谓是尽情尽兴,在遭贬滴之际,仍能态情山水。
【小题3】从材料三中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并说说你的理解。
【小题4】请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旅行的意义的认识。

4.对比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相梁》

注释:①鹓鶵: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②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③醴泉:甜美的泉水。④鸱:猫头鹰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去六月息者也  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B. 鹏徙于南冥也  仰而视
C. 鸟也  鱼之乐也
D. 正色邪 真无马耶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庄子来,欲代子相。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大鹏由北海迁往南海,乘六月的大风展翅翱翔,击水三千里,扶摇直上九万里,意境开阔邈远。
B. 甲文作者以雄奇瑰丽的想象,塑造了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鲲鹏形象,动人心魄。
C. 乙文惠子害怕名扬天下的庄子取代他的位置,派人在国都中搜捕了庄子三天三夜,庄子得知后主动去见惠子。
D. 两文都借用寓言故事,都运用了比喻,甲文把鹏鸟比作天上的云:乙文将惠子比作“腐鼠”,含有嘲讽之意。

5.名著阅读(共1题)

10.
名著阅读。
“不必召开群众大会了,这里没有哪个人需要宣传鼓舞,托卡列夫,你说话很准确,他们确实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A 说。
(1)节选文字出自前苏联著名作家 所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筑路“筑路”这一章节,文中A处人物是 ,他是保尔的革命引路人。
(2)请结合“筑路”这一章节的具体内容,谈谈保尔这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11.
学校开展以“我爱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临近期末考试,小明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里学习,他说:“运动太累人,又浪费时间,还不如在教室里多做几道题呢。”针对他的话,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对他进行劝说,注意说话得体。
(2)你的班级将出一期以“运动心得”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结合自己的运动体验,以“我爱……”为开头,写一则心得。要求生动形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我爱登山,用汗水浸润沟壑,用毅力征服峭壁,用双手打开挫折之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