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中学2019年中考模拟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6981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1

1.选择题(共13题)

1.
下图所示等温线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南半球海洋上 1 月份气温分布特点的是
A.B.C.D.
2.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题。

【小题1】目前受人类影响或干预最强的环节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水循环对全球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B.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C.增加不同纬度的气温差异D.将地表泥沙输向海洋
3.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甲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A.北半球 高纬度B.北半球 中低纬度C.南半球 高纬度D.南半球 中低纬度
【小题2】乙图所示为中纬度某地区,仅从图中信息考虑,四点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
A.aB.bC.cD.d
【小题3】丙图能够正确反映下列哪个城市的气候特点
A.伦敦B.新德里C.巴西利亚D.北京
4.
读“日本地形和风向”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日本某地年平均降雪量在 400mm 以上,被称为“特别豪雪地带”,该地最有可能为(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该地降雪多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海陆因素B.地形因素C.纬度因素D.人类活动
5.
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亚洲西部和南部的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B.②地区此时正值旱季
C.①地区居民普遍信奉伊斯兰教D.②所在国电脑软件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小题2】若有一批原油从①地区运往上海,最理想的路线图中必经的海峡是(   )
A.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B.霍尔木兹海峡、白令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
6.
下图示意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量逐月变化,右图示意非洲气候类型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气候类型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图中,能正确搭配图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是
A.①—甲B.②—乙C.③—丙D.④—丁
7.

   《舌尖上的中国》有这样的描述: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读我国经纬网和山脉分布图层叠加图(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

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正确反映30°N沿线地势的是( )
A.B.C.D.
【小题2】关于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山脉正确的一项是( )
A.A是大兴安岭,是我国一、二阶梯分界线
B.B是昆仑山脉,此山以南为青藏高原
C.C山脉垂直地带性明显,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D是武夷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小题3】图中体现我国食物原材料丰富的信息有( )
①河湖众多  ②国土面积广大  ③南北跨纬度广    ④地形复杂多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  )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小题2】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  )
A.地物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新疆,覆盖范围沿山脊延伸
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
9.
读图区域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夏季气温越高,水量越大
B.乙区域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冬季有结冰现象
C.甲区域河流由四周流向中部,多为外流河
D.乙区域河流由四周流向中部,河流水量大
【小题2】下列属于甲区域代表性农产品的是(  )
①棉花  ②柑橘  ③葡萄  ④椰子  ⑤天然橡胶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③⑤
10.
读“中国局部图”和“贺兰山及附近景观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贺兰山
A.位于甘、陕交界处B.是我国地势的阶梯分界线C.甲坡和缓,乙坡险峻D.大致南北走向
【小题2】造成贺兰山东部平原与西部高原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西多东少B.灌溉水源东多西少C.降水总量西多东少D.平均气温东高西低
11.
下列各组资源,均为可再生资源的是( )
A.草地、荒漠、纸张B.阳光、水能、木材
C.石油、煤、天然气D.耕地、森林、水资源
12.
下表是某旅行社旅游线路行程单的部分内容。该行程单的旅游目的地可能是
A.西藏B.新疆C.浙江D.黑龙江
13.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新中国西南地区的铁路建设中,很多地段都要采取如左图的“灯泡”型迂回线路。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可逢山挖隧,遇水搭桥。2017年12月,西成(西安至成都)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该线路隧道群规模为全国之最,从此西安到成都仅需4小时。右图为西成高铁路线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铁路线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 )
A.20米B.35米C.55米D.80米
【小题2】图中的“灯泡”型路线 ( )
A.垂直于等高线分布B.较其他路线坡度缓
C.利于缩短运行距离D.适合平原交通建设
【小题3】西成高铁的隧道工程量大,原因是途经 ( )
A.秦岭、大巴山B.黄土高原、关中盆地
C.大巴山、成都平原D.嘉陵江、岷江

2.解答题(共2题)

14.
读甲、乙、丙三国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三个国家均被同一条重要的纬线穿过,这条纬线的名称是________,甲丙两国都濒临的大洋是_____。
(2)关于三国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甲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B.乙国东部以低矮的高原为主
C.丙国地形以高原为主D.三国地势均为中间高,四周低
(3)据图分析,三国发展工业共同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
(4)城市①是。甲乙两国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任意答两点即可)
(5)甲国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填字母及名称) _____,平原上有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试分析其水量大的原因_______。近几十年来,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任意答两点即可)
15.
交通的改善助力区域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开通运营,高铁自西安引出,穿越关中平原、秦岭、汉中平原和大巴山脉进入四川盆地,接入成都,为“西三角”经济区建设迈开坚实的一步。

(1)根据左图,判断西安在成都的__方向;右图中与西安气候基本吻合的是__(甲或乙),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
(2)秦巴山地生长着近千种药用植物,有“天然中草药宝库”之称。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成因,气候上介于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____气候之间,介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之间。 地形地势因素上该地属于________(地形),自然景观垂直差异显著,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

材料二:“西三角”经济区包括陕西省、四川省和重庆市的61个城市,幅员面积37.78万平方千来,常住人口1.4亿;陕西的基础材料、矿产资源源丰富,四川水电资源和天然气丰富,重庆则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另外,三地还聚集了一大批科研院所和大中院校。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西三角”经济区建设的优势。(至少写出4点)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3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