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小题1】根据图文资料,“熊猫光伏电站”所在地位于()
【小题2】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在这里建设“熊猫光伏电站”的意义是( )
①提高煤炭的利用率 ②改善大气质量 ③减少占用土地 ④保护生态环境 ⑤加深青少年对新能源的理解和兴趣
下图中的这只熊猫会发电哦!——“熊猫光伏电站”于2017年12月在山西大同市并网发电。熊猫的黑色部分,由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成,白色部分由薄膜太阳能电池组成。这是根据一位中学生的创意而设计的新能源电站,电站内部还设有青少年中心。
【小题1】根据图文资料,“熊猫光伏电站”所在地位于()
A.青藏高原 | B.内蒙古高原 |
C.长江中下游平原 | D.黄土高原 |
①提高煤炭的利用率 ②改善大气质量 ③减少占用土地 ④保护生态环境 ⑤加深青少年对新能源的理解和兴趣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③④⑤ | D.②④⑤ |
2.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流域地形地貌的发育也起到重要作用。

读“黄河干流图”“某地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如图中哪一处河段可能会出现凌汛( )
【小题2】如图所示的地貌景观主要分布于图1中的( )

读“黄河干流图”“某地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如图中哪一处河段可能会出现凌汛( )
A.甲处 | B.乙处 | C.丙处 | D.丁处 |
A.甲处 | B.乙处 | C.丙处 | D.丁处 |
3.
下图为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黑点所在地形区,按其平均海拔高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 ( )
【小题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 )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黑点所在地形区,按其平均海拔高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 ( )
A.①④③② | B.④①③② | C.①④②③ | D.④③①②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4.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经过几十年的生态建设,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验证在同等降水强度、同等土质条件下,地表植被、地形坡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通过实验,图中四个杯子中泥土量有可能最大的是
【小题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是
【小题1】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验证在同等降水强度、同等土质条件下,地表植被、地形坡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通过实验,图中四个杯子中泥土量有可能最大的是
A.![]() | B.![]() | C.![]() | D.![]() |
A.带走了肥沃的土壤 | B.易造成沙尘暴 |
C.破坏了农田、村庄 | D.淤塞了中下游地区的水库、河床 |
5.
【小题2】“地坑院”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营造思想,其建筑特点是
①因地制宜,造价低廉 ②窑洞冬暖夏凉
③窑顶平坦,便于晾晒稻米 ④院内不需要排水、储水设施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窑",是黄土高原古人穴居方式的遗留。这种村落在地上看不到房舍,家家户户掩于地下,构成了独特的地下村庄(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B.千沟万壑,土层深厚、直立性强 |
C.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 |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①因地制宜,造价低廉 ②窑洞冬暖夏凉
③窑顶平坦,便于晾晒稻米 ④院内不需要排水、储水设施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2.解答题- (共2题)
6.
读图“我国陕西省南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的地形区是______它具有______地表特征。
(2)据图中信息,推断渭河、汉江两河流域之间分水岭______,它的大体走向是______。
(3)近些年来,渭河含沙量有所减少。请分析当地可能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
(4)图中B、C两处有一处是汉江的支流,此处是______处。
(5)分析一月份汉中比西安气温偏高的主要原因。

(1)图中A处的地形区是______它具有______地表特征。
(2)据图中信息,推断渭河、汉江两河流域之间分水岭______,它的大体走向是______。
(3)近些年来,渭河含沙量有所减少。请分析当地可能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
(4)图中B、C两处有一处是汉江的支流,此处是______处。
(5)分析一月份汉中比西安气温偏高的主要原因。
7.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经过多年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请观察“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将措施与对应地貌类型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建挡土坝、护坡等 a缓坡地
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b坡脚
③种草、灌木和山杏 c陡坡地
(3)读“黄土高原局部示意图”可知,该地区降水空间分布的趋势是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根据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建设的原则,该地区西北部适宜______(植树/种草),原因是______。
(4)请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资料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资料二:
(2)经过多年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请观察“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将措施与对应地貌类型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建挡土坝、护坡等 a缓坡地
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b坡脚
③种草、灌木和山杏 c陡坡地
(3)读“黄土高原局部示意图”可知,该地区降水空间分布的趋势是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根据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建设的原则,该地区西北部适宜______(植树/种草),原因是______。
(4)请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解答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