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1题)
1.
下图为“我国旱灾发生频次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乙、丙三地都是旱灾频次最多的地区,其发生旱灾的季节分别多发生在
【小题2】旱灾频次比较多的地形区不包括
【小题3】甲地区某季节旱灾严重的的原因包括
①该季节受偏北风影响,降水少
②该季节气温回升快,越冬农作物返青生长,需水量大
③该季节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土壤中水分不足
④河流水量少,灌溉水源不足

【小题1】甲、乙、丙三地都是旱灾频次最多的地区,其发生旱灾的季节分别多发生在
A.春季、夏季、秋季 | B.春季、夏季、冬季 |
C.夏季、秋季、冬季 | D.秋季、冬季、春季 |
A.华北平原 | B.长江中下游平原 | C.黄土高原 | D.塔里木盆地 |
①该季节受偏北风影响,降水少
②该季节气温回升快,越冬农作物返青生长,需水量大
③该季节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土壤中水分不足
④河流水量少,灌溉水源不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2.
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被景观由东到西变化是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 |
B.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
C.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源条件 |
D.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分布在准噶尔盆地 |
3.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当地的农事活动时间表。分析表中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的作物熟制为
【小题2】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小题1】该地的作物熟制为
A.一年一熟 | B.一年两熟 | C.两年三熟 | D.-年三熟 |
A.黄淮海平原 | B.松嫩平原 | C.洞庭湖平原 | D.准噶尔盆地绿洲 |
4.
【小题1】小刚最想去旅游的地方是
【小题2】下面四幅图片中,小刚在旅游中最有可能拍摄到的是
6月,学业考过后,小刚决定利用假期出去旅游一趟,他向妈妈说了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妈妈建议他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小题1】小刚最想去旅游的地方是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 B.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 |
C.内蒙古锡林郭勒自然保护区 | D.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
A.![]() | B.![]() | C.![]() | D.![]() |
6.
读下图,回答问题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自东向西方向,植被分布变化的大致规律是
【小题2】由图中植被变化规律推断出该省区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大致规律是

【小题1】图中自东向西方向,植被分布变化的大致规律是
A.草原一森林一荒漠 | B.荒漠一森林一草原 |
C.森林一草原一荒漠 | D.森林一荒漠一草原 |
A.由西向东递减 | B.由东向西递减 |
C.各地降水均匀 | D.由南向北递减 |
8.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以“桥一岛一隧”结合原因说法,
【小题2】关于这座大桥对香港经济发展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可将香港的经济辐射力延伸到珠江西岸
②可为香港带来与珠江三角洲腹地协同发展的新机遇
③粤港“生活圈”逐渐形成,为香港经济发展带来商机
④通过旅游业“一程多站”的合作模式提升粤港澳对外的整体吸引力

【小题1】关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以“桥一岛一隧”结合原因说法,
A.建设人工岛是为了方便游人观景 |
B.建设人工岛是为了设立桥隧养护站 |
C.建设海底隧道是为了缩短行车距离 |
D.建设海底隧道是为了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
①可将香港的经济辐射力延伸到珠江西岸
②可为香港带来与珠江三角洲腹地协同发展的新机遇
③粤港“生活圈”逐渐形成,为香港经济发展带来商机
④通过旅游业“一程多站”的合作模式提升粤港澳对外的整体吸引力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1.
三江源是我国三江生态最敏感的地区,下列有关三江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大致位于北纬31。以北的地区 |
B.三江源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
C.地处西藏自治区南部 |
D.全球变暖致使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逐年萎缩 |
2.解答题- (共3题)
12.
央视《地理,中国》报道,黄河支流上著名的“桥上桥“(上下两桥层)
下桥建于公元1667年,上桥建于公元1832年。上世纪70年代,当地居民在河中挖砂将下桥挖出,使“桥上桥”雄姿展现于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桥上桥”位于A_____一省。B_____山脉为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界线。
(2)黄河①、②两河段中,“黄河在咆哮”水流急、水能丰富的是___“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的“地上河”是______
(3)“桥上桥”被淤埋的主要原因是当地___严重,该问题出现的自然原因有____ (至少答2点)
(4)黄河航运价值不高,除了因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航行条件差,还因为________(至少答2点)
下桥建于公元1667年,上桥建于公元1832年。上世纪70年代,当地居民在河中挖砂将下桥挖出,使“桥上桥”雄姿展现于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桥上桥”位于A_____一省。B_____山脉为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界线。
(2)黄河①、②两河段中,“黄河在咆哮”水流急、水能丰富的是___“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的“地上河”是______
(3)“桥上桥”被淤埋的主要原因是当地___严重,该问题出现的自然原因有____ (至少答2点)
(4)黄河航运价值不高,除了因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航行条件差,还因为________(至少答2点)
1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沿江工业地带西起四川的____市,东至____市,与贯穿南北的沿海经济带及广大的西部地区大致构成“_____”形经济格局。
(2)图中A为______(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地区,该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写两个方面). ___、______
(3)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____、_______(城市)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商贸的纽带。
(4)长江上游地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___中游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针对上游地区存在的生态问题,我们能采取的措施有(至少写两点)______

(1)长江沿江工业地带西起四川的____市,东至____市,与贯穿南北的沿海经济带及广大的西部地区大致构成“_____”形经济格局。
(2)图中A为______(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地区,该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写两个方面). ___、______
(3)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____、_______(城市)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商贸的纽带。
(4)长江上游地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___中游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针对上游地区存在的生态问题,我们能采取的措施有(至少写两点)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1道)
解答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