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西高安中学等九校高三下联考文综地理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911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4/8

1.综合题(共5题)

1.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农业生产中的害虫防治措施有生物防治和农药防治两大类型,其中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对付害虫的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图甲为“不同防治措施下害虫种群密度和作物污染变化示意图”,其中实线表示害虫种群密度的消长状况,虚线表示农作物的污染指数变化。图中A点和E点是采用不同防治措施的时间节点。图乙为“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示意图”,土壤是农药在环境中的“储藏库”与“集散地”,施入农田的农药80%—90%残留于土壤中。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与农药的基本理化性质、施药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施药地区农药使用的历史密切相关。

(1)根据图甲简述作物污染变化与害虫种群密度变化的关系,说出E节点后主要使用的是哪种防治措施。
(2)结合材料,指出农药污染土壤的途径。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赛里木湖,古称“净海” ,位于中国新疆博尔塔拉州博乐市境内的北天山山脉西部,是一个风光秀美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 2 071.9 米,东西长 30 公里,南北宽 25 公里,面积 453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46.4 米,最深处达 106 米,蓄水量 210 亿立方米。赛里木湖是冷水湖,湖里没有植物,都是石头,水很冰冷,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 。赛里木湖原本没有鱼, 1998 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凹目白鲑等冷水鱼, 2000 年首次捕捞成品鱼,结束了赛里木湖不产鱼的历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赛里木湖已成为新疆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 2010 年以来,赛里木湖水体淡化明显。

(1)指出赛里木湖两种主要的补给类型,并分析 2010 年以来赛里木湖湖水淡化的原因。
(2)赛里木湖南岸岩层上部以粘土岩为主、中部为砂砾岩、下部为破碎的灰岩,从该处穿越的 G045 高速公路隧道(距离湖岸 150 m),在隧道施工中出现严重的涌水事故,阐释涌水来源及涌水发生的过程。
(3)1998 年前,赛里木湖无任何鱼类生存, 1998 年以来成功引入高白鲑养殖并实现产业化,目前该湖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冷水鱼生产基地。分析成功引入高白鲑的地理条件。
3.
2016年1月20日,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席卷我国南方,受寒潮和雨雪冰冻极端天气影响,我省部分地区灾情严重。截至23日12时统计,全省受灾人口49.36万人,因灾伤病人口3人,紧急转移安置3185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501公顷;倒塌房屋7间、一般损坏房屋9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12.5万元。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的冻害发生频次(单位:次)分布图。

(1)若图中冻害频次等值线的间距为10,则P地的冻害频次值为多少?试分析P地冻害频次与周边差异较大的原因。
(2)该区域为我国南方柑橘的重要产地,为减轻冻害对柑橘生产的不利影响,宜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所示国家海陆兼备,资源丰富,地域广阔。该国为了发展经济,实施了一系列的振兴发展政策。1967年将甲地辟为自由贸易区,且给予进出口商品关税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大量涌入。为提高粮食产量,该国在乙地大力开发,通过该国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这片昔日的荒原,现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农业基地,在该国有“谷物带”之称。快速的经济发展,使该国的耗电量快速增长,为了尽快找到充足、稳定的能源供给,该国在2009—2019年的电力领域投资计划中,水电约占投资总额的57%,水电、风能、生物能发电约占27%,核能、天然气、煤炭、石油发电约占16%。


(1)简述该国在甲地建设自由贸易区的有利区位条件。
(2)简述农业科研人员改造乙地区可能采取的有效措施。
(3)结合材料信息,简要说明该国电力工业的投资特点及其原因。
(4)某校地理信息小组认为乙地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复制到同纬度的非洲地区。但有的同学提出了“不宜在非洲复制”的看法,请你为此反驳意见提供论据。
5.
(旅游地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1月11日,新年的新一轮雨雪过后,安徽黄山风景区出现了美轮美奂的云海美景和罕见而又神奇的佛光奇观。上午9时许,雨后的黄山风景格外迷人,层峦叠嶂,云海变幻,“佛光” 诡秘。云海中若隐若现的“佛光”似圆圈形彩虹,最外环为红黄色,中间为蓝绿色,人影正在其中。蓝天、云海、佛光、阳光,相映争辉,浑然天成。

(1)试分析黄山佛光是如何形成的?
(2)简析旅游业的发展对黄山地区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2.单选题(共4题)

6.
下左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右图是左图中40°纬线穿越的河流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左图中⑤地与②地相比
A.⑤地的年降水量比②地小B.②⑤两地七月份都吹西北风
C.⑤地的河流汛期比②地短D.⑤地的自转线速度比②地大
【小题2】在左图所示天气系统控制下,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天气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受高压脊控制B.②地风速比①地大
C.③地有暖锋移来,云层较厚D.④地吹偏南风,正值降水天气
【小题3】关于右图中河流剖面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岩石乙比岩石甲易受侵蚀B.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岩石乙形成后
C.河流出现于岩石丙形成之前D.岩石戊形成年代比岩石丁早
7.
下面左图为乌伦古湖及附近区域图,右图为乌伦古湖及其引水渠位置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有一高大山脉存在,该山脉(  )
A.是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
B.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C.北坡的相对高度小于南坡
D.北坡降水量比南坡少
【小题2】1969年当地修建了连接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湖的引水渠,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加额尔齐斯河的水量,改善额尔齐斯河的水体环境
B.加强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的水运联系,完善内河航运网
C.增强乌伦古湖的排洪功能
D.改善乌伦古湖的水体环境
【小题3】乌伦古河流域以盛产优质番茄而著名,该地番茄生产的突出优势及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土地价格低廉,但耕地有限
B.邻近边境,便于出口,市场广阔,但交通不便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但降水稀少
D.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但位于寒温带,光热不足
8.
读“我国某四种经济作物的优势产区及该作物在世界部分地区的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例A所代表的经济作物,最有可能是
A. 棉花     B. 甘蔗 C. 小麦 D. 大豆
【小题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作物B的区位条件中,相同点是
A. 热量充足 B. 产品大量销往国外
C.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 机械化水平低
【小题3】图例C所代表的经济作物在我国的主产区,农村用能短缺,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生物能大约占60%,该区域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
A. 土地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 气候变暖 D. 臭氧层遭破坏
9.

   近年来我国高铁发展迅速。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通车,贵广高铁是设计时速300 km/h的高速铁路,自贵阳北站起,经黔南州、黔东南州、广西柳州等站到广州南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建设贵广高铁,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  )
A.地形平坦,要占用的耕地多
B.山区地形艰险,喀斯特地貌广布
C.沿途人口众多,拆迁补偿费用高
D.高铁速度太快,安全隐患较多
【小题2】高铁有专用道路和站台,为保障安全,线路上非站台地区常常是封闭的。受高铁的影响未来的城市形态最有可能发展成(  )
A.B.C.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