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区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高一地理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步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68708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8/8

1.综合题(共4题)

1.
2010年2月20日凌晨开始,持续数小时的暴风雨猛烈袭击马德拉岛,这是马德拉岛自1993年以来遭受的最大的一次强暴风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全球性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此季节马德拉岛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此次暴风雨引发了 等地质灾害,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导致图中甲处等温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
(3)欧洲大陆50° N附近地区自西向东植被的变化特点是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
(题文)读下面的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图中箭头判断,此时,d处的气候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控制亚欧大陆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东南沿海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主要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F海峡表层海水流向是   ____  _______
(3)c处自然带名称是   _______ ,自然带a到d变化反映了自然带的   _________ 地域分异规律。
(4)A、B、C、D四地的盐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3.
读某山地的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以及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丁是该山地所属的高山气候区的范围,回答问题。

(1)左图中①、②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_____)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草甸带
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 D.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2)在南坡耕地和林地交界处,夏季的气温约是 (_____)
A.10℃    B.12℃    C.20℃  D.25℃
(3)右图中,甲代表的气候类型为 __,丙代表的自然带名称为_____,甲、乙两种气候类型的差异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________。
(4)冬季,该山区的滑雪运动能吸引大量游客,但世界最著名的滑雪场大都位于该山脉北部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___。
4.
读理想大陆气候分布、世界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完成各题。

(1)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左图所示是  (季节)。终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2)分析乙处形成①气候类型的成因。 

(3)上图四种气候资料符合⑥气候的是________
(4)描述从沈阳市向西到乌鲁木齐市沿途自然带的变化

2.选择题(共19题)

5.

    77 化成整数是{#blank#}1{#/blank#}

124 化成整数是{#blank#}2{#/blank#}

6.

    77 化成整数是{#blank#}1{#/blank#}

124 化成整数是{#blank#}2{#/blank#}

7.

研究发现,中学生在晚上10时前入睡,且睡足9个小时,更有利于垂体分泌促进人体生长所需要的激素,这种激素是(  )

8.一辆动车从重庆开往成都,一辆高铁从成都开往重庆,两车同时出发,设动车离重庆的距离为y1(cm),高铁离重庆的距离为y2(km),动车行驶时间为t(h),变量y1,y2与t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9.一辆动车从重庆开往成都,一辆高铁从成都开往重庆,两车同时出发,设动车离重庆的距离为y1(cm),高铁离重庆的距离为y2(km),动车行驶时间为t(h),变量y1,y2与t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10.一辆动车从重庆开往成都,一辆高铁从成都开往重庆,两车同时出发,设动车离重庆的距离为y1(cm),高铁离重庆的距离为y2(km),动车行驶时间为t(h),变量y1,y2与t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11.听句子,选择恰当的应答语
12.

长期在平原生活的人,到西藏的最初几天里,血液中数量会增多的细胞是(    )

13.

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14.

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15.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16.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17.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18.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19.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20.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21.

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时期是(  )

22.

有关世界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

23.

有关世界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

3.单选题(共20题)

24.
下列地区的高大山岭中,垂直地域分异最典型的是
A.内陆地区B.高纬度地区C.低纬度地区D.中纬度地区
25.
(题文)安徽黄山山体主要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构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下列有关A(30°N,155°E)和B(30°S,150°E)两地方向辨别依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南坡积雪融化快,北坡积雪融化慢B.A地树木年轮北疏南密
C.B地不能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D.B地房屋一般坐北朝南
26.
读非洲某区域图,E为纳米布沙漠,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而最狭处只有10千米,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因是( )
A.陆地的纬度分布B.降水条件C.地形D.洋流
27.
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其它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正确的是
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
B.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
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
D.森林加大径流的季节变化
28.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所讲述的自然景观属于( )
A.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B.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
C.非地带性地域分异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29.
(题文)在有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出现垂直分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山麓和山顶的植被差异B.山麓和山顶的地形差异
C.山麓和山顶的土壤差异D.山麓和山顶的热量和水分存在差异
30.
我国内蒙古高原自西向东呈现出从荒漠-草原-森林草原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带(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31.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 )
A.随纬度变化而变化B.沿纬线方向更替C.东西方向变化D.南北方向延伸
32.
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呈现“森林一草原一荒漠”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现象
33.
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 )

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A.甲>丁>丙>乙B.丁>甲>丙>乙C.乙>丁>甲>丙D.丁>乙>丙>甲
34.
关于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是( )
①自然带沿着东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②以热量为基础
③在低纬和高纬地区表现比较明显 ④中纬度不体现此种分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35.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读我国东线放蜂线路示意图,图中放蜂路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垂直地域分异
C.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分异
36.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
A.南坡3500米B.南坡2000米C.北坡3500米D.北坡2000米
37.
造成由沿海向内陆地表景观地域分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A.从沿海到内陆,降水迅速增加B.从沿海到内陆,气温迅速降低
C.从沿海到内陆,水分逐渐减少D.从沿海到内陆,气压逐渐降低
38.
下图为秦岭东段南坡丹江河源区垂直带分布图。导致I、II自然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光照C.降水D.热量
39.
读下图,甲大陆①自然带与乙大陆⑤自然带类型相同,关于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B.都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C.①自然带受西风带影响;⑤自然带受寒流影响
D.①自然带深居内陆;⑤自然带地处山脉背风坡
40.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 )
A.降水垂直变化B.热量垂直变化C.光照垂直变化D.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
41.
图是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下题。

甲、乙、丙景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性规律B.经度地带性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42.
皮拉大沙丘(下图)位于大西洋畔的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皮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43.
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属于(   )
A.纬度地带性B.非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经度地带性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9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