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2010年2月20日凌晨开始,持续数小时的暴风雨猛烈袭击马德拉岛,这是马德拉岛自1993年以来遭受的最大的一次强暴风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全球性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此季节马德拉岛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此次暴风雨引发了 等地质灾害,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导致图中甲处等温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 , 。
(3)欧洲大陆50° N附近地区自西向东植被的变化特点是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从全球性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此季节马德拉岛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此次暴风雨引发了 等地质灾害,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导致图中甲处等温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 , 。
(3)欧洲大陆50° N附近地区自西向东植被的变化特点是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
(题文)读下面的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图中箭头判断,此时,d处的气候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控制亚欧大陆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东南沿海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主要有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2)F海峡表层海水流向是 ____ _______ 。
(3)c处自然带名称是 _______ ,自然带a到d变化反映了自然带的 _________ 地域分异规律。
(4)A、B、C、D四地的盐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E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

(1)根据图中箭头判断,此时,d处的气候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控制亚欧大陆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东南沿海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主要有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2)F海峡表层海水流向是 ____ _______ 。
(3)c处自然带名称是 _______ ,自然带a到d变化反映了自然带的 _________ 地域分异规律。
(4)A、B、C、D四地的盐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E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
3.
读某山地的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以及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丁是该山地所属的高山气候区的范围,回答问题。

(1)左图中①、②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_____)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草甸带
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 D.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2)在南坡耕地和林地交界处,夏季的气温约是 (_____)
A.10℃ B.12℃ C.20℃ D.25℃
(3)右图中,甲代表的气候类型为 __,丙代表的自然带名称为_____,甲、乙两种气候类型的差异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________。
(4)冬季,该山区的滑雪运动能吸引大量游客,但世界最著名的滑雪场大都位于该山脉北部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___。

(1)左图中①、②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_____)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草甸带
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 D.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2)在南坡耕地和林地交界处,夏季的气温约是 (_____)
A.10℃ B.12℃ C.20℃ D.25℃
(3)右图中,甲代表的气候类型为 __,丙代表的自然带名称为_____,甲、乙两种气候类型的差异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________。
(4)冬季,该山区的滑雪运动能吸引大量游客,但世界最著名的滑雪场大都位于该山脉北部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___。
4.
读理想大陆气候分布、世界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完成各题。


(1)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左图所示是 (季节)。终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2)分析乙处形成①气候类型的成因。

(3)上图四种气候资料符合⑥气候的是________
(4)描述从沈阳市向西到乌鲁木齐市沿途自然带的变化


(1)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左图所示是 (季节)。终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2)分析乙处形成①气候类型的成因。

(3)上图四种气候资料符合⑥气候的是________
(4)描述从沈阳市向西到乌鲁木齐市沿途自然带的变化
2.选择题- (共19题)
8.一辆动车从重庆开往成都,一辆高铁从成都开往重庆,两车同时出发,设动车离重庆的距离为y1(cm),高铁离重庆的距离为y2(km),动车行驶时间为t(h),变量y1,y2与t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9.一辆动车从重庆开往成都,一辆高铁从成都开往重庆,两车同时出发,设动车离重庆的距离为y1(cm),高铁离重庆的距离为y2(km),动车行驶时间为t(h),变量y1,y2与t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10.一辆动车从重庆开往成都,一辆高铁从成都开往重庆,两车同时出发,设动车离重庆的距离为y1(cm),高铁离重庆的距离为y2(km),动车行驶时间为t(h),变量y1,y2与t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3.单选题- (共20题)
25.
(题文)安徽黄山山体主要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构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下列有关A(30°N,155°E)和B(30°S,150°E)两地方向辨别依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南坡积雪融化快,北坡积雪融化慢 | B.A地树木年轮北疏南密 |
C.B地不能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 | D.B地房屋一般坐北朝南 |
26.
读非洲某区域图,E为纳米布沙漠,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而最狭处只有10千米,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因是( )


A.陆地的纬度分布 | B.降水条件 | C.地形 | D.洋流 |
27.
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其它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正确的是
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 |
B.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 |
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 |
D.森林加大径流的季节变化 |
29.
(题文)在有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出现垂直分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山麓和山顶的植被差异 | B.山麓和山顶的地形差异 |
C.山麓和山顶的土壤差异 | D.山麓和山顶的热量和水分存在差异 |
30.
我国内蒙古高原自西向东呈现出从荒漠-草原-森林草原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带(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
32.
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呈现“森林一草原一荒漠”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
D.非地带性现象 |
33.
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 )

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A.甲>丁>丙>乙 | B.丁>甲>丙>乙 | C.乙>丁>甲>丙 | D.丁>乙>丙>甲 |
34.
关于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是( )
①自然带沿着东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②以热量为基础
③在低纬和高纬地区表现比较明显 ④中纬度不体现此种分异
①自然带沿着东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②以热量为基础
③在低纬和高纬地区表现比较明显 ④中纬度不体现此种分异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35.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读我国东线放蜂线路示意图,图中放蜂路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 B.垂直地域分异 |
C.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D.非地带性分异 |
39.
读下图,甲大陆①自然带与乙大陆⑤自然带类型相同,关于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
B.都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
C.①自然带受西风带影响;⑤自然带受寒流影响 |
D.①自然带深居内陆;⑤自然带地处山脉背风坡 |
42.
皮拉大沙丘(下图)位于大西洋畔的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皮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9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2